詩人大全

陶翰

[唐代] 陶翰

陶翰,唐代詩人,約唐玄宗開元中前后在世。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官宦之家出身,字號不詳,生卒年亦不詳。開元十八年,(公元七三o年)擢進士第,次年又擢博學宏詞科,授華陰丞。以冰壺賦得名。天寶中入朝任大理評事等,官禮部員外郎。所作詩文,以五言為主,寫有一些邊塞詩,多古意蒼勁的悲壯風格,與當時詩人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詩風相近,為當時所稱。如《出蕭關懷古》,再如《古塞下曲》等。翰著有文集若干卷,《新唐書藝文志》行于世。

王仁裕

[唐代] 王仁裕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區(qū))人的王仁裕(字德葷),正處于唐末這樣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公元905年的秦州,處于攻殺鳳翔節(jié)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節(jié)度使并且自封為“隴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貞的天地,這時王仁裕二十六歲,為李茂貞屬下秦州節(jié)度使李繼祟幕僚——秦州 節(jié)度判官。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晉、后漢為官,官及翰林學士、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時也開始了他勤勉治學、賦詩作文的創(chuàng)作歷程, “有詩萬余首,勒成百卷”(《舊五代史·王仁裕傳》)。

丁仙芝

[唐代] 丁仙芝

丁仙芝,字元禎,曲阿(今江蘇丹陽市)人,唐開元十三年登進士第,仕途頗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縣尉等職,好交游,其詩僅存十四首。

武平一

[唐代] 武平一

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則天族孫,潁川郡王載德子。博學,通《春秋》。后在時,畏禍不與事,隱嵩山,修浮屠法,屢詔不應。中宗復位,平一居母喪,迫召為起居舍人,乞終制,不許。景龍二年,兼修文館直學士,遷考功員外郎。雖預宴游,嘗因詩規(guī)戒。明皇初,貶蘇州參軍。徙金壇令。既謫,名亦不衰。開元末卒。詩一卷。

暢當

[唐代] 暢當

暢當,生卒年不詳,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暢璀之子。 初以子弟被召從軍,后登大歷七年進士第。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終果州刺史。與弟諸皆有詩名。詩一卷。暢當父親暢璀,唐肅宗時官至散騎常侍,唐代宗時,與裴冕、賈至、王延昌待制集賢院,終于戶部尚書。

閻朝隱

[唐代] 閻朝隱

閻朝隱,字友倩,趙州欒城人。連中進士、孝弟廉讓科。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累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圣歷中,轉麟臺少監(jiān),坐附張易之徙嶺外。景龍時,還為著作郎。先天中,除秘書少監(jiān),后貶通州別駕。詩十三首。

孟遲

[唐代] 孟遲

孟遲(約公元八五九年前后在世)字遲之,(全唐詩云:一作升之;文獻通考作孟達。字叔之)唐朝平昌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宣宗大中末前后在世。有詩名,尤工絕句。與顧非熊甚相得,于會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同舉進士第。亦與杜牧友善,遲至池州,牧作詩送之。

韋處厚

[唐代] 韋處厚

韋處厚(773~828年),唐文宗朝宰相。字德載,原名韋淳,為避憲宗李純名字的諧音,改為“處厚”。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自幼酷愛讀書,博涉經(jīng)史,一生手不釋卷,勤奮著述。在朝為官二十多年,歷仕憲、穆、敬、文四個皇帝,忠厚寬和,耿直無私,頗受愛重。

朱景玄

[唐代] 朱景玄

朱景玄,唐朝武宗會昌(841-846)時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元和初應進士舉,曾任咨議,歷翰林學士,官至太子諭德。詩一卷,今存十五首。編撰有〈唐朝名畫錄〉。

張子容

[唐代] 張子容

張子容,襄陽人(今屬湖北),又名張五。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舉進士,仕為樂城令,開元中謫為東城尉。又曾官晉陵尉。初,與孟浩然同隱鹿門山,為死生交,詩篇唱答頗多。復值亂離,流寓江表。后竟棄官歸舊業(yè)以終。子容為詩興趣高遠,為當時文士所稱,有詩集傳于世。

丘為

[唐代] 丘為

丘為,蘇州嘉興人。事繼母孝,常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給俸祿之半以終身。年八十馀,母尚無恙。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養(yǎng)老臣,不可在喪而異,惟罷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與劉長卿善,其赴上都也,長卿有詩送之,亦與王維為友。詩十三首。

李治

[唐代]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崔曙

[唐代] 崔曙

崔曙(約704-739),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以《試明堂火珠》詩得名。其詩多寫景摹物,同時寄寓鄉(xiāng)愁友思。詞句對仗工整,辭氣多悲。代表作有《早發(fā)交崖山還太室作》、《奉試明堂火珠》、《途中曉發(fā)》、《緱(音gou溝)山廟》、《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對雨送鄭陵》等。其詩中“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澗水流年月,山云變古今”、“旅望因高盡,鄉(xiāng)心遇物悲”、“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等都是極佳的對句。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毛熙震

[唐代] 毛熙震

[約公元九四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后晉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曾為后蜀秘書監(jiān)。熙震善為詞,今存二十九首,(見《唐五代詞》)辭多華麗。

王初

[唐代] 王初

王初,并州人,仲舒之長子也。元和末,登進士第。詩十九首。

孟云卿

[唐代] 孟云卿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縣西北)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xiàn)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云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趙冬曦

[唐代] 趙冬曦

趙冬曦,(677-750)[唐]定州鼓城(今河北晉縣)人。進士。開元初,累遷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國子祭酒。工正書,景云二年(七一一)褚慶文所撰唐勝業(yè)寺雙彌勒像碑,為其所書?!短茣緜鳌⒔鹗洝?。

任翻

[唐代] 任翻

任翻,唐末詩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貧寒,步行到京師去考進士,結果落第而歸。于是放浪江湖,吟詩彈琴自娛。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題詩于壁云:“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闭^人以文傳,文以人傳。這篇《宿巾子山禪寺》一詩,由于描寫細膩,動靜得宜。不脛而走,膾炙人口。后人題詩云;“任蕃題后無人繼,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詩集一卷,今存詩十八首。

楊凌

[唐代] 楊凌

楊凌,中唐人,與其兄楊憑、楊凝并稱“三楊”,因官至大理評事,又稱“楊評事”,著有《楊評事文集》。柳宗元為其書作《楊評事文集后序》。

羅泰

[唐代] 羅泰

字里不詳。德宗貞元間與苑?、崔藩同應禮部進士試。文宗大和五年(831)任補闕,與崔玄亮等14人共請以宋申錫獄付外。事跡見《舊唐書·宋申錫傳》,另參苑?。《全唐詩》存詩1首。

喬知之

[唐代] 喬知之

喬知之,唐(公元?年至六九七年)名不詳,同州馮翊人。生年不詳,卒于唐武后神功元年。與弟侃、備并以文詞知名,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詩歌,時人多吟詠之。武后時,除右補闕。遷左司郎中。有婢名窈娘,美麗善歌舞,為武承嗣所奪。知之怨惜,因作綠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憤,投井自殺。承嗣于衣帶中見其詩,大恨,因諷酷吏羅織誅之。

褚亮

[唐代] 褚亮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學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陳秘書監(jiān),并著名前史。業(yè)中,授太常博士。大業(yè)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舉稱王,任褚亮為黃門侍郎。大業(yè)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滅薛舉之子薛仁杲,以褚亮為鎧曹參軍。貞觀元年(627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被封為封陽翟縣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從軍,出兵突厥。累遷至通直散騎常侍,十六年,進爵為陽翟縣侯。后致仕歸家。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謚號曰康,贈太常卿,陪葬昭陵。

百保

[唐代] 百保

百保,薩古達氏,字友蘭,滿洲旗人。瓜爾佳延祚室,金衢嚴道、謚壯介麟趾母。有《冷紅軒詩集》。

張賁

[唐代] 張賁

張賁[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潤卿,南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登大中進士第。嘗隱于茅山。后寓吳中,與皮日休、陸龜蒙游。唐末,為廣文博士。賁所作詩,今存十六首。(見全唐詩)

喻坦之

[唐代] 喻坦之

喻坦之,晚唐詩人,名列“咸通十哲”。唐懿宗咸通年間屢試不中,后久居長安,與建州刺史李頻為友,今存詩十八首。

許彬

[唐代] 許彬

許彬,唐朝詩人。一作郴,亦作琳,字不詳,睦州人。生卒年均不祥,與唐末詩人鄭谷同時代。約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即約公元八七三 年前后在世。許彬舉進士不第,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鄭谷曾為其做過詩,如《送進士許彬》、《聞進士許彬罷舉歸睦州悵然懷寄》。

靈澈

[唐代] 靈澈

靈澈(746~816),本姓湯氏,字源澄,越州會稽(今紹興)人。云門寺律僧,駐錫衡岳寺。著有《律宗引源》廿一卷。與劉禹錫、劉長卿、呂溫交往甚密,互有詩相贈,享譽當時詩壇。

薛瓊

[唐代] 薛瓊

薛瓊,唐代女詩人,生平不詳。《全唐詩》存詩一首。

楊憑

[唐代] 楊憑

[唐](約公元七八八年前后在世)字虛受,一字嗣仁,虢州弘農(nóng)人。生卒年均不祥,約唐德宗貞元四年在世。善詩文,與弟凝、凌并有重名。大歷中,俱登第。時稱“三楊”。累官湖南、江西觀察使。在鎮(zhèn)汰侈,性簡傲,人多怨之。入拜京兆尹,為御史中丞李夷簡所劾,貶臨賀尉。官終太子詹事。

竇牟

[唐代] 竇牟

竇牟(749-822)字貽周,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人。貞元進士,歷任留守判官。尚書都官郎中,澤州刺史,終國子司業(yè)。歷河陽、昭義從事,檢校水部郎中,賜緋,再為留守判官。入為都官郎中,出為澤州刺史,入為國子祭酒。長慶二年卒,時年七十四。子周余,大中年秘書監(jiān)。

孫魴

[唐代] 孫魴

孫魴(940年前后在世),字伯魚,江西樂安(全唐詩作南昌)人,為五代南唐著名詩人。

張又新

[唐代] 張又新

[唐](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陸澤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應“宏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謂之“連中三元”,歷史上“連中三元”者連他在內(nèi)僅有17人!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jīng)》之后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并善寫詩文等,有《唐才子傳》并行于世。

清江

[唐代] 清江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詩僧。幼出家,代宗大歷初至杭州華嚴寺,師華嚴宗僧人守真。歸越州開元寺后,又從曇一學《四分律》。大歷八年(773)至南陽從慧忠習禪觀。大歷、貞元間以能詩聞名于江南,與詩人皎然齊名,時稱會稽二清。與當時詩人交往頻繁。晚年住襄州辨覺寺,約卒于憲宗元和間?!端胃呱畟鳌肪硎逵袀?,另參《唐才子傳》卷三。其詩多送別贈答及行旅抒懷之作?!度圃姟反嬖?卷。

蕭穎士

[唐代] 蕭穎士

蕭穎士(717~768年),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門人共謚“文元先生”。工于書法,長于古籀文體,時人論其“殷、顏、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惫す盼霓o,語言樸實;詩多清凄之言。家富藏書,玄宗時,家居洛陽,已有書數(shù)千卷。安祿山謀反后,他把藏書轉移到石洞堅壁,獨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蕭梁史話》《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輯錄有《蕭茂挺文集》1卷,《全唐詩》收其詩20首,收其文2卷。

趙彥昭

[唐代] 趙彥昭

[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奐然,甘州張掖人。生年不詳,約卒于唐玄宗開元二年后不久。少豪邁,風骨秀爽。及進士第,調南部尉。歷左臺監(jiān)察御史。中宗時,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睿宗立,出為宋州刺史。后入為吏部侍郎,遷刑部尚書,封耿國公。尋貶江州別駕,卒。彥昭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傳于世。

拾得

[唐代] 拾得

唐代豐干禪師,住在天臺山國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zhèn)?,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干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貞觀年間由天臺山至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詩人張繼據(jù)此留下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

朱存

[唐代] 朱存

朱存,生卒年不詳,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南唐保大時,取吳大帝及六朝興亡成敗之跡,作《覽古詩》二百章?!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洖椤督鹆暧[古詩》二卷?!遁浀丶o勝》卷一七引其詩,稱“本朝人詩”,則朱存入宋后仍在世?!妒畤呵铩肪矶庞袀鳌?

上官儀

[唐代] 上官儀

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縣)人,生于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后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chǎn)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為楚國公。

李冶

[唐代]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1] 。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子蘭

[唐代] 子蘭

唐昭宗朝文章供奉,詩一卷。(出《全唐詩》卷八百二十四)。

牛嶠

[唐代] 牛嶠

牛嶠,字松卿(約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后人又稱“牛給事”。以詞著名,詞格類溫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今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集》)詩六首。

李九齡

[唐代] 李九齡

李九齡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末進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進士第三名。一說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進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嘗為蓬州蓬池令(《輿地紀勝》卷一八八)。 開寶六年(公元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齡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會動蕩,一生抱負難以伸展。著有《李九齡詩》一卷,皆七言絕句?!度圃姟蜂洿娑?。

竇庠

[唐代] 竇庠

唐朝人,曾任登州刺史。竇叔向之子,家中還有四位兄弟:竇常、竇牟、竇群、竇鞏,竇氏一老五小俱以詩馳聲當代,且與同時名仕常袞、包佶、元稹、白居易、韓愈、韓皋、房孺復、韋夏卿、武元衡、裴度、令狐楚等過從友善,多有酬唱,著有《竇氏聯(lián)珠集》。《全唐詩》收有其詩作二十一首。

李適

[唐代] 李適

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以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李適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制,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后任用盧杞等,政局轉壞。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適于會寧殿駕崩,享壽六十四歲。謚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于崇陵。李適善屬文,尤工于詩?!度圃姟蜂浻衅湓姟?

周繇

[唐代] 周繇

周繇(841年-912年),字為憲,池州(今屬安徽)人(唐才子傳作江南人,此從唐詩紀事)。晚唐詩人,“咸通十哲”之一。家貧,工吟詠,時號為“詩禪”。與段成式友善。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舉進士及第。調福昌縣尉,遷建德令。后辟襄陽徐商幕府,檢校御史中丞。著有詩集《唐才子傳》傳世?!度圃姟肥沼恤碓娨痪砉?2首。

孟賓于

[唐代] 孟賓于

孟賓于,字國儀,號玉峰叟(《江南野錄》卷八),連州(今屬廣東)人。后晉天福九年(九四四)進士(王禹稱《孟水部詩集序》)。曾受孟氏辟,為零陵從事。南唐時,授豐城簿,遷淦陽令。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歸老連上(《詩話總龜》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鱉集》,已佚。《南唐書》卷二三有傳。

盧鴻一

[唐代] 盧鴻一

盧鴻一(?一740前后)唐畫家、詩人,著名隱士。一名鴻,字浩然,一字顥然,本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東北)人,徙居洛陽,后隱居嵩山(今登封市)。博學,善篆籀,工八分書,能詩。畫山水樹石,得平遠之趣,與王維相當。盧鴻回山后,聚徒五百余人,講學于草堂之中,成為一時之盛。自繪其勝景為《草堂十志圖》,有摹本,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度圃姟蜂洿嫫潋}體詩十首,名《嵩山十志》,為描寫嵩山十景、歌詠自己的隱逸生活之作。

朱灣

[唐代] 朱灣

朱灣(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巨川,號滄洲子,西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歷初前后在世,唐代宗大歷年間進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縱山水,不應徵辟。工詩,善于詠物。李勉鎮(zhèn)永平,嘉其風操,厚幣邀至,署為府中從事。日相談讌,分逾骨肉。久之,嘗謁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以書作別,盡吐牢騷。遂歸會稽山陰別業(yè)。灣著有詩集四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鄭玉

[唐代] 鄭玉

鄭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滎陽。其祖父鄭亮在鄚州任司馬,留居本地,遂為鄚人。其父鄭泰,官至武衛(wèi)大將軍侍太常卿。明萬歷本《任丘縣志》記載,鄭玉私宅在莫亭縣頌美里(鄚州城內(nèi)),幼年讀書習武,有老成之風,至20歲有濟世之才。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鄭玉死于莫亭,時年68歲。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綦毋潛

[唐代] 綦毋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度圃姟肥珍浧湓?卷,共26首,內(nèi)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劉威

[唐代] 劉威

唐人。武宗會昌中人,終生不得志,羈游漂泊而終。工詩,弱調多悲。有集。

蔡京

[唐代] 蔡京

蔡京,初為僧。令狐楚鎮(zhèn)滑臺,勸之學。后以進士舉上第,官御史,謫澧州刺史,遷撫州。詩三首。

賀知章

[唐代] 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鄭愔

[唐代] 鄭愔

鄭愔(?- 710)唐詩人。字文靖,河北滄縣(屬滄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

王英

[唐代] 王英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天寶時人。父王晉,母孫氏?!度圃娡饩帯费a詩2首,出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五八。原詩不著撰人名,陸增祥謂“當是(王)英輩所作”。《全唐詩外編》遂定為王英詩。

徐寅

[唐代] 徐寅

徐寅也稱徐夤,男,字昭夢,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一時。五代時依王審之,不得志,歸隱家鄉(xiāng),卒。有《探龍集》等多種著作,《全唐詩》收錄其詩220余首。

陸希聲

[唐代] 陸希聲

陸希聲,字鴻磬,自號君陽遁叟(一稱君陽道人),唐代蘇州府吳縣人氏。博學善屬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時召為給事中,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師罷。六世祖陸元方在武周時期,兩度出任宰相。家世有書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書高天下。五世祖陸象先為唐睿宗時宰相,爵位兗國公。其高祖父陸景融曾任工部尚書,博學工書,至希聲一出,遂能復振家法。其曾祖陸涓為唐朝詩人,曾任陽翟令其祖父陸孟儒官至蘇州司士參軍。其父陸翱為唐朝詩人,《全唐詩》錄存其詩二首。

朱放

[唐代] 朱放

[唐](公元七七三年在世)字長通,襄州南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歷中前后在世。初居漢水濱,后以避歲饉遷隱剡溪、鏡湖間。與女詩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歷中,辟為江西節(jié)度參謀。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詔舉“韜晦奇才”,下聘禮,拜左拾遺,辭不就。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韓琮

[唐代] 韓琮

韓琮[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詩紀事作代封,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及唐才子傳)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詩名。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進士第。初為陳許節(jié)度判官。后歷中書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觀察使。琮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此后失官,無聞。

錢珝

[唐代] 錢珝

錢珝( xǔ許),字瑞文,吳興人,吏部尚書徽之子, 錢徽之孫, 善文詞。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