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許景先

[唐代] 許景先

許景先,少舉進(jìn)士,授夏陽尉。神龍初,(公元七o五年)景先獻(xiàn)大像閣賦,詞甚美麗。擢拜左拾遺,遷給事中,后遷中書舍人。開元初,(公元七一三年)與齊汗、王丘、韓休張九齡掌知制誥,以文翰見稱。張說嘗曰:“許舍人之文,雖無峻峰激流嶄絕之勢,然屬詞豐美,得中和之氣,亦一時之秀也”。后出為虢州刺史。又入拜吏部侍郎,卒。

鄭損

[唐代] 鄭損

鄭損,唐詩人。 唐鄭州滎陽人,生卒年不詳。字慶遠(yuǎn),郡望滎陽(今屬河南),鄭處沖子。初任推官。僖宗光啟時,累官中書舍人。二年(886),沙陀軍入長安,損隨僖宗避難興元。尋知禮部貢舉,后官至禮部尚書。事跡散見《唐摭言》卷八、《太平廣記》卷一八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五上》。《全唐詩》存詩6首。

丁黼

[唐代] 丁黼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臺縣)人。淳熙十四(1187)進(jìn)士,初授崇德縣尉,轉(zhuǎn)升州錄事參軍,后任余杭知縣,遷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軍逼近成都,時城內(nèi)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軍未至,丁二次出城應(yīng)戰(zhàn),說:“我職責(zé)就是鎮(zhèn)守疆土。”終因寡不敵眾,被元軍包圍,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賜光祿大夫、顯謨閣學(xué)士。后又加封銀青光祿大夫,賜謚號“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晁采

[唐代] 晁采

晁采,小字試鶯,大歷時人。少與鄰生文茂約為伉儷。茂時寄詩通情,采以蓮子達(dá)意,墜一盆中。逾旬,開花結(jié)締。茂以報采。母得其情,嘆曰:才子佳人,自應(yīng)有此。遂以采歸冒。

韋渠牟

[唐代] 韋渠牟

韋渠牟(749--801),唐詩人。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少慧悟,師李白習(xí)古樂府。及長,為道士,自號遺名子,又為僧,法名塵外。貞元二年,為韓滉使府從事。八年,入為四門博士。歷秘書郎、右補闕、左諫議大夫、太府卿,官終太常卿。與皎然、顏真卿友善。權(quán)德輿稱其詩“儷詞比事,纖密清巧”(《右諫議大夫韋君集序》)。著有《韋渠牟詩集》、《貞元新集開元后禮》,均佚。《全唐詩》存其詩二二一首、聯(lián)句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五0六權(quán)德輿《唐故太常卿韋公墓志銘》、卷四九0權(quán)德輿《右諫議大夫韋君集序》,《舊唐書》卷一三五,《新唐書》卷一六七。

劉孝孫

[唐代] 劉孝孫

劉孝孫(?-632)荊州(今湖北江陵)人。貞觀六年,遷太子洗馬,未拜卒,卒于唐太宗貞觀六年。弱冠知名,與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紹、庚抱、廋自直、劉斌等登臨山水,結(jié)為文會。大業(yè)末,為王世充弟杞王辯行臺郎中。辯降,眾引去,獨孝孫攀援號慟送于郊。唐武德初,歷虞州錄事參軍,補文學(xué)館學(xué)士。貞觀六年,遷著作佐郎,吳王友。歷諮議參軍,遷太子洗馬,未拜,卒。孝孫著有文集三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周祚

[唐代] 周祚

唐末進(jìn)士。詩一首。

皇甫澈

[唐代] 皇甫澈

唐滄州人?;矢φ印@酃賯}部員外郎。德宗貞元十四年,為蜀州刺史,賦《四相詩》。

霍總

[唐代] 霍總

德宗興元元年,從事東都幕府,與穆員、武元衡友善。時大旱,蝗蟲為災(zāi),總賦《蝗旱詩》,穆員稱賞之,為作序。累官池州刺史。其詩為時所重,令狐楚《御覽詩》選入。

李縝

[唐代] 李縝

德宗貞元間人。貞元七年(791)和路應(yīng)游仙巖詩,并寄包佶、李紓等人。

吳商浩

[唐代] 吳商浩

吳商浩,明州(今浙江寧波)人。進(jìn)士,屢試而不第。唐時在世,世次不詳?!度圃姟反嬖?首。事跡據(jù)其詩推知。

韋承慶

[唐代] 韋承慶

韋承慶(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內(nèi)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性謹(jǐn)畏,事繼母篤孝。第進(jìn)士。累遷鳳閣舍人,在朝屢進(jìn)讜言。轉(zhuǎn)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長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歲余,以秘書員外少監(jiān)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遷黃門郎,未拜卒,謚曰溫。承慶著有文集六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鄭遨

[唐代] 鄭遨

鄭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詩人,滑州白馬(河南滑縣)人。傳他“少好學(xué),敏于文辭”,是“嫉世遠(yuǎn)去”之人,有“高士”、“逍遙先生”之稱。

鮑防

[唐代] 鮑防

鮑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朝官員、詩人。天寶十二年(753年)考中進(jìn)士科,歷任節(jié)度使府僚屬。大歷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職方員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歷任福建、江西觀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騎常侍。跟隨唐德宗李適到奉天,升任禮部侍郎,封東??す?。貞元元年(785年),鮑防主持策試賢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追贈太子少保,謚號宣。

上官昭容

[唐代] 上官昭容

上官婉兒,復(fù)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nèi)?,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nèi)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quán)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nèi)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kuò)大書館,增設(shè)學(xué)士,在此期間主持風(fēng)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fā)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鮑君徽

[唐代] 鮑君徽

字號、里居、生平均不詳,唐代中后期女詩人。善詩,早寡,無兄弟,奉母以生,與尚宮五宋(宋若昭五姐妹)齊名。德宗嘗召入宮,與侍臣賡和,賞賚甚厚。入宮不久,既以奉養(yǎng)老母為由,上疏乞歸?!度圃姟反嬖娝氖?,她的詩大都從容雅靜,而不故為炫耀。其中一首為應(yīng)制詩也無非是“文物盛中朝,圣祚山歌固”那一套,缺乏生氣。樂府《關(guān)山月》作邊塞之聲,有須眉?xì)??!断Щㄒ鳌泛汀稏|亭茶宴》書宮人生活寫照,值得一讀。

沈傳師

[唐代] 沈傳師

沈傳師(769-827),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書法家。字子言。唐德宗貞元(785~805)末舉進(jìn)士,歷太子校書郎、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湖南觀察使。寶歷元年(825)入拜尚書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長文《續(xù)書斷》把它和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quán)等并列為妙品。

李翱

[唐代] 李翱

唐趙郡人,或作成紀(jì)人,字習(xí)之。涼武昭王之后。登進(jìn)士第。始授校書郎,累轉(zhuǎn)國子博士、史館修撰。性剛急,議論無所避,常謂史官記事不實。執(zhí)政雖重其學(xué),而惡其激訐,故久不遷。后授考功員外郎,拜中書舍人。歷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謚文。始從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dāng)時,有《李文公集》。

于良史

[唐代] 于良史

于良史 ,唐代詩人,肅宗至德年間曾任侍御史,德宗貞元年間,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辟為從事。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講究對仗,十分工整。

姚崇

[唐代]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今河南陜縣)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雙全,歷仕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書。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刺史。唐玄宗親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jìn)拜中書令,封梁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姚崇執(zhí)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并稱唐朝四大賢相。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謚文獻(xiàn)。

王元

[唐代] 王元

生卒年不詳。字文元,桂州(今廣西桂林)人。隱居不仕,與翁宏、廖融、李韶等友善。后入宋?!吨饼S書錄解題》卷二二著錄《擬皎然十九字》一卷,其中稱此書為“正字王元撰”,蓋為二人。王元工詩,所作《登祝融峰》、《贈廖融》二詩,俱為人所稱。后終于長沙。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七五、《詩話總龜》前集卷一〇。《全唐詩》存詩5首、斷句1聯(lián)?!度圃娡饩帯费a句2聯(lián),其中一聯(lián)又作廖凝詩。

楊修

[唐代] 楊修

唐同州馮翊人。楊發(fā)子。宣宗大中元年進(jìn)士。官終殿中侍御史。有俊才,尤能為歌詩。發(fā)兄弟四人,乘與諸群從皆以文學(xué)登高第,時號“修行楊家”。

李昭象

[唐代] 李昭象

李昭象,約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池州人,卒年不詳。懿宗末,以文謁相國路嚴(yán),問其年,僅十七。時嚴(yán)亦年少,頗器重之,薦于朝。將召試,會嚴(yán)貶,遂還秋浦。移居九華,與張喬、顧云輩為方外友。昭象能詩,今存八首。

莊南杰

[唐代] 莊南杰

莊南杰,[唐](約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工樂府雜歌,詩體似長吉。舉進(jìn)士及第。事跡略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五。工樂府雜歌。辛文房謂其“詩體似長吉(李賀),氣雖壯遒,語過鐫鑿”?!安怀鲎匀唬嘁缓闷嫔衅е慷?。《全唐詩》存詩9首。另李嘉言《全唐詩辨證》謂《全唐詩》卷七八五無名氏詩自《春二首》以下至《傷哉行》,17首詩俱當(dāng)屬莊南杰,去其重出1首,為16首。然此說無確證。《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斷句1。

李觀

[唐代] 李觀

李觀(公元766--794年)字元賓,先為隴西人,后家江東。生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卒于德宗貞元十年,年二十九歲。(新唐書本傳不載卒于何年。此據(jù)韓愈撰墓志及直齋書錄解題)年二十四,舉進(jìn)士后三年,為貞元八年(公元792年)與韓愈同登第。明年,試博學(xué)宏辭,觀中其科,而愈不在選。官太子校書郎。又一年,病卒。唐末陸希聲輯其文為《李觀文集》(后人或題《李元賓文集》)三卷,宋初趙昂另輯《后集》二卷,今皆存。觀為文不襲沿前人,獨辟蹊徑,時謂與韓愈相上下。及觀早夭,而愈后文益功。韓愈稱其“才高于當(dāng)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賓墓銘》)。

袁暉

[唐代] 袁暉

京兆人。睿宗景云二年,中文以經(jīng)國科。玄宗先天二年,吏部尚書魏知古薦為左補闕。開元初,任邢州司戶參軍,馬懷素奏請召入校正群書。累遷禮部員外郎,官至中書舍人。工詩,多寫閨情。

崔涯

[唐代] 崔涯

吳楚間人,與張祜齊名。字若濟(jì),號筆山,明代甘棠人。嘉靖八年(1529)登進(jìn)士,擢任監(jiān)察御史。為官清正廉明,遇事敢言,糾劾不避權(quán)貴。世宗夸稱為“真御史”。任上嚴(yán)懲貪官。齊辦各類獄案,深得民心。去職后,建書院,講學(xué)術(shù),尊祟程朱理學(xué),著有《筆山文集》10卷行世。其詩風(fēng)清麗雅秀,語言超逸。詩八首,其中《別妻》、《詠春風(fēng)》、《雜嘲二首》(其一)等皆是佳作,又尤以《別妻》為最善。

李忱

[唐代]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漢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quán)),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13年。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jīng)為祖宗基業(yè)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zhuǎn)這一趨勢。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jǐn)節(jié)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于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歐陽袞

[唐代] 歐陽袞

歐陽袞約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希甫,福州閩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開成中前后在世。曾赴京都長安應(yīng)舉,數(shù)次皆不中 。后與詩人項斯以詩相知,漸與項斯齊名詩壇。于唐寶歷元年(825年)進(jìn)士及第,官至監(jiān)察御史。有二子琳、玭,皆登進(jìn)士第,復(fù)中宏詞科,以詩賦傳家?!度圃姟肥掌洹队辍?、《田家》、《神光寺》、《和項斯游頭陀寺上方》等詩。

包融

[唐代] 包融

唐詩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xué)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存八首。

孔紹安

[唐代] 孔紹安

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shù)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yè)末,為監(jiān)察御史。李淵討賊河?xùn)|,紹安為監(jiān)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nèi)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yīng)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薛曜

[唐代] 薛曜

薛曜,字異華,祖籍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人,世代為儒雅之家,以文學(xué)知名。官正諫大夫(諫議大夫)。有集二十卷,今存詩五首(《全唐詩》收錄五首,但實際可查現(xiàn)存共八首)。

賀朝

[唐代] 賀朝

賀朝[唐](約公元711年前后在世)(舊唐書誤作賀朝萬。此依《國秀集》及《搜玉集》),字不詳,越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睿宗景云中前后在世。工詩。神龍中(公元708年左右)與賀知章、萬齊融、張若虛、邢巨、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上京。官止山陰尉。今存詩八首。

江為

[唐代] 江為

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950年前后(漢隱帝乾祐末)在世,字以善,五代時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之子,避亂家建陽。

翁綬

[唐代] 翁綬

翁綬,[唐](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工詩,多作近體。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年)舉進(jìn)士第。名不甚顯,不知所終。全唐詩錄有他的詩八首,辛文房評曰“工詩,多近體,變古樂府,音韻雖響,風(fēng)骨憔悴,真晚唐之移習(xí)也”(《唐才子傳》)

盧士衡

[唐代] 盧士衡

盧士衡(?~?),字號不詳,疑為江南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丁亥科黃仁穎榜進(jìn)士第三人(即探花)。盧士衡曾游天臺、鐘陵。在《全唐詩》中有盧士衡詩七首。其中有《寄天臺道友》:“曾隔曉窗聞法鼓,幾同寒榻聽疏鐘。別來知子長餐柏,吟處將誰對倚松。”另有《靈溪老松歌》、《游靈溪觀》、《花落》、《鐘陵鐵柱》、《僧房聽雨》、《題牡丹》。寄情花草山水之間。據(jù)記載有“集一卷,今不傳”。另有盧士衡詩二首補遺。分別為《松》和《再游紫陽洞重題小松》。?著有《盧士衡集》一卷。

處默

[唐代] 處默

處默,唐末詩僧,生于唐文宗時期前后,公元874年前后去世,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幼出家于蘭溪某寺,與安國寺僧貫休為鄰,常作詩酬答。曾游歷杭州、潤州等處,與若虛同居廬山,又入九華山居住。后入長安,住慈恩寺。與羅隱、鄭谷等為詩友。約卒于唐末梁初,裴說有詩哭之?!冻缥目偰俊贰端问贰に囄闹尽分浧湓娂痪恚癫淮??!度圃姟肪戆怂木糯嬖姲耸住J论E見《唐才子傳校箋》卷三,參曇域《禪月集序》。

李亨

[唐代] 李亨

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jìn)入長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李亨。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復(fù)長安、洛陽兩京。在位7年,762年在宮廷政變中驚憂而死,終年51歲。唐肅宗死后,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皇后等,擁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將肅宗葬于建陵(今陜西省禮泉縣)。

李約

[唐代] 李約

[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鄭王元懿玄孫,勉子,官兵部員外郎。有畫癖,聞一士人家有張璪所繪松石幛子,乃詣購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裹。唯得兩幅,雙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繪練記。以至行雅操知名當(dāng)時。特精楷隸,并善畫梅。又蕭字為梁侍中蕭子云壁書,李約得之,崔備為之記,約自為贊,又以名其齋?!短茣谑沂老当怼?、《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圖繪寶鑒補遺》、《蕭齋記》

姚系

[唐代] 姚系

唐代河中人。詩人。姚系為大唐賢相梁國文貞公姚崇的曾孫。其家族陜郡姚氏已成為當(dāng)時很有名望的郡族,地位極高,名重于時。姚系于貞元元年(785)登進(jìn)士第。姚系一生與同時期的詩人韋應(yīng)物交情頗深。他們一直相互交往,又經(jīng)常結(jié)伴同游天下。姚系生性豪爽風(fēng)流,尤喜飲酒題詩,常常聚集文雅好友一起討論文學(xué)詩賦。姚系留傳詩僅十首。

楊汝士

[唐代] 楊汝士

楊汝士,唐代人,(約公元821年前后在世)字慕巢,虢州弘農(nóng)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穆宗長慶初前后在世。元和四年,(公元八o九年)登進(jìn)士第。牛僧孺、李宗閔待之善,引為中書舍人。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由兵部侍郎出鎮(zhèn)東川。入為吏部侍郎。終刑部尚書。汝士善詩。裴度居守東都,夜宴,半酣,與諸客聯(lián)句。時元稹、白居易均在座,有得色。依次至汝士,汝士句云:“昔日蘭亭無艷質(zhì),此時金谷有高人”。居易知不能復(fù)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冷淡生活”!稹顧居易曰:“樂天所謂能全其名者”!楊汝士曾“壓倒元白”

王睿

[唐代] 王睿

唐人,自號炙轂子。憲宗元和后詩人。有詩集及《炙轂子雜錄注解》、《詩格》等。

竇叔向

[唐代] 竇叔向

竇叔向 [唐](約公元七六九年前后在世)字遺直,京兆金城人。(舊唐書作扶風(fēng)平陵人。此從新唐書) 學(xué)識:文學(xué)家。 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同昌司馬竇亶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歷四年前后在世。以工詩稱。大歷初,登進(jìn)士第。少與常袞同燈火,及袞為相,引擢左拾遺,內(nèi)供奉。及坐貶,亦出為溧水令。卒,贈工部尚書。五子群、常、牟、庠、鞏,皆工詞章,有《聯(lián)珠集》行于時。叔向工五言,名冠時輩。集七卷,今存詩九首?!缎绿茣囄闹尽穫饔谑?。代表作品:《貞懿皇后挽歌》、《夏夜宿表兄話舊》等。

張潮

[唐代] 張潮

張潮(一作張朝),唐代詩人。曲阿(今江蘇丹陽縣)人,主要活動于唐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時代。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僅存五首(其中《長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詩)。張潮的詩,除了一首《采蓮詞》是寫采蓮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寫商婦的思想感情。從這些詩的內(nèi)容和形式來看,都不難發(fā)現(xiàn)深受南方民歌的影響。不僅《采蓮詞》、《江南行》,明顯地受民歌影響,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體。主要寫商人婦的思想感情,說明他對當(dāng)時的城市生活比較熟悉。《唐詩紀(jì)事》和《全唐詩》說張潮是大歷(唐代宗年號,766—779年)中處士。《聞一多全集·唐詩大系》將他排列在張巡前,常建后。

費冠卿

[唐代] 費冠卿

費冠卿(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著名的隱士,字子軍,別號征君,青陽縣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進(jìn)士,居長安待授官職。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馳歸。至家,母已安葬,悲慟欲絕,遂于母墓旁結(jié)廬守孝三年。嗣后,隱居九華山劉沖,長慶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費冠卿入京任右拾遺, 婉辭不就,終生絕跡仕途,逝后葬于雞母山拾寶巖。

盧藏用

[唐代] 盧藏用

盧藏用(約664 - 約713),字子潛,唐代詩人,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少以文辭才學(xué)著稱,舉進(jìn)士,不得調(diào),與兄征明偕隱終南山。長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遺,神龍中,為禮部侍郎,兼昭文館學(xué)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嶺南。與陳子昂友善,曾編輯《陳伯玉文集》贊子昂“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zhì)文一變”。是陳子昂詩文變革的積極支持者。能屬文,工草隸、大小篆、八分。書則幼尚孫(過庭)草,晚師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規(guī)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八首?!短茣緜?、書斷》

徐堅

[唐代] 徐堅

徐堅(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長興人。以文行于世,唐玄宗朝重臣。少舉進(jìn)士,累授太學(xué)。初官為參軍,多次升遷,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則天實錄》、《初學(xué)記》等書籍。歷官至太子左庶子、秘書監(jiān)、左散騎常侍、崇文館學(xué)士、集賢院學(xué)士。與劉知幾等同修《三教珠英》、《則天實錄》。卒,贈太子少保,謚曰文。著有《大隱傳》、輯有《初學(xué)記》傳于世。堅與父齊聃俱以詞學(xué)著聞。堅長姑徐惠為太宗充容,次姑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議者以為“方之漢世班氏”。

孟簡

[唐代] 孟簡

孟簡(?-823)字幾道,唐朝大臣,德州平昌(今山東德平)人。孟詵之孫,著名水利專家。祖籍汝州梁縣,后寓居吳中,為吳中人所稱美(李觀《貽先輩孟簡書》)。舉進(jìn)士宏辭連中。元和中,官至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尤工詩,善行書,元和十一年(816)書梁庚層吾撰唐經(jīng)禹廟詩,見《唐書本傳·金石錄》。畫像取自1928年修《江蘇毘陵孟氏宗譜》

蔣貽恭

[唐代] 蔣貽恭

蔣貽恭,五代后蜀詩人。一作詒恭,又作詔恭,江淮間人。唐末入蜀,因慷慨敢言,無媚世態(tài),數(shù)遭流遣。后值蜀高祖孟知祥搜訪遺材,起為大井縣令。貽恭能詩,詼諧俚俗,多寓譏諷。高祖末年,臣僚多尚權(quán)勢,侈敖無節(jié),貽恭作詩諷之,高祖贊為“敢言之士也。”《詠安仁宰搗蒜、《詠蝦蟆》、《詠王給事》等,譏刺縉紳及輕薄之徒,為彼所惡,痛遭捶楚?!度圃姟肥珍浧湓娛住?

王灣

[唐代] 王灣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dāng)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fēng)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dāng)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xué)士作為學(xué)習(xí)的典范。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xiàn)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dá)出極度欽羨之情。

王鐸

[唐代] 王鐸

王鐸(?-884年),字昭范,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

張旭

[唐代] 張旭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dāng)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熊皎

[唐代] 熊皎

熊皎(一作皦),唐代詩人。后唐清泰二年(935)登進(jìn)士第。后晉天福時,為延州刺史劉景巖從事,景巖徙邠州,皦入拜補闕。

常袞

[唐代] 常袞

常袞登第后由太子正字授補闕起居郎,永泰元年(765年)授中書舍人。大歷十二年(777年)拜相,楊綰病故后,獨攬朝政。以文辭出眾而又登科第為用人標(biāo)準(zhǔn),堵塞買官之路。對朝中眾官俸祿亦視其好惡而酌定。封河內(nèi)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貶為河南少尹,又貶為潮州刺史。不久為福建觀察使。常袞注重教育,增設(shè)鄉(xiāng)校,親自講授,閩地文風(fēng)為之一振。建中四年(785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歲,追贈為尚書左仆射。

牛希濟(jì)

[唐代] 牛希濟(jì)

五代詞人。生卒年不詳。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于蜀,依嶠而居。后為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xué)士、御史中丞。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時拜雍州節(jié)度副使。

鄭錫

[唐代] 鄭錫

[唐]鄭錫,登寶應(yīng)進(jìn)士第。寶歷間,為禮部員外。詩風(fēng)樸實,擅長五律,《全唐詩》存詩十首。有傳世名句“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此句出自其《日中有王子賦》。

柳中庸

[唐代] 柳中庸

柳中庸 (?—約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邊塞詩人。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歷年間進(jìn)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并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征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度圃姟反嬖妰H13首。其詩以寫邊塞征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復(fù)盛唐氣象。

萬楚

[唐代] 萬楚

萬楚,唐詩人。開元年間登進(jìn)士及第。沉跡下僚,后退居潁水之濱。與李頎友善。清沈德潛謂其《驄馬》詩“幾可追步老杜”(《唐詩別裁集》)?!秶慵愤x其詩三首,《全唐詩》存其詩八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李頎集》卷上、《唐詩紀(jì)事》卷二0。

吳仁璧

[唐代] 吳仁璧

約公元九o五年前后在世]字廷寶,吳人。(全唐詩注云:或云關(guān)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佑中前后在世。工詩。大順二年,(公元八九一年)登進(jìn)士第。錢鉸據(jù)浙江,累辟不肯就。鉸恕,沉之于江。仁璧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朱渙

[唐代] 朱渙

朱渙,男,字濟(jì)仲,永福人。曾得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jìn)士。其作品有《齊天樂》、《百歲令》等。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