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冠卿的詩詞(10首)

費冠卿

費冠卿(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著名的隱士,字子軍,別號征君,青陽縣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進士,居長安待授官職。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馳歸。至家,母已安葬,悲慟欲絕,遂于母墓旁結廬守孝三年。嗣后,隱居九華山劉沖,長慶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費冠卿入京任右拾遺, 婉辭不就,終生絕跡仕途,逝后葬于雞母山拾寶巖。

人物生平

費冠卿,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的隱士,字子軍,別號征君,青陽縣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進士,居長安待授官職。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馳歸。至家,母已安葬,悲慟欲絕,遂于母墓旁結廬守孝三年。嗣后,隱居九華山劉沖,長慶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費冠卿入京任右拾遺, 婉辭不就,終生絕跡仕途,逝后葬于雞母山拾寶巖。

費冠卿品性高潔,為母親墓盡孝三年之后,筑陋室隱居于九華山少微峰下達十五年之久,“驚動國中人”,唐皇室宗族諸侯王、殿院李行修,以倡孝道治國,極力向皇帝舉薦費冠卿,穆宗也認為費冠卿確實是“峻節(jié)無雙,清飚自遠”之人,于是征召為右拾遺,費冠卿接詔后嘆曰:“得祿養(yǎng)親耳,喪親何以祿為?”堅決不答應,時人以其“征詔不出”,尊為“費征君”,稱其居宅為“費拾遺書堂”、“費征君舊居”,后人如王安石、蘇轍、杜荀鶴多有憑吊,留有石刻,形成劉沖石刻群景觀。

費冠卿擅長詩文,隱居九華山期間,與姚合、張籍、馬載、蕭建、殷堯藩等互有唱和,寫了不少詠吟九華山詩篇。其中與蕭建的互為問答饒有趣味,時禮部侍郎的蕭建是與費冠卿屢屢落榜時結識的朋友,寫詩問九華,費冠卿以詩作“畫”,活脫脫的一幅九華山地圖,成為一時佳話。

《全唐詩》收錄其《不赴拾遺召》、《閑居即事》、《酬范中丞見》、《秋日與冷然上人寺莊觀稼》、《題中峰》、《蒙召拜拾遺書情二首》、《掛樹藤》《枕流石》、《久居京師感懷詩》、《答蕭建》等共11首。
費冠卿撰寫的《九華山化城記》,記述了新羅僧釋地藏金喬覺的身世和卓錫九華山的經(jīng)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如他自己所說:“余閑居(九華)山下,幼所聞見,謹而錄之?!毖韵轮?,他所記下的史事,全是他的所見所聞,親身經(jīng)歷的記載。正由于是親身見聞,費冠卿的這篇《九華山化城寺記》,歷來受文壇和佛教界的重視,《全唐文》將其全文收錄,足見它擁有“文苑之美”的藝術價值和藝術的高品位成為學者研究九華山的的重要參考典籍。

費冠卿的詩詞列表

  • 唐代:費冠卿

    拾遺帝側知難得,官緊才微恐不勝。
    好是中朝絕親友,九華山下詔來征。
    三千里外一微臣,二十年來任運身。
    今日忽蒙天子召,自慚驚動國中人。

  • 唐代:費冠卿

    本為獨立難,寄彼高樹枝。蔓衍數(shù)條遠,溟濛千朵垂。
    向日助成陰,當風藉持危。誰言柔可屈,坐見蟠蛟螭。

  • 唐代:費冠卿

    不為幽岸隱,古色涵空出。愿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傍臨玉光潤,時瀉苔花密。往往驚游鱗,尚疑垂釣日。

  • 唐代:費冠卿

    煢獨不為苦,求名始辛酸。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
    九月風到面,羞汗成冰片。求名俟公道,名與公道遠。
    力盡得一名,他喜我且輕。家書十年絕,歸去知誰榮。
    馬嘶渭橋柳,特地起秋聲。

  • 唐代:費冠卿

    世人從擾擾,獨自愛身閑。美景當新霽,隨僧過遠山。
    村橋出秋稼,空翠落澄灣。唯有中林犬,猶應望我還。

  • 唐代:費冠卿

    生計唯將三尺僮,學他賢者隱墻東。照眠夜后多因月,
    掃地春來只藉風。幾處紅旗驅戰(zhàn)士,一園青草伴衰翁。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蹤。

  • 唐代:費冠卿

    自地上青峰,懸崖一萬重。踐危頻側足,登塹半齊胸。
    飛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z9々,近瀑雨濛濛。
    徑滑石棱上,寺開山掌中。幡花撲凈地,臺殿印晴空。
    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泉魚候洗缽,老玃戲撞鐘。
    外戶憑云掩,中廚課水舂。搜泥時和面,拾橡半添穜.
    渡壑緣槎險,持燈入洞窮。夾天開壁峭,透石蹙波雄。
    潤藹清無土,潭深碧有龍。畬田一片凈,谷樹萬株濃。
    野客登臨慣,山房幽寂同。寒爐樹根火,夏牖竹稍風。
    邊鄙籌賢相,黔黎托圣躬。君能棄名利,歲晏一相從。

  • 唐代:費冠卿

    君親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處老。
    也知臣子合佐時,自古榮華誰可保。

  • 唐代:費冠卿

    中峰高拄泬寥天,上有茅庵與石泉。
    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里一僧禪。

  • 唐代:費冠卿

    花宮柳陌正從行,紫袂金鞍問姓名。戰(zhàn)國方須禮干木,
    康時何必重侯嬴。捧將束帛山僮喜,傳示銀鉤邑客驚。
    直為云泥相去遠,一言知己殺身輕。

費冠卿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