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唐代] 陳羽
[唐](約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詩,與上人靈一交游,唱答頗多。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進士第;而他與韓愈、王涯等共為龍虎榜。后仕歷東宮衛(wèi)佐?!度圃姟分偎氖艘痪韨魇馈?
[唐代] 黃公紹
黃公紹,宋元之際邵武(今屬福建)人,字直翁。咸淳進士。入元不仕,隱居樵溪。著《古今韻會》、以《說文》為本,參考宋元以前字書、韻書,集字書訓詁之大成,原書已佚,其同時人熊忠所編《古今韻會舉要》中,略能見其大概。另有《在軒集》。
[唐代] 李乂
(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舊唐書作本名尚真。此從新唐書)趙州房子人(今河北邢臺市臨城縣人)。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卒于玄宗開元二年,年六十八歲。少孤。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見稱。舉進士,累調(diào)萬年尉。長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監(jiān)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公元七o七年)遷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乂著有文集五卷,《兩唐書志》又與兄尚一、尚貞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唐代] 包佶
包佶,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幼正、閏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歷任秘書監(jiān)、刑部侍郎、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居官嚴正,所至有聲。因疾辭官,卒于故里。封丹陽郡公。天寶六年及進士第。累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晏罷,以佶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jiān),封丹陽郡公,居官謹確,所在有聲。佶天才贍逸,氣宇清深,心醉古經(jīng),神和《大雅》,詩家老斫(音卓,指技藝精湛、經(jīng)驗豐富)。與劉長卿、竇叔向諸公皆莫逆之愛,晚歲沾風痹之疾,辭寵樂高,不及榮利。
[唐代] 靈一
靈一[唐](約公元七六四年前后在世)姓吳氏,人稱一公,廣陵人。(唐才子傳作剡中人。此從全唐詩)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廣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隱麻源第三谷中,結(jié)茆讀書。后居若耶溪云門寺,從學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豐寺。禪誦之余,輒賦詩歌。與朱放、強繼、皇甫冉兄弟、靈澈為詩友,酬倡不絕。后終于岑山。云一著有詩集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唐代] 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唐代] 李遠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唐代] 崔顥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唐代]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號逸詩,晚唐詩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約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舉進士及第,仕終泗州判官。濆患當時詩人拘束聲律而入輕浮,故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有《于濆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王績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xiāng)。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jīng)》 、《酒譜》 。其詩近而不淺,質(zhì)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唐代] 于武陵
于武陵,會昌時人。其詩題材上以寫景送別的為主,同時寄寓濃濃的鄉(xiāng)思友情;詩風如羌管蘆笛,悠揚沉郁。佳作很多,有《贈賣松人》、《早春山行》、《送酂縣董明府之任》、《洛陽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贈賣松人》一詩寫一賣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但結(jié)果事與愿違,“長安重桃李”(長安人只喜歡桃李,對傲雪凌霜的松樹一點興趣也沒有),由此詩人感嘆他是“徒染六街塵”,空忙了一場。此詩借事諷世,確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傳頗廣。詩一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唐代] 陳元光
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唐朝 河東道人[(一說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縣。)。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閩臺地區(qū)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被奉為開漳圣王。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號稱“蠻荒”之地的閩南,經(jīng)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fā)展。 陳元光成為促進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陳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為“開漳圣王”。潮州詩萃》收錄其排律詩三首,后人編有《龍湖集》48首,《全唐詩》及外編錄其7首。
[唐代]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號皆不詳,唐代詩人。登進士第,大歷中曾任拾遺、補闕等職。集賢學士。其余事跡不祥。唐朝大歷年間和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耿湋、夏侯審合稱“大歷十才子”。崔峒的詩現(xiàn)在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選錄了崔詩九首,并評價云:“崔拾遺,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唐代] 歐陽炯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職為中書舍人。據(jù)《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后,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于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唐代] 張謂
張謂(?--777年) 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泌陽縣)人,唐代。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年間潭州刺史,后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安恢ㄏ劝l(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
[唐代] 崔國輔
崔國輔,唐代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天寶十一載(752),因受王鉷案牽連被貶為竟陵司馬。與陸鴻漸交往,品茶評水,一時傳為佳話。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一五、《唐才子傳》卷二。國輔詩以五絕著稱,深得南朝樂府民歌遺意。殷璠《河岳英靈集》云:“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shù)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唐代] 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xiàn)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唐代] 楊衡
[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仲師,吳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歷初年前后在世。天寶間,避地至江西,與符載、李群、李渤(全唐詩作符載、崔群、宋濟。此從唐才子傳)等同隱廬山,結(jié)草堂于五老峰下,號“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娛。衡工吟詠,嘗吟罷自賞其作,抵掌大笑,長謠曰:“一一鶴聲飛上天”。蓋自謂其聲韻響徹如此。有人盜其文登第,衡因詣闕,亦登第,見其人,盛怒曰:“一一鶴聲飛上天,在否?其人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乃笑曰:“若是,猶可恕也”。官至大理評事。衡著有詩集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唐代] 皇甫曾
皇甫曾(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潤州丹陽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前后在世。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楊儇榜進士,德宗貞元元年(785)卒。工詩,出王維之門,與兄名望相亞,高仲武稱其詩“體制清潔,華不勝文”(《中興間氣集》卷下),時人以比張載、張協(xié)、景陽、孟陽。歷官侍御史。后坐事貶舒州司馬,移陽翟令?!度圃姟反嬖?卷,《全唐詩外編》補詩2首,《唐才子傳》傳于世。
[唐代] 高駢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晚唐名將。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其一生輝煌之起點為866年率軍收復交趾,破蠻兵20余萬。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zhèn)海、淮南等五鎮(zhèn)節(jié)度使。期間正值黃巢大起義,高駢多次重創(chuàng)起義軍。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tǒng)。后中黃巢緩兵之計,大將張璘陣亡。高駢由此不敢再戰(zhàn),致使黃巢順利渡江、攻陷長安。此后至長安收復的三年間,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師,高駢一生功名毀之一旦。高駢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后被部將畢師鐸所害,連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瘞(埋)之”。
[唐代] 陳政
陳政(616-677年)字一民,號素軒,唐朝前期,河東人。父陳犢,字克耕,祖籍山西河東,隋朝將領(lǐng)陳果仁之子,駐守河南光州,隋朝末年說服陳果仁以五萬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功拜玉鈐衛(wèi)翊府中郎將,封開國元勛濟美嘉慶侯,原配卒,陳政為陳犢與魏敬之子,排行第三。陳政 唐朝前期河東人(今山西)。開辟漳州的將領(lǐng)之一,青年時隨其父陳犢攻克臨汾等郡,唐太宗任其為左郎將。
[唐代] 裴說
裴說,桂州(今廣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說生于亂世,早年窘迫于亂離,奔走于道路。詩句"避亂一身多"引起眾人共鳴。自幼勤奮攻讀。曾任補闕、禮部員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亂,裴見升遷無望,即攜眷南下,唐朝滅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約住半年,又因戰(zhàn)火波及,再向家鄉(xiāng)逃難,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說為詩講究苦吟煉意,追求新奇,又工書法,以行草知名。
[唐代] 張繼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唐代] 周樸
周樸(?—878),字見素,一作太樸,福州長樂人?!尽度圃姟纷鲄桥d(今湖州)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年不詳,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詩,無功名之念,隱居嵩山,寄食寺廟中當居士,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與詩僧貫休、方干、李頻為詩友。周樸,唐末詩人,生性喜歡吟詩,尤其喜歡苦澀的詩風。
[唐代] 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fā)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圣皇后。
[唐代] 曹唐
曹唐,唐代詩人。字堯賓。桂州(今廣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詳。初為道士,后舉進士不第。咸通(860~874)中,為使府從事。曹唐以游仙詩著稱,其七律《劉晨阮肇游天臺》、《織女懷牽?!?、《蕭史攜弄玉上升》等17首,世稱"大游仙詩"。《唐才子傳》稱他"作《大游仙詩》50篇",則當有遺佚。其七絕《小游仙詩九十八首》,尤為著名。
[唐代] 劉言史
劉言史(約公元742年至813年間),唐代詩人。藏書家,趙州邯鄲人。約公元742年至813年間,約自唐玄宗天寶元年至憲宗元和八年間在世。少尚氣節(jié),不舉進士。與李賀同時,工詩,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能比。亦與孟郊友善。初客鎮(zhèn)襄,嘗造節(jié)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詞藝,特加敬異卒后,葬于襄陽。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詩六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曾旅游金陵、瀟湘、嶺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軍節(jié)度使時,頗好文學,為之請官,詔授棗強縣令,世稱“劉棗強”,但未就任。
[唐代] 嚴維
嚴維(生卒年未詳),約唐肅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紹興)人。初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唐玄宗天寶(742—756)中,曾赴京應試,不第。肅宗至德二年,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心戀家山,無意仕進,以家貧至老,不能遠離,授諸暨尉。時年已四十余。后歷秘書郎。代宗大歷(766—779)間,嚴中丞節(jié)度河南(嚴郢為河南尹,維時為河南尉),辟佐幕府。遷余姚令。終右補闕。官終秘書郎。
[唐代] 牟融
牟融是偽造的唐代詩人。全唐詩卷467有牟融詩一卷,但實際上這個牟融乃是明人偽造的,唐代沒有牟融這個人。陶敏《全唐詩·牟融集證偽》一篇,指出牟融其人明中葉以前無聞,從朱警《唐百家詩》開始出現(xiàn),其中記載的唐代著名人物居然橫跨了幾個時代,而另一批人物則屬明代著名人物,再從地理、典故等加以佐證,確認此集為明人偽造。
[唐代]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大歷中,曾任盱眙尉。
[唐代] 孫逖
孫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qū)沙鎮(zhèn)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有作品《宿云門寺閣》《贈尚書右仆射》《晦日湖塘》等傳世。
[唐代] 喻鳧
生活在唐代的詩人喻鳧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江南才子,《唐才子傳》卷七記載了他簡短的生平,《唐才子傳》中載:“鳧,毗陵人,開成五年,李從實榜進士,仕為烏程縣令,有詩名?!?458作為進士出身,喻鳧一生創(chuàng)作甚豐,但《全唐詩》僅收錄喻鳧詩一卷又一首,計65首。這也是他一生之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唐代] 汪遵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xiāng)。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寄托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沉感慨。
[唐代]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837) ,唐代文學家。漢族,字殼士。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貞元七年 (791)登進士第。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懷節(jié)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鎮(zhèn)上。謚曰文。
[唐代] 段成式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段成式信佛讀經(jīng),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詩中多流露出超脫世俗的消極情緒。
[唐代] 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
[唐代] 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唐代]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唐代] 殷堯藩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敝性娂痪恚缎绿茣囄闹尽穫饔谑?。
[唐代] 李郢
李郢,字楚望,長安人。大中十年,第進士,官終侍御史。詩作多寫景狀物,風格以老練沉郁為主。代表作有《南池》、《陽羨春歌》、《茶山貢焙歌》、《園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驛》、《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畫鼓》、《曉井》等,其中以《南池》流傳最廣。
[唐代] 顧非熊
[唐](約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姑蘇人,顧況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開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覽成誦。性滑稽,好凌轢。困舉場三十年。武宗久聞其詩名,會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無其名,怪之。乃勑有司進所試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大中間,為盱眙尉,不樂奉迎,更厭鞭撻,乃棄官隱茅山。王建有詩送別。后不知所終。非熊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崔道融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詩人。以征辟為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令。累官至右補闕。后避居于閩,因號“東甌散人”。與司空圖為詩友,人稱江陵才子。工絕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后所作。
[唐代] 章孝標
章孝標(791—873年),唐代詩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詩人章碣之父。李紳鎮(zhèn)守揚州時,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題賦詩。章孝標下筆立就:“六出飛花處處飄,粘窗著砌上寒條,朱門到晚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銷?!睗M座皆驚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進士,由長安南歸,先寄友人一書,其中有:“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避P躇滿志之狀躍然紙上。適為李紳所見,作詩批評:“十載長安方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em>章孝標大慚拜謝賜教。太和年間曾為山南道從事,試大理寺評事,終秘書省正字。有詩集一卷。韋莊編的《又玄集》錄其《歸海上舊居》、《長安春日》兩首,稱其深得詩律之精義。
[唐代]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唐代]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后(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動人。對軍旅之勞、戰(zhàn)爭景象描寫的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diào)鏗鏘。有《靈溪集》七卷,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唐代] 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jié)度使時,擬奏請?zhí)频伦谑?em>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xiàn),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唐代] 無可
無可,唐代詩僧,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賈島從弟。少年時出家為僧,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為白閣寺僧。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又與張籍、馬戴等人友善。無可攻詩,多五言,與賈島、周賀齊名。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quán)體。
[唐代] 獨孤及
獨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代宗召為左拾遺,俄改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徙常州,卒謚曰憲。集三十卷,內(nèi)詩三卷,今編詩二卷。
[唐代]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唐代] 呂頤浩
呂頤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樂陵人,徙齊州。南宋初年名相。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呂頤浩在相位時,顓肆自用,力排李綱、李光諸人。創(chuàng)立月椿錢,為東南患。然宣和伐燕之役,頤浩隨轉(zhuǎn)運;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請議長久之策,一時稱其切直。又苗傅等為逆,頤浩與張浚創(chuàng)議勤王,卒平內(nèi)難。少長西北兩邊,嫻於軍旅;應詔上戰(zhàn)守諸策,條畫頗備。
[唐代]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遠,漢族,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學家。后漢乾佑年間(948年)進士。累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撰。后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宋太宗時任參知政事、平章事。以特進、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謚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詩風,為“白體詩”代表人物之一。典誥命共三十余年,曾參與編寫宋代四大類書中的三部(《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唐代] 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guī),興盡即止,為時所宗?!保ā短撇抛觽鳌肪砥撸┢湓娸^有社會內(nèi)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nóng)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xiàn)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度圃姟蜂洿嫫湓娏耸?,編為一卷。
[唐代] 蘇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唐代] 崔涂
崔涂(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游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diào)蒼涼?!度圃姟反嫫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