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魏晉] 郭泰機
(約公元二三九年至二九四年間在世)字不詳,西晉河南郡(今河南洛陽一帶)人。出身寒門,有才氣,能詩。曾與傅咸以詩贈答,在世約當(dāng)與咸同時。家世素,不能自拔,故情見乎辭?!洞鸶迪獭芬辉?,今尚存《文選》中。
[魏晉] 荀組
(258—322)東晉潁川潁陰人,字大章。荀勖子。初為司徒左西屬,歷官太子中庶子,滎陽太守。趙王司馬倫稱帝,以為侍中。晉惠帝至長安,以為河南尹,轉(zhuǎn)光祿大夫。懷帝永嘉末,劉曜逼洛陽,出奔。元帝詔承制,都督司州軍事。及西都不守,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勸進。元帝拜為司徒、錄尚書事。卒謚元。
[魏晉] 游雅
(?—461)北魏廣平任人,字伯度,小名黃頭。少好學(xué)有才。太武帝時征拜中書博士,累遷東雍州刺史,在任頗廉白。征為秘書監(jiān),委以國史之任,以不勤著述,竟無所成。性驕矜,好議論長短,貴己賤人。
[魏晉] 元協(xié)
(?—508)北魏宗室,鮮卑族,字彥和。獻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除侍中,長直禁內(nèi),參決軍國大政。轉(zhuǎn)中書令,改彭城王。宣武帝即位,除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七州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又以本官領(lǐng)揚州刺史,屢破梁軍,平淮南。還除錄尚書、侍中。小心謹(jǐn)慎,初無過失。后為尚書令高肇所譖,被殺。孝莊帝即位,追號文穆皇帝。
[魏晉] 桓溫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zhèn))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quán)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后,宣城內(nèi)史桓彝長子。后獨攬朝政十余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桓溫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實現(xiàn)。死后謚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為“宣武皇帝”。
[魏晉] 費祎
(?—253)三國蜀江夏人,字文偉。劉備時,為太子舍人。劉禪立,為黃門侍郎,遷侍中。數(shù)銜命使吳,應(yīng)對稱職。劉禪建興八年,轉(zhuǎn)為中護軍。魏延、楊儀相惡,祎每諫喻解勸,使各盡其才。延熙中,魏軍攻蜀,祎為元帥。累官后軍師,代蔣琬為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成鄉(xiāng)侯。后因歲朝大會,為魏降人郭脩所害。謚敬。
[魏晉] 李謐
(484—515)北魏趙郡人,字永和。李安世子。少好學(xué),通諸經(jīng),覽百家書。初師事小學(xué)博士孔璠。數(shù)年后,璠還就謐請業(yè)。征辟皆不就。卒謚貞靖處士。有《明堂制度論》。
[魏晉] 司馬曜
(362—396)司馬曜。東晉皇帝,字昌明。簡文帝子。哀帝興寧三年,封會稽王。簡文帝死,以年幼繼立,由崇德褚太后臨朝,謝安輔政。太元元年始親政。太元八年苻堅來攻,謝石等戰(zhàn)于淝水,大破之。以弟會稽王司馬道子掌兵權(quán)。又以道子專橫,用王恭以制之。帝嗜酒佞佛,寵張貴人而戲之,暴死。在位二十四年。
[魏晉] 司馬懿
(179—251)三國魏河內(nèi)溫人,字仲達。出身士族。東漢末曹操為丞相,辟為文學(xué)掾,遷黃門侍郎,轉(zhuǎn)主簿。從討張魯、孫權(quán)。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曹丕為太子時,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轉(zhuǎn)丞相長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任大將軍,鎮(zhèn)宛,平孟達之叛,三次率軍與蜀諸葛亮對抗。齊王曹芳即位,與曹爽同受遺詔輔政,遷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嘉平元年,乘爽從帝謁高平陵之際,殺之,為丞相,專擅朝政。死后,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quán)。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為宣帝。
[魏晉] 荀濟
北魏潁川人,字子通。世居江左,與梁武帝蕭衍為布衣交。蕭衍稱帝,濟自恃才具,負(fù)氣不服?;蛴蟹Q其才者薦于武帝,武帝以為此人好亂。濟又上書諷武帝崇佛,武帝欲誅之,乃奔北魏。被執(zhí),高澄惜其才欲赦之,濟反欲謀誅澄。為澄所殺。
[魏晉] 甄后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傳為甄宓,實則無記載。史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建安中期,袁紹為次子袁熙納之為妻。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鄴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xiāng)公主)。黃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賜死甄氏,葬于鄴城。 曹叡即位后,追謚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將甄氏改葬于朝陽陵。
[魏晉] 慧遠
(334—416)東晉僧。雁門樓煩人,俗姓賈。幼好學(xué),博綜六經(jīng),尤善老莊。年二十一,師從道安,精般若性空之學(xué)。晉孝武帝太元六年入廬山,結(jié)廬講學(xué)。又建蓮社,倡彌陀凈土法門,卜居三十余年,足不出山。后人尊為凈土宗初祖。撰有《沙門不敬王者論》等。
[魏晉] 崔寔
(?—約170)東漢涿郡安平人,字子真,一名臺,字元始。崔瑗子。少沉靜,好典籍?;傅蹠r拜議郎,與邊韶等著作東觀。出為五原太守,教民紡織,鞏固邊防,匈奴不敢犯。征拜議郎,與諸儒博士共雜定《五經(jīng)》。旋以為梁冀故吏,免官。后起為遼東太守,召拜尚書,稱疾免歸。著《政論》,抨擊時政;又著《四民月令》,記當(dāng)時地主田莊情況及各種農(nóng)作物種植方法。均佚,有輯本。
[魏晉] 董紹
(?—538)西魏新蔡鲖陽人,字興遠。初仕北魏,起家四門博士,歷國子助教、兼中書舍人。為宣武帝所賞,累除步兵校尉。孝明帝時出為洛州刺史,好行小惠,頗得民情。以拒蕭寶夤功,封新蔡縣男。代還,從爾朱天光,為大行臺從事、兼吏部尚書。天光敗,從賀拔岳。岳死,歸宇文泰。孝武帝西遷,除御史中丞。西魏文帝時,以訕謗朝廷,賜死。
[魏晉] 焦先
三國魏河?xùn)|人,字孝然。東漢末避亂揚州。獻帝建安初還留陜界。關(guān)中亂,避于河濟間,結(jié)草為廬,食草飲水,饑則為人傭作,不冠不履,佯狂避世。魏國建立,太守賈穆、董經(jīng)均往探視,與食不食,與語不語。后病死。年八十九。
[魏晉] 李皓
(351—417)十六國時西涼建立者。隴西狄道人,字玄盛,小字長生。世為涼州大族。通涉經(jīng)史,善文義,習(xí)武藝兵法。北涼段業(yè)自稱涼州牧,署皓效谷令,尋推為寧朔將軍、敦煌太守,稱藩于業(yè)。晉安帝隆安四年(北涼段業(yè)天璽二年),據(jù)敦煌、酒泉,稱涼公,建立西涼政權(quán)。招納中原流人,重視農(nóng)業(yè)、教育。立十七年卒,謚武昭王,廟號太祖。
[魏晉] 向秀
向秀(約227-272年),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氏害死后,向秀應(yīng)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任散騎侍郎、黃門散騎常侍、散騎常侍,與任愷等相善。向秀喜談老莊之學(xué),曾注《莊子》,“妙析奇致,大暢玄風(fēng)”(《世說新語·文學(xué)》)。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莊子》余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另著《思舊賦》、《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
[魏晉] 西晉·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yǎng)成人。后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于鄉(xiāng)里。師事著名學(xué)者譙周,博覽五經(jīng),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yǎng)而力辭。歷任溫縣令、漢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其生平見載《華陽國志》、《晉書》。代表作為《陳情表》。
[魏晉] 李康
李康(生卒年不詳),字蕭遠,三國魏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性耿介,不合流俗。曾作《游山九吟》(今佚),魏明帝十分欣賞,起用為尋陽長,后封隉陽侯。原有集二卷,已佚。今存《運命論》,載《文選》。文中竭力宣揚天命論,但文筆流麗,其中“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眾,人必非之”等句,頗著名。事見《文選》李善注引《集林》。
[魏晉] 嵇紹
(253—304)西晉譙郡铚縣人,字延祖。嵇康子。山濤以“父子罪不相及”薦于武帝,征為秘書丞。遷給事黃門侍郎,封弋陽子。趙王倫執(zhí)政,署為侍中。河間王颙、成都王穎討長沙王乂,紹率眾拒之。乂敗,廢為庶人。后復(fù)位?;莸塾腊苍?,東海王越挾惠帝攻鄴。穎將石超破之于蕩陰,獲惠帝。紹以身捍帝,中流矢死,血濺帝衣。后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敝u忠穆。
[魏晉] 王獻之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圣”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王獻之少負(fù)盛名,才華過人。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xí)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并有“小圣”之稱。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魏晉] 習(xí)鑿齒
(?—約384)東晉襄陽人,字彥威。博學(xué)洽聞,以文筆著稱?;笢乇贋閺氖?,累遷別駕。溫出征伐,鑿齒或從或守,每處機要,善尺牘論議。以忤溫旨,出為滎陽太守。后以足疾居家。及襄陽陷于前秦,苻堅饋贈甚厚。尋襄、鄧反正,朝廷欲征典國史,會卒。有《漢晉春秋》,以蜀為正統(tǒng)。另有《襄陽耆舊傳》等。
[魏晉] 謝萬
(約328—約369)東晉陳郡陽夏人,字萬石。謝安弟。少有聲譽,工言論,善屬文。司馬昱為相,召為撫軍從事中郎。累遷豫州刺史。監(jiān)司、豫、冀、并四州軍事、假節(jié)。穆帝升平三年受任北伐,矜豪傲物,未嘗撫眾,諸將恨之。軍潰,廢為庶人。后復(fù)以為散騎常侍。年四十二卒。曾著《八賢論》敘屈原、賈誼、嵇康等人事,已佚。今存詩文殘篇。
[魏晉] 李諧
(396—544)東魏頓丘人,字虔和。李平次子。襲父前爵彭城侯。自太尉參軍,歷尚書郎、著作佐郎、加輔國將軍、光祿大夫等。孝莊帝永安二年,元顥入洛陽,以為黃門侍郎。顥敗,除名。孝靜帝時,官散騎常侍,使梁,江南稱其才辨。還授秘書監(jiān)。
[魏晉] 劉毅
(?—285)西晉東萊掖人,字仲雄。少厲清節(jié)。初仕郡功曹。晉武帝時,累遷尚書郎、司隸校尉。糾正豪右,京師肅然。性剛直,嘗諫武帝賣官,又上疏建議廢九品中正制,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其所彈貶,自親者始。以光祿大夫致仕卒。
[魏晉] 盧元明
北魏范陽涿人,字幼章。盧昶子。涉歷群書,兼有文義。臨淮王元彧引為開府屬。孝武帝時,封城陽縣子,官中書侍郎。東魏孝靜帝天平中,官至尚書右丞,兼黃門郎、本州大中正。性好玄理,作史子雜論數(shù)十篇。今存《劇鼠賦》、《嵩高山廟記》。
[魏晉] 梅陶
東晉汝南西平人,字叔真。梅頤弟。初居鄉(xiāng)里,立月旦評。后為王敦大將軍咨議參軍。時王敦深忌陶侃,侃將蒞廣州,過敦,敦留不遣,將殺之,陶諫乃止。官至尚書。明帝死,國喪未期,私奏女妓,為鐘雅所劾。
[魏晉] 阮修
(270—311)西晉陳留尉氏人,字宣子。阮咸從子。好《易》、《老》,善清言。王衍嘗問《易》于修,深為嘆服。與王敦、謝鯤、庾同為王衍“四友”。證鬼神無有之說,論者皆服。性簡任,不修人事。居貧。王敦以為鴻臚丞,轉(zhuǎn)太傅行參軍、太子洗馬。避亂南行,遂見害。原有集,已佚。
[魏晉] 陽固
(467—523)北魏北平無終人,字敬安。少任俠,好劍客,年二十六,始好學(xué),博覽篇籍。歷北平太守,有惠政。坐事免歸。后除給事中,領(lǐng)侍御史,劾奏不畏強御。免歸,著《演賾賦》,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孝明帝即位,清河王懌舉為步兵校尉,領(lǐng)汝南王悅郎中令。多切諫,悅敬憚之。懌被害,固獨詣喪所,盡哀。位至前軍將軍。
[魏晉] 應(yīng)貞
(?—269)西晉汝南南頓人,字吉甫。應(yīng)璩子。善談?wù)?,以才學(xué)稱。舉高第,頻歷顯位。晉武帝即位,任給事中。帝于華林園宴射,貞賦詩最美。累遷散騎常侍。以儒學(xué)與荀撰定新禮。有文集。
[魏晉] 張駿
(307—346)十六國時前涼國君,字公庭。張寔子。建興十二年(東晉明帝太寧二年)嗣其叔張茂為涼州牧西平公,并受前趙封涼王之號。建興十五年(東晉成帝咸和二年),駿乘前趙被后趙戰(zhàn)敗,出兵攻前趙秦州諸郡,大敗,失河南地。及石勒殺劉曜,駿因長安亂,復(fù)收河南地。全盛時,盡有隴西之地,控制西域諸城邦,雖稱臣于晉,而不行中興正朔。建興三十三年(東晉穆帝永和元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仍用建興年號。在位二十二年卒。
[魏晉] 王胡之
(?—349)東晉瑯邪臨沂人,字修齡。王廩子。嘗在東山甚貧乏。陶侃子陶范為烏程令,贈米一船,不受。好談諧,善屬文,為當(dāng)世所重。能閉目投壺。歷郡守、侍中、丹陽尹。石虎死,朝廷欲綏輯河洛,以為西中郎將、司州刺史。以疾固辭,未行而卒。
[魏晉] 王徽之
(?—388)東晉瑯邪臨沂人,字子猷。王羲之子。為大司馬桓溫參軍。任性放達,不理府事。又為桓沖車騎將軍。嘗居山陰,夜雪初霽,忽憶戴逵,泛舟往訪,造門不入而返。人問則日:“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官至黃門侍郎。后棄官東歸。弟王獻之卒,奔喪不哭,直上靈床坐而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diào)。嘆日:“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頓絕。月余疾卒。
[魏晉] 王凝之
(?—399)東晉瑯邪臨沂人。王羲之子。工草隸。仕歷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nèi)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彌篤。安帝隆安三年,孫恩在海上起兵,攻會稽,僚佐請為之備,不從。入室請禱,謂有鬼兵相助,不作防御,卒為恩所殺。
[魏晉] 桓玄
(369—404)名一作靈寶。東晉譙國龍亢人,字敬道?;笢刈印Ru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馬。出補義興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兗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應(yīng)之。恭為其部將劉牢之所殺,詔以玄為江州刺史。明年,朝廷用離間計,加玄都督荊州四郡,使擊殺殷仲堪、楊佺期,據(jù)有荊雍,領(lǐng)荊、江二州刺史,都督荊、司等八州。玄于是樹用心腹,兵馬日盛。安帝元興初,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領(lǐng)兵討伐桓玄,玄率軍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道子父子,執(zhí)掌朝政。二年稱帝,國號楚。三年,劉裕、劉毅在京口起兵討之,玄兵敗西逃,為益州兵所殺。
[魏晉] 蘇蕙
十六國時前秦始平人,字若蘭。竇滔妻。滔為苻堅秦州刺史,以罪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詩凡八百四十字,縱橫反復(fù)皆可讀,詞甚凄惋。一說,竇滔為安南將軍,另有寵姬趙陽臺,鎮(zhèn)襄陽時獨攜趙之任。蘇蕙感傷而織錦為璇璣圖詩以寄。
[魏晉] 曹髦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彥士,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xiāng)公。曹髦擅長詩文,傳世文章有《傷魂賦并序》、《顏子論》等。好儒學(xué),曾于太學(xué)就經(jīng)義提出若干問題,著有《春秋左氏傳音》(失傳)。通繪畫,有《祖二疏圖》《盜跖圖》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目曹髦為中品。
[魏晉] 杜育
(?—316)西晉襄城鄧陵人,字方叔。幼岐嶷,號“神童”。既長,美風(fēng)姿,有才藻,時人號曰“杜圣”?;莸蹠r,附于賈謐,為“二十四友”之一。趙王司馬倫敗,收付廷尉。累遷國子祭酒、汝南太守。洛陽將沒,被殺。
[魏晉] 邯鄲淳
邯鄲淳(約132—221)【一作邯鄲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川陽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jīng)》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楊修為曹植的“四友”。
[魏晉] 干寶
干寶,生卒年不詳,東晉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字令升。著述頗豐,主要有《周易注》、《五氣變化論》、《論妖怪》 、《論山徙》、《司徒儀》、《周官禮注》、《晉記》、《干子》、《春秋序論》、《百志詩》、《搜神記》等。其祖父干統(tǒng),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瑩,曾仕吳,任立節(jié)都尉,遷居海鹽。干寶自小博覽群書,晉元帝時擔(dān)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職務(wù),奉命領(lǐng)修國史。后經(jīng)王導(dǎo)提拔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除精通史學(xué),干寶還好易學(xué),為撰寫《搜神記》奠定基礎(chǔ)。
[魏晉] 皇甫謐
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1-2] 。三國西晉時期學(xué)者、醫(yī)學(xué)家、史學(xué)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yè),后得風(fēng)痹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征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xué)的專著。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jì)》、《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yī)學(xué)史和文學(xué)史上都負(fù)有盛名。在針灸學(xué)史上,占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地位,并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
[魏晉] 張肅
張肅,字君矯,張松的兄長,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益州別駕從事,劉璋的部下。長得很偉岸,氣度威嚴(yán)。曾奉命出使結(jié)交曹操,被辟為丞相府椽,拜廣漢太守。后來,他發(fā)現(xiàn)弟弟張松密謀賣主,聯(lián)絡(luò)劉備,害怕牽連自己,于是告發(fā),張松因此被殺。劉備入蜀后曾效命于帳下,后棄用。
[魏晉] 朱異
( ?—257)三國吳吳郡吳人,字季文。朱桓子。初以父任為郎,后拜騎都尉,代領(lǐng)父兵。敗魏將文欽兵,遷揚武將軍。孫亮建興初,魏軍出東興,異督水軍擊破之。尋假節(jié)為大都督。魏諸葛誕據(jù)壽春降,異往救援,圍不解,為孫綝所害。
[魏晉] 王珉
(351—388)東晉瑯邪臨沂人,字季琰,小字僧彌。王珣弟。有才藝,善行書,名出珣上。時有外國沙門為珉兄弟講《毗曇經(jīng)》,講未半,珉即領(lǐng)悟。累官著作、散騎郎、國子博士、侍中。代王獻之為中書令。二人素齊名,時稱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為中書令時,與嫂婢有情,嫂撻婢甚苦。婢善歌,珉好捉白團扇,因制《團扇歌》。
[魏晉] 王珣
(349—400)東晉瑯邪臨沂人,字元琳。王洽子。弱冠為桓溫掾,轉(zhuǎn)主簿。桓溫北伐,軍中機務(wù)并委珣。從討袁真,封東亭侯。與謝安有隙,出為豫章太守,不之官。安卒,遷侍中。與殷仲堪、王恭、徐邈、郗恢等并以才學(xué)文章見昵于孝武帝。轉(zhuǎn)輔國將軍、吳國內(nèi)史,在郡為士庶所悅。征為尚書右仆射,領(lǐng)吏部,轉(zhuǎn)左仆射,復(fù)領(lǐng)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初,王國寶專權(quán),黜舊臣,珣幾被殺。旋會稽王司馬道子殺國寶,珣官至散騎常侍。卒謚獻穆。
[魏晉] 謝安
( 320—385)東晉陳郡陽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書。初無處世意,累辟不就。與王羲之、許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為桓溫司馬。晉孝武時,進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時前秦強盛,晉軍屢敗。太元八年,前秦大軍南下,次淝水,江東震動,安任征討大都督,使弟謝石與侄謝玄加強防御,指揮作戰(zhàn),終獲大勝。封建昌縣公。繼又使石等北征,收復(fù)洛陽及青、兗等州,進都督揚、江、荊等十五州軍事。時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quán),受排擠,出鎮(zhèn)廣陵。旋疾卒。謚文靖。
詩詞推薦
- 送江西省照磨王元代:梁寅
- 同辛楊游李氏園隨意各賦古律詩一首宋代:韓維
- 三衢道中明代:皇甫汸
- 元日寄袁州仲文兄宋代:韓維
- 四明山詩。鹿亭唐代:陸龜蒙
- 水調(diào)歌頭·造物巧能賦清代:曹遇
- 文同風(fēng)篁蕭瑟圖元代:吳鎮(zhèn)
- 江館會別唐代:戴叔倫
- 曉發(fā)東流如建德途中作宋代:黃彥平
- 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園詩魏晉:潘尼
- 醉歸宋代:許棐
- 丁卯首春余辭家薄游端己首唱驪歌情詞凄宕征途吟諷依韻和之并寄呈韜仲以志同嘆 其四明代:王彥泓
- 感皇恩·圣觀號天長宋代:劉處玄
- 偈二首 其二宋代:釋法忠
- 楊嚴(yán)州母挽詞宋代:林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