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明代] 黃媛介
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字皆令。楊世功妻。工詩詞及小賦??瑫隆饵S庭經(jīng)》,山水似吳鎮(zhèn)。明亡后流亡吳越間,曾于西湖斷橋邊賃一小閣,賣畫自給。有《離隱詞》、《湖上草》、《如石閣漫草》。
[明代] 梁云龍
梁云龍(1528-1606)海南瓊山新坡梁沙村人,字會可,號霖雨。自少勤奮好學,聰穎超群。由于家境貧寒如洗,至十四歲那年才伊始進入私塾就讀。人生多艱,梁云龍僅入學數(shù)月,天災不斷,饑寒交迫,被迫輟學回家,協(xié)助哥嫂上山砍柴、放牛、挑水做飯。但求學之志未衰,發(fā)憤圖強,晚上攻讀詩書,沒有錢買油點燈照明,他自力更生,搜集熒火玻璃瓶中和摭拾海棠仁照明。梁云龍,明代進士,知名度頗高,他的生平事跡在海南民間都有盛傳。累官初任武庫司主事,貴州鄉(xiāng)試、兵部副使、湖廣巡撫、兵部左侍郎等職。
[明代] 衛(wèi)元確
衛(wèi)元確,字少乾。東莞人。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進士。選庶吉士。進侍食慈寧、慈慶二宮。入侍東宮諸王。丁外艱。起復,官至禮部郎中。以忤嚴嵩謫通判。旋招還,命甫下而卒。民國《東莞縣志》卷五八有傳。
[明代] 貢安甫
明常州府江陰人,字克仁。弘治九年進士。授長垣知縣,擢御史。嘗疏劾壽寧侯張鶴齡不法。正德初,諸御史上公疏請留劉大夏,由安甫執(zhí)筆。被劉瑾列為“奸黨”,除名為民。十余年后再起為山東按察僉事,尋歸。
[明代] 高應冕
高應冕(1503-1569),字文忠,號穎湖,浙江仁和人。嘉靖十三年(1524)舉人,授綏寧知縣,遷光州知州,不久歸鄉(xiāng),與閩縣祝時泰,新安王寅,錢塘方九敘、童漢臣,仁和劉子伯、沈懋學等,結社于西湖,曰紫陽、湖心、王嶺、飛來、月巖、南屏、紫云、湖霄等八社,今所傳西湖八社詩帖是也。隆慶三年(1569)逝世,年六十七歲。有《白云山房集》、《奚囊橐余》。
[明代] 朱學熙
朱學熙(?--一六四七),字叔子。清遠人。諸生。師事陳邦彥。明桂王永歷初,授翰林待韶。會邦彥戰(zhàn)敗,與李成棟鏖戰(zhàn),互有勝負。學熙乘間執(zhí)知縣殺之,舉清遠城以迎,邦彥遂入死守。兵食不足,學熙輒傾資以供。城破,取先人兵法焚之,肅衣冠,自縊而死。著有《南越》、《廣艾》及詩賦等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五有傳。
[明代] 張紞
張紞(?—1403年),字昭季,富平縣雷古坊中張村人。明洪武初,選拔為經(jīng)明行修,為京兆教授。后歷任東宮侍正、通政司左參議、通政使、布政司左參政等官職。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用武力平定了云南,朱元璋下詔派張紞主持云南政務:“今命卿西南方面重任,君子道興之所然。且云南諸夷雜處之地,若欲治安,非出群之材不可。卿必忠可格天,誠可會人,朕之生靈是幸”(見《云南機務鈔黃》)。云南聚居著20多個少數(shù)民族,自然資源豐 富,文化教育落后,歷來為中原統(tǒng)治者目為“蠻服”之地。
[明代] 明顯
明顯,明初江蘇常州天寧寺僧。字雪心,號破窗和尚,俗姓陳,雋李(今浙江省嘉興市)人。一作俗名吳峰,海寧董山(今浙江省海寧縣)人。幼年出家于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定光院,中年后,離寺養(yǎng)母,不詳所終。錢謙益論明顯“所為詩,往往不忘玄境”。王寅極推崇明顯之詩,說是“古來詩僧,亦未有此”。
[明代] 陳第
陳第,字季立,號一齋,晚號溫麻山農(nóng),別署五岳游人。連江(今福建連江)人。陳第是我國杰出軍事家、旅游家、音韻學家,他著述甚豐,除《一齋詩集》、《兩粵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伏羲圖贊》、《尚書疏衍》等均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明萬歷四十八年卒,終年七十七歲。
[明代] 朱完
(1559—1617)廣東南海人,字季美,號白岳山人。萬歷末諸生。性好游。家富饒,筑虹岡別業(yè)于城北,賓客到門,不問貴賤,無不款接。詩遒勁清雄,與歐必元、韓上桂、林枝喬、劉克浪等結詩社。善畫墨竹,得蘇軾法。著有《虹岡漫錄》、《白岳山人集》。
[明代] 邢昉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貞,一字石湖,因住家距石臼湖較近,故自號石臼,人稱刑石臼,江蘇南京高淳人。明末諸生,復社名士。明亡后棄舉子業(yè),居石臼湖濱,家貧,取石臼水釀酒沽之,詩最工五言,著有《宛游草》、《石臼集》。清代詩人王士禛在他的《漁洋詩話》中論次當時的布衣詩人,獨推邢昉為第—人。
[明代] 張名由
(1526—1604)蘇州府嘉定人,初名凡,字公路。通古今學,好奇計。家在安亭,有田畝童仆,一旦棄去為貧人,讀書談道。北歷燕、趙、齊、魏之郊,游古戰(zhàn)場,輒慷慨悲歌。工詩,有詩集。
[明代] 薄少君
(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字西真,太倉(今屬江蘇?。┤恕Mㄔ姇?,能琴,又好梵筴,不食魚腥。嫁秀才沈承。承字君烈,少負雋才,工詩賦,古文奇奧峭拔,森然有芒,于天啟四年甲子(1624)孟冬病痢而棄。時少君妊七月,作詩百首哭之,閱百日而產(chǎn)一男。逾年,值承忌日,少君奠酒,一慟而絕。著有《嫠泣集》一卷,《明史藝文志》)盛傳于世。其子為張溥收養(yǎng)。
[明代] 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時人謂之李東璧。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漢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y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jīng)驗和調(diào)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nèi)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jié)譯本,其著有《瀕湖脈學》。
[明代] 張民表
(1570—1642)河南中牟人,字林宗,又字法幢,一字塞庵,自稱旃然漁隱,又號芯淵道人。萬歷十九年舉人。應會試十次不第。任俠好客。嗜古文,藏書數(shù)萬卷,皆手自點定。工草書,酒后即頹然揮灑放筆。李自成破開封,溺水死。有《原圃塞庵詩集》。
[明代] 徐達左
徐達左(?~約1369)明初藏書家,書畫家。一作遠左。字良夫,一作良輔。號松云道人,別號漁耕子。平江(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于鄧尉山、光福山等地。受《易》于鄱陽邵宏道,受《書》于天臺董仁仲。洪武初,起為建寧縣訓導,卒于學官。家富藏書。藏書家吳寬稱他家的藏書“高編大冊甚富”。如收有《司馬公文集》80卷,皆稱精本。精書法,通畫理。與當時的知名藏書家顧德輝有密交,相互交換所獲秘籍與珍玩?;蚱疯b古玩,濡墨作畫;或揮麈清談,研討名理;著有《顏子鼎編》、《金蘭集》。
[明代] 朱實蓮
朱實蓮,字子潔。南海人。明熹宗天啟元年(一六二一)舉人,官至刑部主事。清兵入粵,與陳子壯舉兵,攝高明縣事。城陷,死之。有《積雪軒集》?!睹魇贰肪矶甙?、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四有傳。
[明代] 許友
福建侯官人,初名宰,又名友眉,字有介,一字甌香。許豸子。諸生。詩孤曠高迥,錢謙益嘗錄其詩入《吾炙集》,王士禛、朱彝尊并稱之。善畫工書,少師倪元璐,晚慕米芾,筑米友堂以祀之??滴蹰g卒。有《米友堂詩集》。
[明代] 高棅
(1350—1423)明福建長樂人,更名廷禮,字彥恢,號漫士。永樂初,以布衣召入翰林,為待詔,升典籍。博學能文,尤長于詩,為閩中十才子之一。又工書畫,時稱三絕。書得漢隸筆法,畫源于米芾父子。有《唐詩品匯》等。
[明代] 馬汝驥
字仲房,綏德人。 生于弘治六年九月十九日,卒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六日,年五十一。正德庚午五年舉鄉(xiāng)試。正德十二年(1517)舉進士,改庶吉士,尋授編修,能詩,號為才子。正德十四年,因諫南巡廷杖,出為澤州知州。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還為編修如故。嘉靖二年會試為同考官。嘉靖四年,《武宗實錄》成,有篡修功,升修饌。嘉靖五年,母王氏卒,歸三年,父煙山公卒。起為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尋改北監(jiān)。居數(shù)歲,升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嘉靖二十年,遷禮部右侍郎,加翰林侍講學士。嘉靖二十二年,以肺病卒,贈尚書,謚文簡。
[明代] 欽叔陽
欽叔陽,一作欽叔揚,明代萬歷間文士。字愚公,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欽拱極之孫。少補縣學生,中年改國學,博學于文,尤精史事,熟于典故,萬歷二十九年(1601),蘇州百姓不堪監(jiān)稅、太監(jiān)搜刮,殺其參隨8人,叔陽作《稅官謠》13首記之,卒年四十七。
[明代] 朱讓栩
(?—1547)宗室。太祖第十一子蜀王朱椿五世孫,正德五年襲封蜀王。賢明喜儒雅,不邇聲伎,創(chuàng)義學,修水利。孝宗賜書,贊其忠勤。世宗賜敕嘉獎,署其坊曰忠孝賢良。卒謚成。著有《長春競辰稿》。
[明代] 洪應明
[明](約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明代文學家,約明神宗萬歷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跡不詳。著有《仙佛奇蹤》四卷,《四庫總目》多記老佛二家故事,由此得知他早年熱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則歸隱山林,洗心禮老佛。萬歷三十年(1603)前后曾經(jīng)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還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