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wǎng)
箏
拼音zhēng
注音ㄓㄥ
部首竹部
總筆畫12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筆順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フ一一丨統(tǒng)一碼7B5D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hēng(ㄓㄥ)

⒈  弦樂器,木制長(zhǎng)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現(xiàn)為二十五根弦。

漢英互譯

kite、zither

造字法

形聲:從竹、爭(zhēng)聲

English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zhēng

〈名〉

(1) (形聲。從竹,爭(zhēng)聲。從竹,與樂器有關(guān)。本義:撥弦樂器。形似瑟。箏是撥弦樂器,戰(zhàn)國(guó)時(shí)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稱“秦箏”) 同本義 [flat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nc. five and later thirteen strings]

箏,鼓弦竹身樂也。——《說文》

箏,五弦筑身樂也?!队[》引《說文》

挾人箏而彈緯。——《楚辭·愍命》。注:“小琴也?!?/p>

竽瑟空侯琴筑箏?!都本推?/p>

(2) 又如:箏人(彈箏的人);箏阮(秦箏與阮咸。古代的兩種撥弦樂器);箏妓(彈箏的藝妓);箏柱(箏上的弦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