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張定千
張定千,敦煌人,晚唐沙州歸義軍節(jié)度使張義潮后裔。太宗淳化五年(九九四)前后為沙州歸義軍節(jié)度都頭(敦煌遺書斯坦因四七○○、四一二一、四六四三《甲午年五月陰家婢子小娘子榮親客目》)。
[宋代] 張磻
福州人,字渭老,一字敬父,號松山。寧宗嘉定四年進(jìn)士。歷太常博士、宗正丞、國子祭酒、禮部侍郎、權(quán)兵部尚書。理宗淳祐間史嵩之有奪情起復(fù)之命,因太學(xué)發(fā)策言之,會臺臣共論,事遂寢。后嵩之終喪,謀復(fù)入,又率同列言之甚切,復(fù)格不行。由此名動天下。官至參知政事,封長樂郡公。
[宋代] 法因庵主
法因庵主,俗姓朱,平江府嵎山(今浙江德清)人。居覺海,為南岳下十四世、慧日文雅禪師法嗣。年二十四,游方至東林謁文雅,居廬阜三十年,不與世接。高宗建炎中東歸。晚年稱五松散人?!都翁┢諢翡洝肪硪弧稹ⅰ段鍩魰肪硪话擞袀?。
[宋代] 蕭敬夫
蕭敬夫,號秋屋,永新(今屬江西)人。與弟燾夫俱為文天祥客。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起兵謀復(fù)其縣,兄弟俱死難。有《秋屋稿》,不傳。事見《文山先生全集》卷一○《跋蕭敬夫詩稿》、《宋史》卷四五四《蕭燾夫傳》。
[宋代] 孔夢斗
孔夢斗,字彝甫,平陽(今屬浙江)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jìn)士。教授臨安府。除正字,出通判慶元府。元至大中以太常禮議院判召,不赴。有《愚齋集》,已佚。事見民國《平陽縣志》卷三二。
[宋代] 關(guān)希聲
關(guān)希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威淳臨安志》卷六○)。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jìn)士(同上書卷六一)?;实v末,為福建長樂縣令(清同治《長樂縣志》卷一二)。
[宋代] 張公裕
張公裕(一○二三~一○八三),字益孺,江原(今四川崇慶東南)人。仁宗皇祐中進(jìn)士,為戎州軍事推官,調(diào)忠武軍節(jié)度掌書記,遷知唐縣,改忠武軍節(jié)度判官。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充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同知太常禮院。神宗熙寧三年(一○七○)改判吏部南曹,后復(fù)知禮院,出知嘉州。元豐六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三○卷,已佚。事見《范忠宣集》卷一四《承議郎充秘閣校理張君墓志銘》。
[宋代] 釋子琦
釋子琦,泉州(今屬福建)人。俗姓許。依開元智衲,試經(jīng)得度,精《楞嚴(yán)》、《圓覺》。住蘄州開元,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七。今錄詩二首。
[宋代] 吳達(dá)老
泉州惠安人,字信遇?;兆谡臀迥赀M(jìn)士。知惠州,大興學(xué)校。承節(jié)郎謝革遣人劫仇家,焚室殺人,獄具,達(dá)老慮賊奪囚,先處決之,乃自劾待罪。改知潮州卒。
[宋代] 李周
宋同州馮翊人,字純之。登進(jìn)士第。調(diào)長安尉,任洪洞、云安令,施州通判,皆有惠政。司馬光欲薦為御史,以不愿作“呈身御史”而拒不往見。哲宗立,召為職方郎中。朝廷與西夏議和,欲棄蘭州,周論非秦、蜀之利,遂不棄。官至集賢殿修撰。卒年八十。
[宋代] 謝孚
謝孚(一○六七~一一二○),字允中,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jìn)士,授真州司理參軍,就差蘄州教授,改充荊湖南路學(xué)事司主管文字。歷秘書省校書郎,比部員外郎,改吏部,提舉京西常平。入為司封員外郎,以忤蔡攸貶監(jiān)齊州新孫耿鎮(zhèn)酒稅。后為利州轉(zhuǎn)運判官?;兆谛投曜?,年五十四。事見胡寅《斐然集》卷二六《朝請郎謝君墓志銘》。
[宋代] 張勛
(900—967)河南洛陽人。五代后晉開運初,事留守景延廣,為供奉官。后周世宗時,歷任申州緣淮巡檢、光州監(jiān)軍、內(nèi)園副使、霸州兵馬都監(jiān)。入宋,從石守信等征李筠、李重進(jìn),皆有功。荊湖平,拜衡州刺史。太祖乾德初,克郴州及桂陽監(jiān),留為刺史兼監(jiān)使。性殘忍好殺,每攻破城邑,但揚言“且斬”,時人謂之“張且斬”。
[宋代] 黃得禮
黃得禮(一○六四~?),字執(zhí)中,豐城(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jìn)士,時年二十五。曾為鼎州桃源尉,知虔州興國縣,為柳州軍事推官。徽宗建中靖國初曾應(yīng)詔上書。事見《三馀集》卷一及卷四《先大夫述》。
[宋代] 張觷
張觷(?~一一三八),字柔直,懷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jìn)士。高宗建炎年間知南劍州(《侯官縣鄉(xiāng)土志》卷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為福建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九)。二年,遷尚書考功員外郎(同上書卷五一),又升左司(同上書卷五五)。四年,以左朝奉郎知岳州(同上書卷八二)。七年,由直寶文閣升直龍圖閣,自鼎州移知處州(同上書卷一○九)。再知虔州,進(jìn)秘閣修撰。八年,卒(《莊簡集》卷一八《祭張龍圖柔直文》)?!端问贰肪砣呔庞袀?。
[宋代] 姚原道
姚原道(一○一九~一○八一),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jìn)士(明萬歷《通州志》卷一)。初仕縣尉,歷官勾當(dāng)廣西經(jīng)略司公事,知郁林州,以尚書都官郎中通判杭州(《續(xù)會稽掇英集》卷三)。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知吉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四年卒,年六十三。事見《山谷集》卷二二《朝請大夫知吉州姚公墓志銘》。
[宋代] 釋了證
釋了證(?~一一三五),武平(今屬福建)人,俗姓鐘。年十九出家。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應(yīng)漳州通判許端夫之請,駐開元寺。未幾金兵南進(jìn),乃歸靈洞結(jié)茅以居。五年卒。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
[宋代] 雷簡夫
宋同州合陽人,字太簡。雷孝先子。隱居不仕。仁宗康定中,為樞密使杜衍所薦,以校書郎簽書秦州觀察判官。歷知坊、簡、雅州。時辰州蠻酋彭仕羲內(nèi)寇,諸臣安撫不能定,命簡夫往。至則督諸將進(jìn)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據(jù)其險要,拓取故省地碼崖五百余里,仕羲內(nèi)附。擢三司鹽鐵判官,以疾知虢、同二州,累遷尚書職方員外郎。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既仕,自奉稍驕侈,里閭以“牛及鐵冠安在”指笑之。
[宋代] 張修
張修,歸安(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jìn)士(《吳興詩存》二集卷二,《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二○作毗陵人,熙寧三年進(jìn)士)。官檢詳樞密院戶房文字(《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為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尋知宣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一)。四年,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二二)。紹圣二年(一○九五)知越州,三年移明州(《嘉泰會稽志》卷二)。
[宋代] 常秩
(1019—1077)宋潁州汝陰人,字夷甫。以經(jīng)術(shù)著稱。初隱居,屢召不起,歐陽修、王安石等皆稱薦之。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變法,秩極贊同,一召即起。歷官右正言、寶文閣待制兼侍讀。于政事無所建明,聞望日損。
詩詞推薦
- 端午唐代:文秀
- 早春游沔陽舟發(fā)漢上口占清代:張問陶
- 極高明亭詩為曾以敬作 其六元代:吳當(dāng)
- 浪淘沙·小綠間長紅宋代:晏幾道
- 迓使客夜歸四首宋代:楊萬里
- 鵲踏枝宋代:仲殊
- 戲贈鄭溧陽唐代:李白
- 送陳白沙歸南海 其七明代:周瑛
- 宿云門寺唐代:宋之問
- 遍地花(孫守席上詠牡丹)宋代:毛滂
- 上立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臺為韻 其三宋代:戴炳
-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宋代:吳潛
- 南鄉(xiāng)子·冬夜宋代:黃升
- 善權(quán)即事十首 其五宋代:李綱
- 扶風(fēng)歌魏晉: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