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唐代] 楊元亨
(約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華州華陰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武后天授元年前后在世。武后時,為司府少卿兄元禧嘗忤張易之,易之密奏元禧是楊素兄弟之后,素父子在隋有逆節(jié),子孫不合供奉,于是左貶元亨為睦州刺史。易之誅后,復(fù)任京職。元亨后官至齊州刺史。元亨著有文集五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唐代] 封敖
字碩夫。渤海蓨(河北景縣)人。元和十年(815)舉進士。唐文宗大和年間任右拾遺。唐武宗會昌初年以左司員外郎、知制誥召為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唐宣宗即位。歷禮部、吏部侍郎,封渤??h男。拜平盧、興元節(jié)度使,為左散騎常侍。
[唐代] 溫庭皓
溫庭皓,唐詩人。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國子助教溫庭筠弟。大中末,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徐商從事。咸通中,辟徐州崔彥曾幕府。龐勛反,使庭皓草表求節(jié)度,庭皓拒之,遂遇害。詔贈兵部郎中。與段成式、韋蟾友善?!度圃姟反嫫湓娝氖?。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九0、《新唐書》卷九一、《資治通鑒》卷二五一、《唐詩紀事》卷五八。
[唐代] 殷七七
殷七七,名天祥,又名道筌,嘗自稱七七,不知何所人,唐代道士。游行天下,不測其年壽。面光白,若四十許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寶鎮(zhèn)浙西,師敬之。嘗試其術(shù),于九月令開鶴林寺杜鵑花,有驗。
[唐代] 于逖
于逖[唐](約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跡亦無考。僅知他能詩,李白有詩相贈,亦與元結(jié)友善。逖著有傳奇集聞奇錄及靈應(yīng)錄傳世?!短綇V記》有靈應(yīng)傳一篇,唐代叢書亦題于逖作。
[唐代] 顏令賓
顏令賓是唐代名妓,不但能奏樂唱歌,吟詩作畫,而且熟知古今名人軼事,談吐風雅多趣,氣質(zhì)又特別高貴嫻雅,她一出場總能帶來滿室春風,使每位客人都興致勃勃。顏令賓待客對達官顯貴并不十分熱衷,但對文人雅士卻非常禮遇,因此有許多文人名士朋友,彼此詩文酬唱,常能與他們通宵達旦地品詩清談。當時長安的文人都以能參加顏令賓主持的文酒之會為榮幸。而顏令賓的箱籠中則貯滿了要好客人的詩箋和字畫,她把這些東西看成是自己無價的財富,而對金銀珠寶卻看得很淡,在青樓女子中別具一格,好似青蓮出污泥而不染。
[唐代] 劉濟
劉濟(757年-810年),幽州(今北京)人,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時期任盧龍節(jié)度使,忠于朝廷。父親劉怦,原為盧龍節(jié)度使朱滔手下的雄武軍使,因忠勇義烈,深受軍心,頗得朱滔信任,累官至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盧龍節(jié)度副大使、管內(nèi)營田觀察、押奚契丹、經(jīng)略盧龍軍使。朱滔死后,傳位于劉怦,貞元元年九月,劉怦病死,被朝廷追贈為兵部尚書,軍中擁立劉濟繼位,任盧龍節(jié)度使。有該人物文獻《劉濟傳》。
[唐代] 盧儲
盧儲,江淮一帶人氏(李傳璽作合肥人)。字號及生卒年不詳。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九人。考官:太常少卿李健。試題為《早春殘雪詩》、《何論》。盧儲于元和十四年(819)入京,向尚書李翱投卷,求其薦舉。李翱以禮相待,因有急事外出,便將其詩文置于案上。李翱長女剛剛十五歲,來此間偶閱盧卷,愛不釋手,連閱數(shù)遍,對侍女說:此人必為狀頭。李翱剛巧回到室外,聞聽此言深以為異。過了一會兒,便命下屬到郵驛向盧儲表明招婿之意,盧先是婉言謝絕,一個月后又應(yīng)允。第二年果然取狀頭。
[唐代] 房元陽
生卒年不詳。其先本出清河(今屬河北),后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武后時曾任司禮寺博士,與修《三教珠英》。后官水部郎中。事跡散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下》、《唐會要》卷三六。《全唐詩外編》收詩2首。
[唐代] 徐彥若
徐彥若(?-901年),祖籍偃師(今河南偃師),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孫,吏部尚書徐商之子。徐彥若出身于東海徐氏,進士及第,歷任尚書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戶部侍郎之職拜相,又任中書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彥若出鎮(zhèn)鳳翔,但因李茂貞兵犯京師,又被召回朝中。乾寧元年(894年),徐彥若再次被拜為宰相。后累進司空、太保,兼任門下侍郎,封齊國公。光化三年(900年),徐彥若以使相出鎮(zhèn)廣州,擔任清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次年病逝于廣州。
[唐代] 樊晃
樊晃,唐詩人。其名又誤作樊冕、樊光、楚冕??ね详柡枺ń窈幽咸坪游髂虾栨?zhèn)),句容人。玄宗開元時登進士第,又中書判拔萃科。大歷間,仕硤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員外郎。玄宗天寶中,為汀州刺史,歷兵部員外郎。代宗大歷時任潤州刺史。詩律清奇,文辭豐贍,有詩名于當時。與詩人劉長卿、皇甫冉等均有唱和。大歷年間(770—780),樊晃曾集杜甫詩為《杜甫小集》,收錄杜詩二百九十首,并為作《杜工部小集序》。此為杜詩集本之祖,史家皆論定樊晃為杜甫身后第一知己?!度圃姟反嫫湓娨皇?,斷句一聯(lián)。
[唐代] 鐘謨
謨,字仲益。南唐政治人物。 祖籍會稽(今紹興)人,后徙崇安(今屬福建),最后僑居金陵(今南京)。南唐李璟時為翰林學士,進禮部侍郎,判尚書省,坐事被貶耀州司馬。著作皆佚,《全唐詩》收遺詩三首。
[唐代] 謝邈
謝邈,字茂度,(?-399),東晉陳郡陽夏人。謝安侄孫,謝鐵長子。性剛硬,頗有理識。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擔任永嘉太守;太元十七年(392年),遷升侍中;太元十八年(393年),出任吳興太守。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孫恩率領(lǐng)大軍進攻浙東,先后攻克上虞、會稽等地,謝邈為之所擒,不屈遇害。
[唐代] 譚銖
譚銖,唐文學家。一作談銖,吳郡(今蘇州)人。初為廣文生,嘗習佛學。武宗會昌元年(841)登進士第,曾為蘇州鹺院官。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前后,又任池陽地方官,作《廬州明教寺轉(zhuǎn)關(guān)經(jīng)藏記》。罷職后,游九華山,題詩云:“我來暗凝情,務(wù)道志更堅”。歷經(jīng)仕路沉浮,性轉(zhuǎn)淡泊?!度圃姟蜂洿嫫湓姸?。《全唐文》錄存其文一篇。
[唐代] 皇甫曙
唐寧州安定人,字朗之。憲宗元和十一年登進士第。歷侍御史。敬宗寶歷間為淮南行軍司馬。文宗大和九年,為澤州刺史。約于開成二年,改河南少尹。五年,轉(zhuǎn)絳州刺史。卒于會昌以后。能詩,與白居易為酒友,并結(jié)為親家,又與劉禹錫善。
[唐代] 崔致遠
崔致遠,字孤云,號海云,謚號文昌。朝鮮半島新羅王京(今韓國慶尚北道慶州)人。十二歲時,即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長安就讀,曾游歷洛陽。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進士及第,出任溧水縣尉,任期屆滿,被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聘為幕府,后授職幕府都統(tǒng)巡官。其二十八歲時,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國信使”身份東歸新羅。其留唐十六年間,為人謙和恭謹,且與唐末文人詩客、幕府僚佐等交游甚廣。
[唐代] 許晝
生卒年不詳。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人。性躁急,與吳融、獨孤?lián)p為知己。昭宗天復(fù)四年(904)登進士第。與朱全忠子號大卿郎君者友善,嘗飲于朱全忠洛陽私第,醉后失態(tài),全忠怒欲械之。大卿竊知,先遣人告知,遂逃奔河北。后不知所終。事跡見《唐摭言》卷三與卷一一、《唐詩紀事》卷六七。晝工詩,尤擅五言?!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李宏皋
李宏皋,正確的名字應(yīng)該是李弘臬(見《復(fù)溪州銅柱記》銘文)( ? - 951),五代十國時南楚國官員、學士,官至尚書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國。李弘臬系長沙人。南楚王馬殷當國時,為營道令,遷都統(tǒng)掌書記。后為南楚文昭王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授尚書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唐代] 王季友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號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陽,生于豫章東湖之濱。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與其兄一同遷至豐城云嶺定居,并用功讀書。王季友在22歲時便考中狀元,并任御史治書。但因厭倦時政,無意與李林甫之輩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豐城,在株山腳下的龍澤智度寺設(shè)帳授徒,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隱居期間,王季友著有《龍澤遺稿》、《四書要注》、《六經(jīng)通義》等作。名氣亦響喝當時,杜甫、錢起、郎士元等人都與其有唱和之作。
[唐代] 衛(wèi)象
衛(wèi)象,唐詩人。貞元初任長林令。后佐荊南幕,檢校侍御史。與李端、司空曙友善?!度圃姟反嫫湓姸住I绞论E見《元和姓纂》卷八、《酉陽雜俎》卷一二、《唐詩紀事》卷四三。
[唐代] 張巡
張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新唐書》本傳載為鄧州南陽)。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開元末年,張巡中進士,歷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縣令、真源縣令。安史之亂時,起兵守雍丘,抵抗叛軍。至德二載(757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十三萬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等數(shù)千人,在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后交戰(zhàn)四百馀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了江淮地區(qū),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后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張巡繪像凌煙閣。至明清時,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唐代] 李崇嗣
生卒年、籍貫不詳。排行三。武后時任奉宸府主簿,圣歷中,曾與沈佺期等奉敕于東觀修書。又曾任許州參軍,與陳子昂有交游。事跡散見沈佺期《黃口贊序》,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序》、《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題李三書齋崇嗣》,《唐詩紀事》卷六?!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劉晏
劉晏,是唐代著名的經(jīng)濟改革家和理財家。字士安,曹州南華(今東明縣)人。幼年才華橫溢,號稱神童,名噪京師,明朝時列名《三字經(jīng)》。歷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領(lǐng)度支、鑄錢、鹽鐵等使。實施了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后的唐朝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讒臣當?shù)溃浑纷员M。
[唐代] 宋濟
生卒年、籍貫不詳。排行五,德宗時人,始與苻載、楊衡棲青城山以司業(yè),一曰與楊衡、苻載、崔群隱廬山,號山中四友。屢試不第,以布衣終。事跡散見《國史補》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夢瑣言》卷五、《太平廣記》卷二五五引《盧氏雜說》?!度圃姟反嬖?首,而《塞上聞笛》乃高適詩誤入者。
[唐代] 葛鴉兒
葛鴉兒,唐朝女詩人。生卒年與生平不詳。她最有名的作品《懷良人》最早見于韋莊所編的《又玄集》,因此可知她大約生活在中晚唐時期。又從此詩的描寫來看,她應(yīng)該是一個貧苦的底層勞動婦女?!度圃姟?01卷收錄其詩三首。即《懷良人》和《會仙詩二首》。其中《會仙詩》描寫的景象頗具道家色彩,似不應(yīng)出自一個普通勞動婦女之手。如此說來,她的身世愈加撲朔迷離。
[唐代] 盧溵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浙東處士。宣宗大中中,曾在浙東觀察使李訥幕府。后不知所終。生平事跡散見《云溪友議》卷上、《唐詩紀事》卷五九。溵能詩,其在浙東幕府時,李訥賦詩餞送崔元范入京,溵與幕府諸文士皆賦詩唱和?!度圃姟蜂洿嫫湓?首。
[唐代] 眉娘
(792—?)盧眉娘,唐人。生而眉如線且細長,人以眉娘呼之。順宗永貞時南海貢于朝。時年十四,性聰慧,工巧無比。能于尺絹繡《法華經(jīng)》七卷,字如粟粒,而點畫分明。又能以五彩絲一縷分為三縷,于掌中結(jié)飛蓋五重。順宗嘆其工,謂之神姑。憲宗元和中,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為道士,放歸南海,賜號逍遙。
[唐代] 于邵
于邵[唐](公元七一三年左右至七九三年左右)字相門,其先自代來,為京兆萬年人。于邵約生于唐玄宗先天二年,約卒于德宗貞元九年,年八十一歲。天寶末,第進士。以書判超絕,補崇文校書郎。繇比部郎中,為道州刺史。未行,徙巴州,平獠民之亂。后以諫議大夫知制誥,進禮部侍郎。朝廷大典冊,必出其手。德宗時,為太子賓客。與宰相陸贄不平,出為杭州刺史。久疾求告,貶衢州別駕。徙江州,卒。邵著有文集四十卷,(新唐書志及舊唐書本傳)行于世。
[唐代] 劉锜
劉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抗金名將,瀘川軍節(jié)度使劉仲武之子。劉锜驍勇善戰(zhàn),早年曾任隴右都護,多次戰(zhàn)勝西夏,深受其畏懼。紹興十年(1140年),于順昌之戰(zhàn)中大破金兀術(shù)軍。并派兵協(xié)助岳飛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戰(zhàn)再破金軍。此后被罷去兵權(quán),兩任荊南知府。晚年再獲起用,率軍抗擊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顏亮,但因病而無功。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锜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謚武穆(一說謚武忠)。著有《清溪詩集》,已佚?!度卧姟分袖浧湓娖呤?。
[唐代] 黃麟
生卒年不詳。玄宗開元中歷仕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兼殿中,天寶三載(744)前任金部員外郎。天寶中遷洪州刺史。事跡散見《國秀集》目錄、《御史臺精舍碑》、《太平廣記》卷三八一引《廣異記》。芮挺章選其詩1首入《國秀集》。《全唐詩》存詩1首。
[唐代] 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軍事才能,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唐代眾多的宰相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武則天晚年時,又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貶高要尉。中宗復(fù)位時任宰相,隨波逐流,不再直言。后因牽涉節(jié)愍太子起兵反韋后及殺武三思事,貶思州務(wù)川尉,行至涪陵而死。年七十余。
[唐代] 韓滉
韓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沖,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畫家、宰相,太子少師韓休之子。貞元三年(786年),韓滉去世,年六十五。獲贈太傅,謚號“忠肅”。韓滉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nóng)村風俗景物,摹寫牛、羊、驢等動物尤佳。所作《五牛圖》,元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好《易》及《春秋》,著有《春秋通例》、《天文事序議》等,今均佚?!度圃姟反嬖姸?。
[唐代] 辛學士
名不詳。高祖武德間任學士,與王績?yōu)橛?。武德四?621)竇建德平后,王績?nèi)腴L安,與其有詩酬答。事跡見《王無功文集》卷三。《全唐詩》存詩1首。一說即辛謂,唐初任中書舍人、司勛郎中,見《元和姓纂》卷三、《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七,然尚無確證。
[唐代] 楊損
楊損,字子默,以蔭受官,為藍田尉。三遷京兆府司錄參軍,入為殿中侍御史。入為吏部員外,出為絳州刺史。路巖罷相,征拜給事中,遷京兆尹。盧攜作相,有宿憾,復(fù)拜給事中,出為陜虢觀察使。時軍亂,逐前使崔蕘。損至,盡誅其亂首。逾年,改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節(jié)度使。又檢校刑部尚書、鄆州刺史、天平軍節(jié)度使。未赴鄆,復(fù)留青州,卒于鎮(zhèn)。
[唐代] 馬周
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賓王,博州茌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zhèn)馬莊)人。少孤貧,勤讀博學,精《詩》、《書》,善《春秋》。后到長安,為中郎將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賞識,授監(jiān)察御史,后累官至中書令。曾直諫太宗以隋為鑒,少興謠賦,提倡節(jié)儉,反對實行世封制。
[唐代] 任玠
生卒年不詳?!度圃姟分^字溫如,蜀(今四川)人。晚寓寧州府宅,夢一山叟貽詩,玠和之。既覺,自謂將死,數(shù)日,不疾而卒。當出《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三三引《古今詩話》,《古今詩話》又系轉(zhuǎn)錄《澠水燕談錄》卷六。據(jù)宋黃休復(fù)《茅亭客話》卷一〇,任玠為宋真宗、仁宗時人?!度圃姟反鏀嗑?,系誤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