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唐代] 大義
(745—818)俗姓徐,衢州須江(今浙江江山)人。嗣馬祖道一。后住信州鵝湖,世稱鵝湖和尚。德宗、順宗、憲宗三朝皆曾應(yīng)詔入內(nèi)問對。卒謚慧覺大師?!蹲嫣眉肪硪晃?、《景德傳燈錄》卷七有傳?!蹲嫣眉贰ⅰ毒l門警訓(xùn)》卷二存其詩偈2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代] 孫合
唐末五代時明州奉化人,字希韓。幼受知于方干。好孟、荀、揚(yáng)雄之書,尤慕韓愈文。昭宗乾寧四年登進(jìn)士第。任校書郎、河南府文學(xué),累遷左拾遺。朱溫篡唐后,著《春秋無賢人論》以寄憤,歸隱于奉化。著書紀(jì)年悉用甲子,以示不臣后梁。著有《孫氏小集》、《孫子文纂》、《文格》等,均佚。
[唐代] 盧從愿
盧從愿(668年—737年),字子龔,相州臨漳(今河北臨漳)人。唐代名臣。弱冠舉明經(jīng),又應(yīng)制舉。拜右拾遺,歷殿中侍御史,累遷中書舍人。睿宗踐阼,拜吏部侍郎。精心典選,有美譽(yù)。開元末,以吏部尚書致仕,史稱“金甌相”。
[唐代] 高輦
(?—933)五代時青州益都人。登進(jìn)士第。后唐明宗天成間,秦王李從榮辟為河南府推官,后為咨議參軍。長興四年,從榮叛,輦與謀。從榮敗,輦逃竄民家,又落發(fā)為僧,尋被逮伏誅。善詩,時與諸名士唱和,與詩僧齊已往還尤多。有《昆玉集》、《丹臺集》,皆佚。
[唐代] 張鷟
張鷟(約660—740),字文成,自號浮休子,深州陸澤 (今河北深縣)人,唐代小說家。他于高宗李治調(diào)露年登進(jìn)士第,當(dāng)時著名文人蹇味道讀了他的試卷,嘆為"天下無 雙",被任為岐王府參軍。此后又應(yīng)"下筆成章"、"才高位下"、"詞標(biāo)文苑"等八科考試,每次都列人甲等。其間參加四次書判考選,所擬的判辭都被評為第一名,當(dāng)時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員外郎員半千稱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銅錢,萬選萬中, 他因此在士林中贏得了"青錢學(xué)士"的雅稱。這個雅號后代成為典故,成了才學(xué)高超、屢試屢中者的代稱。武后時,擢任御史。
[唐代] 童翰卿
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間工于詩詞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說,也是唐朝時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見稱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當(dāng)時的學(xué)者尊稱為“南城先生”。
[唐代] 李景讓
李景讓,唐朝時期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字后己。書法家。性方毅有守。大中(八四七―八五九)中歷進(jìn)御史大夫,出拜西川節(jié)度使,謚曰孝。工書法,嘗稱前人墨帖,類非以書得名,然世之寶藏者,特以其人耳。景讓德望議論,一世所宗,行書又足以追配古人,宜其翰墨有傳也?!短茣緜鳌?、《宣和畫譜》
[唐代] 李播
中唐詩人李播(字子烈,789~?)當(dāng)時詩名甚著,白居易稱頌他“動筆詩傳鮑謝風(fēng)”(《寄李蘄州》),但其人之詩傳世者甚少,《全唐詩》卷四九一僅錄存其《見志》詩一首,又《全唐詩》卷七七三有署名李播的一首五絕《見美人聞琴不聽》。白居易在自己的《對酒有懷寄李十九郎中》一詩中引用過李十九播《悼故妓》中的兩句:“直應(yīng)人世無風(fēng)月,始是心中忘卻時”。
[唐代] 蘇源明
蘇源明[唐]初名預(yù),字弱夫,京兆武功人。廣德二年(公元764年)餓死于長安,有詩哭之。約唐玄宗天寶九年前后在世。少孤,寓居徐、兗。工文辭,有名天寶間。及進(jìn)士第,更試集賢院。累遷太子諭德,出為東平太守。公元七五三年,召為國子監(jiān)司業(yè)。安祿山陷京師,源明稱病不受偽署。肅宗時,擢知制誥,數(shù)陳時政得失。官終秘書少監(jiān)。源明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與杜甫交:公元七三六 杜甫游齊趙 交蘇源明
[唐代] 李瓘
(?—747)唐宗室。高宗之孫,許王李素節(jié)之子。中宗神龍初封嗣許王。玄宗開元十一年(723)為衛(wèi)尉卿。次年因事貶鄂州別駕。后歷官邠州刺史、秘書監(jiān)、守太子詹事。新、舊《唐書》有傳?!稌抻⒖偧肪矶赵?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代] 徐靈府
號默希子,錢塘(今浙江杭州)天目山人。道士,通儒學(xué),無意于名利。居天臺山云蓋峰虎頭巖石室中10余年,日以修煉自樂。武宗會昌初,詔浙東觀察使召之,乃獻(xiàn)詩自陳,終不赴。后絕粒而卒,年82歲。事跡見《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〇、《三洞群仙錄》卷六。著作今存《通玄真經(jīng)注》12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天臺山記》1卷,有《古逸叢書》本?!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無則
生卒年不詳。詩僧?!度圃姟反嬖?首,小傳云:“無則,五代時人,為法眼文益禪師弟子?!彼巍睹貢±m(xù)編到四庫闕書目》著錄其詩1卷,今不存。檢《景德傳燈錄》卷二五,文益門人有玄則,為滑州衛(wèi)南(今河南滑縣東)人,南唐時住金陵報恩院。疑即其人。
[唐代] 張司馬
名不詳。肅宗乾元間為劍州司馬。著有《玄晉蘇元明太清石壁記》3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事跡見《新唐書·藝文志三》。后蜀缺名編《大還丹照鑒》存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代] 徐商
徐商大中十三年,中進(jìn)士,釋褐秘書省校書郎。累遷侍御史,改禮部員外郎。不久改知制誥,轉(zhuǎn)郎中,會昌三年(843年)充翰林學(xué)士,后拜中書舍人,累官山南東道(今湖北西北部)節(jié)度使。入京為御史大夫。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拜河中節(jié)度使。咸通初年,擔(dān)任刑部尚書,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遷兵部尚書。咸通四年(863年),拜相。六年罷相,歷官檢校右仆射、江陵尹、荊南(今湖北江陵)節(jié)度觀察使。后來入京擔(dān)任吏部尚書,不久卒。
[唐代] 薛維翰
生卒年不詳?!度圃姟费ψ魇Y。玄宗開元中進(jìn)士及第。歷仕未詳。事跡略見《國秀集》目錄、《唐詩紀(jì)事》卷二〇。維翰工絕句,善寫閨怨,《國秀集》選其詩1首?!度圃姟蜂浽?首,署名蔣維翰,注“蔣一作薛”。疑作薛維翰為是。
[唐代] 郭遵
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事跡略見《唐詩紀(jì)事》卷四三。德宗貞元中登進(jìn)士第。工賦,所作《六角扇賦》感嘆“小因大而事罔不行,美加丑而用無不可?!鳖H見其憤世疾俗之思?!度圃姟反嬖?首。其中《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詩,《文苑英華》作裴次元詩,歸屬未定。
[唐代] 馮袞
馮袞,生卒年不詳。排行三,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馮定之子。登進(jìn)士第,宣宗大中四年(850),為鳳翔節(jié)度使鄭光幕判官。次年,光徙鎮(zhèn)河中,又為其節(jié)度副使。入朝為祠部郎中,懿宗咸通時遷給事中。后出為蘇州刺史。暇日多縱情飲博。嘗大勝,因以所得與座客,并賦《擲盧作》詩。事跡散見《舊唐書·馮宿傳》附,《南部新書》卷戊,《太平廣記》卷二五一、卷二六一?!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張宣明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為人有膽氣,嘗為郭元振判官,出使至三姓咽面。歷左拾遺、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玄宗先天二年(713)前后,嘗以左拾遺監(jiān)姚巂諸軍事,兼招慰使,親往蜀中驗(yàn)察山勢民情,移牒益州長史陸象先,勸其罷鑿岷山開路之役,蜀人因此得免苦役。能文工詩。嘗山行見孤松,賞玩久之,乃賦《山行見孤松成詠》詩。鳳閣舍人梁載言稱此詩“文之氣質(zhì),不減于長松”。所賦《使至三姓咽面》詩,時人亦“稱為絕唱”。事跡散見《大唐新語》卷八、卷九?!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謝觀
(?—865)唐壽州人,字夢錫。文宗開成二年登進(jìn)士第。釋褐曹州冤句尉。歷任黔中招討判官、洛陽丞、魏博節(jié)度判官。懿宗咸通三年,授慈州刺史。卒年七十余。長于著述,尤工律賦。
[唐代] 哥舒翰
(?—757)唐時突騎施哥舒部人,世居安西。年四十余,仗劍之河西,補(bǔ)為衙將。遷左衛(wèi)郎將。玄宗天寶六載,充隴右節(jié)度副使。后以軍功拜特進(jìn)。天寶十二載,進(jìn)封涼國公,加河西節(jié)度使,尋封西平郡王。好飲酒,喜聲色,因風(fēng)疾歸京師。安祿山反,翰拜先鋒兵馬元帥,率兵二十萬守潼關(guān),相持半年。后因楊國忠譖,詔促戰(zhàn),不得已出關(guān)決戰(zhàn),大敗,被俘,囚洛陽。后殺之。
[唐代] 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譙縣(今安徽譙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為唐高宗的侍讀,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xué)士、尚書右丞、太子右庶子、中書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后進(jìn)拜中書令,封趙國公。儀鳳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為洮河道大總管,率軍征討吐蕃,因不通兵事,大敗而回。后被貶為衡州刺史,又任揚(yáng)州長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贈兗州都督,賜謚文憲。
[唐代] 胡證
[唐](758—828)字啟中,河中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人。舉進(jìn)士第。寶歷初歷拜嶺南節(jié)度使。工書,尤工八分及篆書,貞元十七年(八零一)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于頤撰魏侍中王粲石井闌記,及元和八年(八一三)韓愈撰唐田弘正家廟碑,均為其八分書并篆額?!短茣緜?、金石錄》
[唐代] 李太玄
一作李太元。蜀(今四川)人。昭宗天復(fù)間即慕道。前蜀后主乾德末,游靈山,遇一道士,據(jù)云為前蜀先主王建所化,告以前蜀將亡。次年果應(yīng)驗(yàn)。事跡見《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二引《賓仙傳》。《全唐詩》存詩2首。
[唐代] 劉采春
劉采春,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fēng)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笨梢娝诋?dāng)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
[唐代] 韋鼎
韋鼎(515~593)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陜西省西安東南)人。梁時,累官至中書侍郎。陳時,官為黃門郎。陳宣帝太建年間,為聘周主使,累官至太府卿。陳亡入隋,授任上儀同三司,除光州刺史。史稱韋鼎博通經(jīng)史,又通陰陽相術(shù),善于逢迎,亦有政績,現(xiàn)存詩作一首。另有同名后唐詩人。
[唐代] 李收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玄宗天寶三載(744)前任右武衛(wèi)錄事。天寶中歷仕司勛郎中、考功郎中。寶應(yīng)、廣德間任兵部郎中,封贊皇縣開國男。永泰初授諫議大夫,仕終給事中。事跡散見《國秀集》目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袞《授李收諫議大夫制》。與樓穎有交往。芮挺章選其詩2首入《國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詩》存此詩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唐代] 武瓘
唐池州貴池(今安徽池州人)人。懿宗咸通四年應(yīng)進(jìn)士試時,賦《感事詩》,呈知貢舉蕭仿,仿稱賞之,遂放及第。曾任益陽縣令。事跡散見杜荀鶴《寄益陽武瓘明府》、《唐詩紀(jì)事》卷六三。。與杜荀鶴為友。
[唐代] 張建封
[唐](公元七三五年至八oo年)字本立,鄧州南陽人,寓居兗州。生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卒于德宗貞元十六年,年六十六歲。少喜文章,能辯論,慷慨尚氣,以功名自許。代宗詔李光弼進(jìn)討蘇常盜,建封請前諭盜,一日降數(shù)千人。德宗時,李希烈反,建封拒戰(zhàn)有功,拜徐、泗、濠節(jié)度使。貞元中來朝。時宦者主宮市,諫章列上皆不納;建封得間言之,帝頗順聽。及還鎮(zhèn),帝賦詩以餞,又以鞭賜之。后以病求代,代者未至而卒。建封著有文二百三十篇,《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令狐峘
令狐峘(?~805年),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令狐德棻五世孫,史學(xué)家。他博學(xué)善撰,尤長文史。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jìn)士,遇“安史之亂”發(fā)生,他避亂入終南山。五年初,竇參任宰相,以他從前在衡州時有冒功之過,將他貶為吉州別駕,后遷為刺史,最后貶為衢州別駕。他在此住了10年,于艱辛之中堅(jiān)持寫完《代宗實(shí)錄》。令狐峘知識淵博,性格孤傲,不善攀結(jié)權(quán)貴,因而多次受貶。805年,順宗即帝位,召他回朝任秘書少監(jiān),卒于北返途中。元和年問,其子令狐丕將《代宗實(shí)錄》交予朝廷,朝廷以撰寫之勞追贈他工部尚書銜。
[唐代] 渾惟明
生卒年、字里不詳。玄宗天寶末為永王李璘部將。肅宗至德元載(756)十二月,隨李璘趨廣陵。次年初,率兵攻吳郡采訪使李希言,兵敗后奔江寧。事跡見《舊唐書·永王璘傳》。敦煌遺書伯三六一九錄存渾惟明詩4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代] 李行言
李行言(生卒、籍貫不詳)。唐宣宗在位期間(846—859),曾任涇陽縣(治今涇陽縣)令。有宣宗對李行言不畏豪強(qiáng)、敢作敢為的品質(zhì)深為贊賞?;爻院?,擔(dān)心忘記,就把涇陽縣令李行言的名字寫下貼在了大殿的柱子上。這年十月,海州(治今江蘇省連云港市西南海州鎮(zhèn))刺史員缺,宣宗即破格提拔李行言為海州刺史。李行言入朝謝恩,宣宗問他知不知道這次升遷的原因,答說不知,宣宗便講了他在行獵途中暗中考察他的故事,并把貼在殿柱上的帖子揭下來讓他看,李行言這才明白此中的原委。
[唐代] 弓嗣初
弓嗣初,進(jìn)士,生卒年不詳,作家,官員。唐高宗咸亨四年(673)或咸亨五年(674)狀元?!短圃娂o(jì)事》稱其"咸亨二年(671)第一人及第"。但咸亨二年不開考,《登科記考》疑為四年或五年。本文取其說。咸亨四年考官為考功員外郎杜易簡,取進(jìn)士七十九人;咸亨五年考官為考功員外郎王方慶,取進(jìn)士五十七人。重試及第十一人。弓嗣初及第后,曾任雍州(今陜西西安西北)司功。今存其詩二首。
[唐代] 解琬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乾封元年(666年)應(yīng)考幽素科考中,調(diào)任新政縣尉。圣歷初年遷任侍御史,安撫烏質(zhì)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護(hù)、西域安撫使。景龍年間,遷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軍大總管。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軍大總管,改任右武衛(wèi)大將軍,兼檢校晉州刺史、濟(jì)南縣男。開元五年(717年)八十多歲時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唐代] 崔鉉
崔鉉(生卒年不詳),字臺碩,博州(今山東聊城)人,唐朝宰相,義成軍節(jié)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進(jìn)士及第,早年曾歷任荊南掌書記、左拾遺、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承旨、戶部侍郎等職。大中九年(855年),崔鉉罷相改任淮南節(jié)度使,兼檢校司徒,進(jìn)爵魏國公,唐宣宗在崔鉉赴任時親自送行并賦詩一首表示對他執(zhí)政七年成績的認(rèn)可,咸通年間,改任荊南節(jié)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龐勛的起義,最后死于任上。
[唐代] 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1]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初封殷王,領(lǐng)冀州大都督。他一生兩度登基,二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讓位于母后武則天,被封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禪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歲,廟號唐睿宗,謚號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葬于橋陵。
[唐代] 楊漢公
楊漢公,字用義,唐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省靈寶市境)人。楊虞卿胞弟。大和九年(835)受楊虞卿案的株連,降為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境)刺史。后歷任湖(今浙江省吳興縣境)、亳(今安徽省亳縣境)、蘇(今江蘇省蘇州市)三州刺史,旋升浙江觀察使,轉(zhuǎn)任戶部侍郎,又任荊南節(jié)度使,回朝任工部尚書。被人彈劾他在任荊南節(jié)度使期間有貪贓行為,被降為秘書監(jiān)。不久又轉(zhuǎn)任國子祭酒。中元年(847) ,唐宣宗即位后,提升他為同州刺史。楊漢公出任同州刺史,復(fù)升任宣武軍節(jié)度使,后改任天平(今山東省東平縣境)軍節(jié)度使,死于任所。子籌、范,仕亦顯。
[唐代] 李從善
李從善(940~987年)南唐宗室大臣,字子師,隴西成紀(jì)人,元宗李璟第七子,母凌氏吳國太夫人,李后主之弟。南唐時,封為鄭王,累遷太尉、中書令。開寶四年春,奉方物來朝貢宋太祖,授泰寧軍節(jié)度、兗海沂等州觀察等使。趙匡胤特意帶著他來到掛畫的殿中,見到林仁肇畫像,歸國后稟告李煜,使其猜忌疑林仁肇有二心,并用毒酒鴆殺之。南唐滅亡后,歸順?biāo)纬捣饽铣?,改右神武大將軍。雍熙初,再遷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出為通許監(jiān)軍。四年,卒,年四十八。
[唐代] 杜偉
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冬自殿中侍御史出為宣州司戶。次年陪刺史班景倩游琴溪,作詩1首。事跡據(jù)《涇川金石記》?!度圃姟肥掌湓?,僅存2句。嘉慶《涇縣志》卷三二存完篇,《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代] 王镕
王镕(873~921),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國初期趙國的君主。王镕是成德節(jié)度使王景崇的兒子,882年,王景崇去世,王镕繼位為成德節(jié)度使。907年,朱溫建立后梁,封王镕為趙王。921年,趙國發(fā)生兵變,王镕被殺。
[唐代] 玄幽
生平、世次不詳。《古今詩話》作幽之,誤。中唐時僧人。穆宗長慶初,曾題詩于長安大興善寺南素(一作守素)和尚院。文宗大和六年(832)書《楊岐山甄寂大師碑》。事跡散見《酉陽雜俎》續(xù)集卷五、《宋高僧傳》卷二五、《寶刻類編》卷八?!度圃姟反鏀嗑?聯(lián)。
詩詞推薦
- 恒德齋為開府明良公作 其四元代:吳當(dāng)
- 望仙鋪宋代:梅癯兵
- 寄會稽天休學(xué)士宋代:宋祁
- 陪杜充張恕鴻慶宮避暑宋代:蘇轍
- 和王耕云與愚庵倡和詩二首明代:高啟
- 再用碩夫韻二首宋代:李彌遜
- 夢中得詩二聯(lián)覺而足之元代:梁寅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宋代:辛棄疾
- 歲暮雜感 其八清代:丘逢甲
- 貴鄉(xiāng)謠明代:王云鳳
- 游虎丘次韻宋代:章惇
- 賦得十五盧家女明代:胡應(yīng)麟
- 水西寺東樓曉起聞鶯明代:劉基
- 林良畫兩角鷹歌明代:李夢陽
- 故大司成葛亞卿挽詩宋代:趙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