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明代] 鄭琰
福建閩縣人,字翰卿。任俠遨游閩中。工詩,詞館諸公爭延致之,高文典冊,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吳生以上賓禮遇之,每醉常罵主人為“錢虜”。吳與其兄構(gòu)訟,疑琰泄其陰事,文致捕置京兆獄,瘐死獄中。有《二陬詩稿》。
[明代] 徐中行
(1517—1578)明浙江長興人,字子輿,號龍灣,因讀書天目山下,稱天目山人。嘉靖二十九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西左布政使。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稱后七子。性好客,卒于官,人多哀之。有《青蘿集》、《天目山人集》。
[明代] 冼桂奇
冼桂奇,字奕倩,號少汾,一號秋白。南海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成進(jìn)士。授工部主事,以忤權(quán)貴,改南京刑部。不久告歸,奉母隱居羅浮山,日與名士游息歌詠。有《廣居稿》、《鶴園稿》。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矶⑶宓拦狻稄V東通志》卷二七九有傳。
[明代] 王尚學(xué)
王尚學(xué),字宗儒。東莞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舉人,授廣西零川縣教諭,歷福建市舶提舉、廣西柳州府同知,所至皆有善政,以引年致仕。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〇有傳。
[明代] 馮惟敏
(1511—1590)明山東臨朐人,字汝行,號海浮。馮惟重弟。嘉靖十六年舉人。官保定通判。能詩文,尤工樂府。所著雜劇《梁狀元不伏老》盛行于時。有《山堂詞稿》、《擊節(jié)余音》。
[明代] 章翊
(1382—1469)蘇州府昆山人,一名翊,字大章,號純庵。龔察子。建文時,為金川門卒,燕兵至,慟哭遁歸,隱居授徒。后周忱巡撫江南,兩薦為學(xué)官,堅辭。卒,門人私謚安節(jié)。有《野古集》。
[明代] 黃福
黃福(1362年—1440年),字如錫,號后樂,中書省益都路濰州昌邑縣(今山東省昌邑縣)人,明朝名臣。洪武十七年(1384年),黃福登進(jìn)士第,明成祖時任工部尚書。安南屬明時期,黃福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在安南十九年,威惠兼行。他離任時,百姓號泣送別。晚年官至少保兼南京守備參贊機(jī)務(wù)。正統(tǒng)五年(1440年),黃福逝世,年七十八。明憲宗時追贈太保,謚號“忠宣”。有《黃忠宣集》、《奉使安南水程日記》等傳世。
[明代] 夏允彝
(?—1645)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彝仲。好古博學(xué),工詩文。與陳子龍等結(jié)幾社,與復(fù)社相應(yīng)和。崇禎十年,與陳子龍同第進(jìn)士。授長樂知縣,善決疑獄。南明弘光時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未就職。南都亡后,入總兵吳志葵軍撫清,無成。聞侯峒曾死,為經(jīng)紀(jì)其喪。事畢,自沉松塘死。
[明代] 梁可瀾
梁可瀾,字元叔。順德人。博學(xué)工詩,隱居羅浮。慕葛洪修煉故事,自號三十二峰太狂長嘯仙。署邑令連繼芳高其人,訪諸山中,酬和竟日。著有《狂仙遺草》、《修真要語》。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九有傳。
[明代] 陳勉
明江西云都人,字希進(jìn)。永樂四年進(jìn)士。仁宗初,以楊士奇薦由廣東副使擢左副都御史,招撫信、豐諸縣起事之人數(shù)千。景泰初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致仕卒。為官外和內(nèi)剛,精通法律,吏不敢欺。
[明代] 夏寅
松江府華亭人,字正夫,一字時正,號止庵。正統(tǒng)十三年進(jìn)士。除南京吏部主事,歷郎中。成化初遷江西按察副使,官至山東右布政使。清直無黨援,曾謂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xué),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弘治初致仕。
[明代] 黃周星
(1611—1680)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早年育于湘潭周氏,冒姓周,字景虞,號九煙。明崇禎十三年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明亡不仕,自稱黃人,字略似,號半非,別號圃庵、汰沃主人、笑蒼道人。寄寓南潯馬家巷。工詩文、書畫、篆刻??滴跏拍甓宋绻?jié),在南潯投水自殺。著有《芻狗齋集》、《夢史》、《圃庵詩集》、《百家姓編》、《人天樂傳奇》等。
[明代] 彭啟豐
(1701—1784)江蘇長洲人,字翰文,號芝庭,又號香山老人。彭定求孫。雍正五年?duì)钤谛拮?,入直南書房。乾隆間歷吏、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晚年主講紫陽書院。文章多碑志傳狀。有《芝庭先生集》。
[明代] 呂恒
呂恒(生卒年不詳),原籍山東,明朝萬歷年間遷居靖虜衛(wèi),明安南同知。萬歷四十年(1612年),奉命監(jiān)收靖虜衛(wèi)糧餉,目睹一方荒涼景象,地瘠民貧,食不果腹,深感憂慮,即親臨黃河兩岸,巡覽衛(wèi)境四周,奏請督撫準(zhǔn)許開墾荒田,引水澆灌,與民耕種,以解民憂。
[明代] 李元暢
李元暢,字維寔,號云泉。一號迪子。茂名人。一迪次子。明神宗萬歷十四年(一五八六)進(jìn)士。有《前后北征集》、《吹劍編》、《藥房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光緒《茂名縣志》卷六有傳。
[明代] 陳經(jīng)邦
陳經(jīng)邦,字公望,號肅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jìn)士,選庶吉士,后授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兼學(xué)士。明神宗為太子時,陳經(jīng)邦選任東宮講讀官。神宗即位,他進(jìn)講經(jīng)義,“明白懇切,音吐洪亮”,“儀度莊雅,進(jìn)退雍容”。陳經(jīng)邦的應(yīng)制詩賦常常受到神宗贊賞,神宗曾親書“責(zé)難陳善”四個大字賜他。
[明代] 李應(yīng)蘭
李應(yīng)蘭,字如卿。東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進(jìn)士。官至福州太守。著有《羅浮漫語》。清黃登《嶺南五朝詩選》卷四、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三有傳。
[明代] 劉元珍
(571—16210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伯先,號本儒。萬歷二十三年進(jìn)士,授南京禮部主事,遷職方郎中。三十三年京察,抗疏言大學(xué)士沈一貫比昵人,忤神宗,除名罷歸。家居以講學(xué)為事。光宗即位,起光祿寺少卿,尋卒于官。
[明代] 丘云霄
丘云霄 明(1368~1644)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字凌漢,號止山。博極群書,精詞賦,工草隸,以明經(jīng)授粵西柳城(今廣西柳城縣)知縣。逾歲遂解官歸,結(jié)茅于止庵側(cè),因自別曰止山。葉艇芒鞋,諸勝鮮不剔歷。有《止山文集》、《南行》、《東游》、《北觀》、《山中》等集。著邑乘?!段湟纳街尽?。
[明代] 傅扆
(1614—1684)明末清初山東新城人,字蘭生,一字彤臣,號麗農(nóng)。順治十二年進(jìn)士。初授河間府推官,官至監(jiān)察御史。十七年出按江西,聞九江兵缺餉將變,兼程趕到,喻以大義,并給兩月餉,事乃定。次年,乞養(yǎng)親而歸??滴蹰g,舉鴻博,罷歸。工詩文,亦善作詞曲。有《清槻堂四種》、《增訂堯山堂外紀(jì)》、《姓譜增補(bǔ)》等。
[明代] 胡纘宗
(1480—1560)明山東泰安州人,字孝思,更字世甫,號可泉、鳥鼠山人。正德三年進(jìn)士。授翰林檢討。嘉靖初,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被仇家所誣,革職歸,筑室著書。有《鳥鼠山人小集》。
[明代] 何藻
何藻,字采侯,號潔卿。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二)舉人。官至戶部廣東司郎中,推升太常寺少卿。有《普寧宦稿》、《西塘匯刻》、《螽斯集》。清張維屏編《國朝詩人徵略》卷二、清光緒《香山縣志》卷一三有傳。
詩詞推薦
- 點(diǎn)絳唇·黃花城早望清代:納蘭性德
- 小雅·漸漸之石兩漢:佚名
- 白虎亭新成二首 其一明代:鄭廷鵠
- 巫山一段云·春去秋來也唐代:歐陽炯
- 八月十五夜風(fēng)雨后見月有懷元代:錢惟善
- 和陶停云贈芋巖五十初度四首明代:王夫之
- 念奴嬌(己卯中秋和陳丈少卿韻)宋代:張元干
- 清江引·秋懷元代:張可久
-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xué)士賜宴(賦得賓字)唐代:劉升
- 滿江紅三首 其三清代:項(xiàng)鴻祚
- 將至浯溪簡同行:項(xiàng)安世
- 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
- 探芳信·暖風(fēng)定宋代:吳文英
- 篆冢歌元代:錢惟善
- 勞勞亭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