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龍,號艮齋,學者稱艮齋先生,永嘉(今浙江溫州市鹿城區(qū))人,南宋哲學家,永嘉學派創(chuàng)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時隨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歲時,在岳父處讀書,師事袁溉,得其所學,通禮、樂、兵、農,官至大理寺主簿。歷仕鄂州武昌縣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對空談義理,注重研究田賦、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務,開創(chuàng)永嘉事功學派先志。著有《浪語集》、《書古文訓》等。
[宋代] 凈端
(1030或1032—1103)宋僧。歸安人,俗姓丘,字明表,號安閑和尚。通經史,善詩書。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狀,世稱端獅子。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羈,而辯才猛銳,名動四遠,章惇等皆與之游。有《吳山集》。
[宋代] 吳淇
吳淇,字蕊仙,別字佛眉,江南長洲人。乃方伯挺庵公之孫女,孝廉康侯公女也。世居姑蘇之花岸。蕊仙生而穎悟,五歲時輒過目成誦。父母見其慧性過人,為延師教讀。髫齡而工詩,及笄而能文章,益晝夜攻苦不輟。
[宋代] 陳瓘
陳瓘(1057-1124年),字瑩中,號了齋,沙縣城西勸忠坊人。宋元豐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書記。 歷任禮部貢院檢點官、越州、溫州通判、左司諫等職。 陳瓘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茍言談,通《易經陳瓘于書法,造詣亦頗深。真跡傳世唯《仲冬嚴寒帖》。李綱曰:“了翁書法,不循古人格轍,自有一種風味。觀其書,可以知氣節(jié)之勁也?!编嚸C曰:“開卷凜然,銅筋鐵骨,洗空千古,側眉之態(tài),蓋魯公之后一人而已?!泵魈兆趦x曰:“精勁蕭散,有《蘭亭》典型”。由是觀之,其書法出神入化,可謂高妙矣。
[宋代] 釋慧南
釋慧南(一○○三~一○六九),一作惠南,信州(今江西上饒)人。俗姓章。為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圓禪師法嗣,住隆興府黃龍寺。神宗熙寧二年卒,年六十七。謚普覺禪師(《禪林僧寶傳》卷二二)。今錄偈頌四首。
[宋代] 張洎
(933—996)滁州全椒人,字師黯,一字偕仁。五代南唐時進士。后主擢為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參預機密,恩寵第一。歸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至道元年除給事中、參知政事,與寇準同列,政事一決于準,無所參預,專修時政記,甘言善柔而已。后欲自固權位,奏事劾準。博涉經史,多知典故,文采清麗,然性險诐鄙吝,好攻人短。有《賈氏談錄》及文集。
[宋代] 李知退
李知退,字退翁,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浦江縣(明嘉靖《浦江志略》卷三)。四年,轉鎮(zhèn)江府推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八《常平司干廳東齋記》)。今錄詩四首。
[宋代] 陳堯咨
陳堯咨(970—1034),宋代官員、書法家。字嘉謨,北宋閬州閬中人。陳省華第三子,陳堯叟、陳堯佐弟。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第一,狀元。歷官右正言、知制誥、起居舍人、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陜西緣邊安撫使、以尚書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武信軍節(jié)度使、知天雄軍,卒謚康肅,所以又叫陳康肅公。
[宋代] 釋宗璉
釋宗璉(一○九七~一一六○),號窮谷,俗姓董,合州云門(今重慶合川東北)人。幼師廣化了達,剃度后,往參信相昌禪師。又扣月庵于道吾,隨居福巖?;捋E南岳二十年,居思大三生藏,因號璉三生。晚住荊門軍玉泉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大溈月庵善果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三十年卒,年六十四?!都翁┢諢翡洝肪矶?、《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九首。
[宋代] 王伯虎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授建州司理參軍(清乾隆《福清縣志》卷一四)。神宗熙寧中為太常博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校書郎(同上書卷四○七)。三年,知饒州(同上書卷四○八)。六年,為刑部員外郎、都官郎中(同上書卷四五七)。今錄詩二首。
[宋代] 程琳
(988—1056)宋永寧軍博野人,字天球。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舉服勤辭學科。歷知制誥、權御史中丞,知開封府,長于政事,斷獄聽訟不避貴戚。仁宗景祐四年除參知政事,旋坐事黜知潁州,徙青州、大名府?;实v初,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前后守大名十年,習知邊事,守御完固。章獻劉太后聽政時,嘗上《武后臨朝圖》,為人所鄙。卒謚文簡。
[宋代] 路振
路振(957~1014),字子發(fā),湖南湘潭人。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孫何榜進士第三人。著有《祭戰(zhàn)馬文》,諷刺咸平三年(1000)對遼作戰(zhàn)中的不力將領;《伐棘篇》為七言古詩,表達了他抵抗外族入侵的堅定立場,有杜甫遺風;《乘軺錄》寫出使遼國經過,今不傳;《九國志》五十一卷,今存十二卷。
[宋代] 黃龜年
(1083—1145)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欽宗時三上章劾秦檜專主和議,植黨專權,遂奪檜職。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給事中。司諫詹大方希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職歸籍。
[宋代] 石揚休
(995—1057)眉州人,字昌言。少孤力學。仁宗景祐四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太常寺。上疏力請廣言路、尊儒術、防壅蔽、強宗室、重農桑、禁奢侈,有補于時。為人純素忠謹,以律度自居。
[宋代] 蔡卞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北宋福建路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紫金山(今福建省仙游縣楓亭鎮(zhèn)東宅村赤嶺自然村)人。北宋后期大臣,書法家。奸相蔡京胞弟、改革家王安石的女婿。政和七年卒,年七十。謚“文正”。南宋建立后,逝世的蔡卞受到胞兄蔡京的牽連,宋高宗趙構采納諫議大夫任伯雨諫章,追貶蔡卞為單州團練副使。
[宋代] 陳世卿
(953—1016)宋南劍州沙縣人,字光遠。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歷衡州軍事推官、靜安軍節(jié)度推官。素善射,平李順軍,當城一面,親射中數(shù)百人。以知州張雍薦,改掌書記。真宗大中祥符間歷荊湖北路轉運使,復失地四百余里,復置澧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仕終秘書少監(jiān)知廣州。
[宋代] 章元振
建州崇安人,字時舉。徽宗政和五年進士。歷任寧鄉(xiāng)、長沙、休寧縣令。方臘起事,督兵據(jù)險捍御。移知泰寧縣,后擢知潮州、肇慶府,皆有治績。高宗紹興中遷諫議大夫、提舉廣南東路常平茶事兼東西路鹽事。與秦檜同科登第,及檜當國,甘于遠宦,不與往還。
[宋代] 盛度
(968—1041)應天府人,徙居杭州馀杭,字公量。太宗端拱二年進士。補濟陰尉。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契丹擾邊,數(shù)上疏論邊事。奉使陜西還,繪《西域圖》、《河西隴右圖》。累擢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坐交通周懷政,出知光州,再貶和州團練副使。復為翰林學士、給事中。仁宗景祐二年拜參知政事,遷知樞密院事,坐事罷。復知揚州,加資政殿學士知應天府。卒謚文肅。嘗奉詔同編《續(xù)通典》、《文苑英華》,有《愚谷》、《銀臺》、《中書》、《樞中》等集。
[宋代] 范沖
范沖,字元長,登紹圣進士第。高宗即位,召為虞部員外郎,俄出為兩淮轉運副使。沖之修《神宗實錄》也,為《考異》一書,明示去取,舊文以墨書,刪去者以黃書,新修者以朱書,世號“朱墨史”。及修《哲宗實錄》,別為一書,名《辨誣錄》。沖性好義樂善,司馬光家屬皆依沖所,沖撫育之。為光編類《記聞》十卷奏御,請以光之族曾孫宗召主光祀。又嘗薦尹焞自代云。
[宋代] 胡直孺
胡直孺,生卒年不詳。字少汲,晚號西山老人,奉新(今屬江西)人,胡仲堯曾孫。紹圣四年進士,靖康間,知南京,為金所執(zhí),不屈,久而得歸。高宗朝,擢龍圖閣學士,知隆興府,進兵部尚書。其詩為黃庭堅所賞,著有《西山老人集》,已佚。
[宋代] 常挺
常挺,字方淑,號東軒,連江縣東岳鋪(今鳳城鎮(zhèn))人。生于宋開禧元年(1205年)。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進士,任正奏,歷官右垣,轉給事中。淳祐中(1241~1252年)官校書郎,改秘書郎。寧宗寶祐二年(1254年),遷著作郎,出知衢州。咸淳元年(1265年),召為權禮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進獻《帝學發(fā)題》,擢吏部尚書。咸淳三年(1267年),任端明殿學士;不久,任通奉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升任同知樞密事兼代參知政事,封合沙郡公。咸淳四年(1268年)乞歸,拜資政殿學士,致仕。著有《諸儒性理文錦》八卷。
[宋代] 龍昌期
成都仁壽人,字起之。真宗大中祥符中,注《易》、《詩》、《書》、《論語》、《老子》等,攜書游京師,時稱其說詭誕穿鑿。以薦補國子四門助教,文彥博奏改秘書省校書郎。官至殿中丞致仕。著書百余卷。仁宗嘉祐中詔取其書,時昌期年八十余,賜緋魚。劉敞與歐陽修言其異端害道,不當推獎,奪所賜服罷歸,卒。
[宋代] 釋祖心
釋祖心(一○二五~一一○○),號晦堂,俗姓鄔,南雄始興(今屬廣東)人。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年十九出家,初依龍山寺沙門惠全,后謁云峰悅禪師,留止三年,往依黃檗南公。后繼席黃龍。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賜號寶覺?!段鍩魰肪硪黄?、《禪林僧寶傳》卷二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宋代] 釋守智
釋守智(一○二五~一一一五),俗姓陳,劍州(今四川劍閣)人。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開元寺,后住潭州云蓋,乃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閉戶三十年。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段鍩魰肪硪黄?、《禪林僧寶傳》卷二五有傳。今錄詩四首。
[宋代] 釋慧暉
慧暉(一○九七~一一八三),號自得,俗姓張,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禪師于長蘆。返里謁宏智禪師。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開法補陀寺,徙萬壽寺、吉祥寺、雪竇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補臨安府凈慈寺。七年,退歸雪竇寺。十年卒,年八十七。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覺禪師法嗣。有宋了廣編《自得慧暉禪師語錄》六卷,收入《續(xù)藏經》?!都翁┢諢翡洝肪硪蝗?、《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 慧暉詩,以輯自《語錄》者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宋代] 釋道平
釋道平(?~一一二七),號普融,仙都(今浙江縉云)人。俗姓許。住東京智海寺。為南岳下十三世,大溈真如慕哲禪師法嗣。高宗建炎元年卒?!都翁┢諢翡洝肪戆恕ⅰ段鍩魰肪硪欢袀?。今錄詩四首。
[宋代] 潘正夫
潘正夫(?~一一五二),字蒙著,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金石萃編》卷一三五)?;兆谡投辏ㄒ灰灰欢?,尚哲宗女慶國長公主(《宋會要輯稿》帝系八之五六)。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為開府儀同三司。二十一年,封和國公。二十二年卒。事見《宋史》卷二四八《哲宗四女傳》。今錄詩三首。
[宋代] 權邦彥
(1080—1133)河間人,字朝美?;兆诔鐚幩哪晟仙岬堑凇U{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高宗建炎中,知東平府,金人圍急,死守數(shù)月,城破,猶力戰(zhàn),突圍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有治聲。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次年除簽書樞密院事,獻“十議”以圖中興。尋兼權參知政事。有遺稿《瀛海殘編》。
[宋代] 陳仁玉
陳仁玉,字德公,一字德翰,號碧棲,仙居(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為常州文學。開慶元年(一二五九)賜同進士出身,除浙東提刑兼知衢州。景定元年(一二六○),遷浙東安撫使。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知臺州,兵敗,隱黃巖海中石塘山。清光緒《仙居志》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五首。
[宋代] 釋智本
釋智本(一○三五~一一○七),筠州高安(今屬江西)人,俗姓郭。年十九試經為僧,二十受具足戒,師法華瑞禪師,留十年。后住潭州云蓋山。乃南岳下十三世,白云端禪師法嗣?;兆诖笥^元年卒,年七十三。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九、宋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二九《夾山第十五代本禪師塔銘》。
[宋代] 刁衎
(945—1013)宋升州人,字元賓。刁彥能子。五代時以父蔭仕南唐為秘書郎、集賢校理。南唐亡,隨李煜入宋,授太常寺太祝。太宗太平興國中,詔群臣言事,衎上《諫刑書》。遷大理寺丞。真宗即位,獻所著《本說》,與修《冊府元龜》。書成,授兵部郎中。以純淡夷雅知名于時,善談笑,喜棋弈,交道敦篤,士大夫多推重之。
[宋代] 趙子崧
趙子崧(?~一一三二),字伯山,自號鑒堂居士。燕王德昭五世孫(太祖-德昭-惟忠-從藹-世雄-令毣-子崧)。崇寧二年(1103)進士。宣和四年(1122),宗正少卿。宣和末,知淮寧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高宗即位,除延康殿學士,知鎮(zhèn)江府。建炎二年(1128),謫居南雄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