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振的詩詞(4首)
路振(957~1014),字子發(fā),湖南湘潭人。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孫何榜進士第三人。著有《祭戰(zhàn)馬文》,諷刺咸平三年(1000)對遼作戰(zhàn)中的不力將領(lǐng);《伐棘篇》為七言古詩,表達了他抵抗外族入侵的堅定立場,有杜甫遺風(fēng);《乘軺錄》寫出使遼國經(jīng)過,今不傳;《九國志》五十一卷,今存十二卷。
人物生平
進士及第
太宗認為,科舉試詩詞,大多文辭淺薄,不能反映出古人之道,因此親出試題《厄言日出賦》,以觀其學(xué)術(shù)水平。當時參加考試的有數(shù)百人,都茫然不知所出,即使當時名氣很大的人亦有難色。路振來自貧寒之家,學(xué)習(xí)刻苦。平時遍訪古籍,連京師人家所不知道的地方他也去查找,所作的賦引經(jīng)據(jù)典,太宗很欣賞,便把路振放置在甲科。
邁入仕途
路振及第后初任大理評事,邠州通判,徙徐州。召還,直史館,遷太子中允、知濱州。一日,契丹兵至城下,路振兵少,民眾驚恐不安,人們都認為路振是文官,不懂防御的策略,于是圍在一起哭泣。路振親自加以勸慰,并且說敵人士氣正盛,不可跟他們正面交鋒,應(yīng)該堅壁自守。幾天后,契丹引兵退去。河北轉(zhuǎn)運使劉綜上書稱贊他,皇上下詔書褒獎。
后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知鄧州。景德中(1004~1007)任福建巡撫,不久,路振為編修官修太祖、太宗兩朝國史。大中祥符初(1008),出使契丹,撰《乘軺錄》獻真宗。改任太常博士、左司諫、擢知制誥。
路振文詞溫麗,屢奏賦頌,為人稱道。尤長詩詠,內(nèi)多警句。大中祥符七年(1014),同修起居注,張復(fù)、崔遵多次因書事失誤遭降職處罰,由路振與夏竦代替他們。路振因嗜酒成疾,當年冬天病亡,年58歲。其子路綸為太常寺奉禮郎。
路振的詩詞列表
-
宋代:路振
伐棘何所山之巔,秋風(fēng)颾颾刺子丹。
折根破柢堅且頑,斸夫趦趄汗污顏。
攢鋒束芒趨道還,{上艸下左禾右享}之森森繚長藩。
暮冬號風(fēng)雪暗天,漏寒不鳴守犬眠。
主人堂上多金錢,東陵暴客來窺垣。
舉手觸鋒身隕顛,千矛萬戟爭后先。
襟袖結(jié)裂不可揎,蹠破指傷流血殷。
神離氣沮走蹁躚,數(shù)尺之墻弗復(fù)攀。
索頭丑奴搔河壖,朔方屯師連七年。
木波馬領(lǐng)沙填填,氣脈不絕如喉咽。
官軍虎怒思吼軒,強弩一發(fā)山河穿。
將不葉謀空即安,翫養(yǎng)小丑成兇顛。
推芻挽粟徒喧喧,邊臣無心靖國艱,
為余諷此伐棘篇。
-
宋代:路振
漢公嘗說惠泉師,解講楞嚴解賦詩。
今日我來師已支,草堂風(fēng)雨立多時。
-
宋代:路振
瘴海千枝霧,驪山一騎塵。
-
宋代:路振
考終秋鬢白,歸隱舊峰前。
庭樹鳥頻啄,山房人尚眠。
寒巖落桂子,野水過茶煙。
已結(jié)勞生念,虔心向竺干。
路振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厓山吊古明代:梁逢登
- 漢水宋代:蘇軾
-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橋清代:李憲噩
- 游六王山明代:陳圭
-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寶
- 羊荊華敞小軒面叢竹予以細香名之蓋用杜子美風(fēng)吹細細香之句因賦此詩宋代:李光
- 麥斜行明代:鄭善夫
- 望蓬萊金朝:劉志淵
- 長春樓為休寧楊處士賦明代:潘希曾
- 上巳日阻雨和王沖之韻宋代:王之道
- 送從弟皮崇歸復(fù)州唐代:皮日休
- 送趙玉甫赴穿山監(jiān)場宋代:劉宰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宋代:李清照
- 喜沈融谷茂才重入丹霞明代:釋今帾
- 贈蕭良有良譽赴春官明代:梁紹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