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后。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 辛棄疾 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譯文注釋
譯文
昨天,還是春光明媚,就像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用她輕快靈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繡得豐盈嬌艷;而今就不同了,夜來那一陣無情的風雨,把園中的花吹得滿地都是,就像給園林鋪上了一塊起著皺紋的紅色地毯。
今天,春光猶如那朝秦暮楚的“輕薄蕩子”,盡管你對他一向情意綿綿,也是留他不住的。記得上次送春歸去之后,那碧波蕩漾的春水呀,都釀成了一杯醇美飄香的濃酒了。請到楊柳岸邊來吧,我們在這兒飲酒敘舊,消除那離別的清愁。
注釋
晉臣:即趙不迂,字晉臣,官至敷文閣學士。寓居上饒時常與辛棄疾唱和。
十三女兒: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娉娉裊裊十三馀。”
不教花瘦:將花繡得肥大,這里指春光豐腴。
甚:正。下得:忍得。雨僝(zhàn)、風僽(zhòu):原意指惡言罵詈,這里把連綿詞拆開來用,形容風雨作惡。
向:同像,地衣紅縐:地衣指地毯,這兩句說,園林里落花滿地,像鋪上一層帶皺紋的紅地毯一樣。
蕩子:浪蕩子,指不重感情的輕薄男子。
春波:碧波蕩漾的春水。醇酎(zhòu):濃郁的美酒。
約:束、控制,清愁:凄涼的愁悶情緒,相候:指等待春天歸來。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人閑居瓢泉與趙晉臣唱和之作有二十余首,此詞約寫于寧宗慶元六年(1200年)。
辛棄疾名句推薦
- 青衫匹馬萬人呼,幕府當年急急符。
作者:辛棄疾:出自《送湖南部曲》
- 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
作者:辛棄疾:出自《水調(diào)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
- 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作者:辛棄疾:出自《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嘗試與君謀。
作者:辛棄疾:出自《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 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
作者:辛棄疾:出自《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 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作者:辛棄疾:出自《滿江紅·和范先之雪》
-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作者:辛棄疾:出自《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 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作者:辛棄疾:出自《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 桃李風前多嫵媚,楊柳更溫柔。
作者:辛棄疾:出自《武陵春·桃李風前多嫵媚》
- 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作者:辛棄疾:出自《滿江紅·和范先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