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wǎng)
hún dūn

渾敦


拼音hún dūn
注音ㄏㄨㄣˊ ㄉㄨㄣ

繁體渾敦


詞語解釋

渾敦[ hún dūn ]

⒈ 同“渾沌”。

引證解釋

⒈ 同“渾沌”。按,昏蜑,即渾蛋。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為 帝江 也?!?br />《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丑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 渾敦?!?br />杜預(yù) 注:“渾敦,不開通之貌?!?br />按,渾敦,《史記·五帝本紀(jì)》作“渾沌”。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左傳》‘渾敦’, 杜 解謂不開通之貌。 《莊子·應(yīng)帝王篇》:‘中央之帝為 渾沌,無七竅’,亦此義也。今音轉(zhuǎn)謂人不開通者為昏蜑?!?/span>

國語辭典

渾敦[ hùn dūn ]

⒈ 相傳為堯舜時四兇中的驩兜,為人不分是非、善惡。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后用以指 冥頑糊涂、不開通。也作「渾沌」。

⒉ 模糊不分明的樣子。也作「渾沌」。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span>

“渾敦”分字解釋


詞語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