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wǎng)
萊
拼音lái
注音ㄌㄞˊ
部首艸部
總筆畫10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筆順一丨丨一丶ノ一丨ノ丶統(tǒng)一碼83B1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萊(萊)lái(ㄌㄞˊ)

⒈  藜。

⒉  〔萊菔〕蘿卜的別稱。

⒊  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亦指田廢生草:“政煩賦重,田萊多荒”。

造字法

形聲:從艸、來聲

English

goosefoot, weed; fallow field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lái

〈名〉

(1) (形聲。從艸,來聲。本義:草名。即藜)

(2) 草名,又名藜 [lamb’s-quarters]。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間、路邊、荒地、宅旁等地,為古代貧者常食的野菜

萊,蔓華也?!墩f文》

南山有臺(tái),北山有萊?!对姟ば⊙拧つ仙接信_(tái)》

(3) 郊外休耕的田 [unrotated land]。如:萊田(荒地)

(4) 古國名 [Lai state]。今山東省黃縣東南有萊子城即古萊國舊址。如:萊夷(古國名。殷周時(shí)分布在今山東半島東北部。魯襄公六年為齊所滅)

(5) 姓

萊駒為右。(萊駒作晉侯的車右武士。)——《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詞性變化

lái

〈動(dòng)〉

(1) 長滿雜草 [overgrow with weeds]

萊五十畝?!吨芏Y·遂人》

萊,野也。——《越絕書·吳內(nèi)傳》

田卒污萊?!对姟ば⊙拧な轮弧?/p>

(2) 除草 [weed]

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周禮·地官·山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