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全璧

[宋代] 全璧

全璧,字君玉,號皋初子,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度宗全皇后戚屬。曾官侍從、直秘閣。入元不仕,入孤山社,交接遺民故老。為月泉吟社第九名,署名全泉翁。事見《月泉吟社詩》、《鮚埼亭集》外編卷四七《乞詳示》。

鄧諫從

[宋代] 鄧諫從

宋漢嘉人,字元卿。范仲黼講學(xué)二江,時二江有九先生之目,諫從為其一。曾通判黎州。

吳傳正

[宋代] 吳傳正

吳傳正,仁宗時官左藏寺丞(《伊川系壤集》卷五)

蘇植

[宋代] 蘇植

蘇植,寧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南巖。今錄詩四首。

李匯

[宋代] 李匯

李匯,字推之,覃懷(今河南新鄉(xiāng))人。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通判海州二年,賜同進士出身,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五年,添差通判秀州(《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一之四七)。九年,改通判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一○)。后寓家于臺。事見清光緒《臺州府志》卷九九。

李幼武

[宋代] 李幼武

李幼武,字士英,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趙崇硂外孫。理宗時,曾依朱熹之例續(xù)輯《皇朝名臣言行續(xù)錄》、《四朝名臣言行錄》、《皇朝道學(xué)名臣言行錄》,主要收入南宋開國以來重要人物,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之后的續(xù)輯。景定間以李衡校正本《五朝名臣言行錄》、《三朝名臣言行錄》連同自輯三種著作合刻,書成名為《皇朝名臣言行錄》,后世稱為《宋名臣言行錄》。

王允中

[宋代] 王允中

王允中,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時以朝散郎知耀州(清乾隆《耀州志》卷五、《金石萃編》卷一四六)。

馮顯

[宋代] 馮顯

馮顯(一一一八~一一七七),字子容,偃師(今屬河南)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歷黃岡縣主簿,江州教授,知衢州江山縣。孝宗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一《宣教郎新知衢州江山縣馮君墓志銘》。

吳濟

[宋代] 吳濟

吳濟,字巨川(影印《詩淵》冊五頁三七○二),號廉靜(《咸淳臨安志》卷三○),將樂(今屬福建)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進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龍州。九年,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今錄詩五首。

林元仲

[宋代] 林元仲

林元仲,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興化軍(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二)。

張珪

[宋代] 張珪

衛(wèi)州人。七世同居,真宗咸平后,所在請加旌表,仍蠲其租調(diào)。

許奕

[宋代] 許奕

(1170—1219)簡州人,字成子。寧宗慶元五年進士。累遷起居舍人。嘗貽書韓侂胄,謂國力衰弱,不宜用兵。開禧北伐失敗,奉命使金,還奏和議不可恃,應(yīng)整飭紀綱,加強武備。尋權(quán)禮部侍郎,攝兼侍讀,每進讀至古今治亂,必參言時事。擢吏部侍郎兼修玉牒官、兼權(quán)給事中。在朝屢有論列,不避權(quán)貴,多切時弊。后出知滬州、遂寧、潼川府,所至有惠政。進顯謨閣直學(xué)士致仕。有《毛詩說》等。

李少和

[宋代] 李少和

李少和,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住大羅山白鹿洞。太宗、真宗嘗召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賜額。事見《東甌詩存》卷四五。

黃曦

[宋代] 黃曦

黃曦,字耀卿,南城(今屬江西)人。學(xué)于李覯。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事見《直講李先生門人錄,直講集附錄》。

葉簬

[宋代] 葉簬

葉簬,湖州(今屬浙江)人。夢得孫。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由知秀州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三)。

程中山

[宋代] 程中山

(1210—1275)宋徽州休寧人,字正源。程珌子。理宗淳祐十年進士。授貴池主簿,調(diào)上元縣。恭帝德祐元年,元兵陷建康,百官相繼降附,洙不甘為偷生之辱,自縊而死。有《南窗集》。

毛漸

[宋代] 毛漸

衢州江山人,字正仲。英宗治平四年進士。哲宗元祐初,累遷江東、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時浙部水溢,疏通河道,水不為患。以秘閣校理為陜西轉(zhuǎn)運使,攝帥涇原,日夜治軍,破西夏兵于沒煙寨。卒年五十九。

釋了悟

[宋代] 釋了悟

釋了悟,號笑庵。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咸杰禪師法嗣。事見《續(xù)藏經(jīng)·續(xù)古尊宿語要》卷四。今錄詩七首。

王照

[宋代] 王照

王照,曾知衢州,與趙抃同時(《清獻集》卷五《送衢守王照大夫》詩)。

文洪源

[宋代] 文洪源

文洪源,字季淵,涇縣(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清嘉慶《涇縣志》卷三二)。

許晟大

[宋代] 許晟大

許晟大,字德夫,湘陰(今屬湖南)人。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為湖南提點刑獄。與魏了翁有交(《鶴山集》卷五○《恥齋記》)。事見清光緒《湘陰縣圖經(jīng)》卷三○。

趙光義

[宋代] 趙光義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后又改名趙炅。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jù)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fù)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并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quán),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xí)。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yīng)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李綖

[宋代] 李綖

李綖,字子儀。仁宗嘉祐元年(一○五六)及嘉祐三年兩次以秘閣校理考試國子監(jiān)舉人(《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一二、一三)。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知蘇州(明正德《姑蘇志》卷三)。五年,為刑部郎中同判太常寺(《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二)。七年,知明州(同上書卷二四七)。

王疇

[宋代] 王疇

(?—1065)宋曹州濟陰人,字景彝。王博文子。以父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第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翰林學(xué)士。吏治審密,文辭嚴麗,以賈昌朝薦,編修《唐書》。仁宗獵近郊,疇引十事以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卒謚忠簡。

盧孝孫

[宋代] 盧孝孫

盧孝孫,字新之,學(xué)者稱玉溪先生,貴溪(今屬江西)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歷知玉山縣,太學(xué)博士。理宗淳祐初辭官,專心授徒。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八五。

金梁之

[宋代] 金梁之

(1114—1174)宋歙州休寧人,字彥隆。以蔭為奉新尉。一日若狂惑者,棄官歸。自是袒跣垢污,或旬月不食,晚年多食大黃,棲居無常處,自稱野仙。卒葬城陽山。

周啟明

[宋代] 周啟明

金陵人,徙居處州,字昭回。初以書謁翰林學(xué)士楊億,億以示同列,自是知名。四舉進士皆第一。真宗景德中,舉賢良方正科,因事罷,歸教弟子百余人。仁宗即位,累除太常丞。藏書數(shù)千卷,多手寫,能口誦之。有詩文千六百余篇。

潘先生

[宋代] 潘先生

潘先生,名字籍貫不詳。高宗紹興初在明慶寺聚徒講學(xué)。卒于紹興中,終身未第。王十朋早年曾從之學(xué)。

高堯輔

[宋代] 高堯輔

高堯輔,開封(今屬河南)人。仁宗慶歷中為東頭供奉官。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二。

黃遠

[宋代] 黃遠

黃遠,武進(今屬江蘇)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一九)。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臨??h(《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元符元年(一分清九八)為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七)。

鄭安道

[宋代] 鄭安道

鄭安道,一作乾道,號義齋,尤溪(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事見《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一五。今錄詩二首。

呂公弼

[宋代] 呂公弼

(1007—1073)壽州人,字寶臣。呂公綽弟。以蔭補官,賜進士出身。積遷直史館、河北轉(zhuǎn)運使,始通漕運,移屯兵就食京東,為仁宗賞識,擢都轉(zhuǎn)運使。英宗初,拜樞密副使。神宗立,進樞密使。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太原府,徒知鄭州,判秦州。卒謚惠穆。

王度

[宋代] 王度

(1157—1213)宋會稽人,字君玉。學(xué)于葉適。以太學(xué)上舍入對,于當世要務(wù)暢所欲言,竟以此失上第。為舒州教授,學(xué)生盈門。后遷太學(xué)博士。寧宗嘉定六年將召對,以疾卒。

李繒

[宋代] 李繒

(1117—1193)宋徽州婺源人,字參仲。絕意科舉,筑室鐘山,人稱“鐘山先生”。朱熹極稱其文。有《西銘解義》等。

杜于能

[宋代] 杜于能

杜于能,與劉牧、吳及同時。仁宗嘉祐間吳及知桂州(《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五),曾同游石門洞。

徐大正

[宋代] 徐大正

建州甌寧人,字得之,一作德之,人稱北山學(xué)士。嘗赴省試,過釣臺題詩,邂逅蘇軾,遂與定交。哲宗元祐中,筑室北山下,名閑軒,秦觀為之記,軾為賦詩。

曹涇

[宋代] 曹涇

(1234—1315)宋歙州休寧人,遷居歙縣,字清甫,號弘齋。八歲能通誦五經(jīng),研窮經(jīng)學(xué),尤精詣于朱熹之書。度宗咸淳四年進士。授迪功郎、昌化縣主簿。七年,丞相馬廷鸞聘主教席,端臨之學(xué)實出自涇。九年充信州考試官。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充紫陽書院山長,十九年辭歸養(yǎng),不復(fù)出。著述甚富,有《講義》、《書稿》、《文稿》、《韻稿》、《儷稿》、《服膺錄》、《讀書記》、《泣血錄》、《過庭錄》、《古文選》等。

胡朝穎

[宋代] 胡朝穎

宋嚴州淳安人,字達卿。孝宗乾道八年進士。歷武昌令,通判嘉興。宰相鄭清之家奴暴橫,朝穎置之以法。除守岳州兼湖北提刑。有《靜軒集》。

喻峙

[宋代] 喻峙

喻峙,字景山,號大飛,仙游(今屬福建)人。與陳宓相友善。事見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三三。

宋逑

[宋代] 宋逑

宋逑,江陵(今屬湖北)人(清嘉慶《廣東通志》卷二一三)?;兆诖笥^三年(一一○九),為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

丁竦

[宋代] 丁竦

丁竦,神宗熙寧三年(一○七○)以太常少卿知福州。八年,召赴闕(《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元豐二年(一○七九),以朝議大夫知越州(《嘉泰會稽志》卷二)。

董樸

[宋代] 董樸

董樸(1232~1316),字太初,順德(今屬廣東)人。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為刑部郎官,元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為陜西知法官,尋召為太史院主事,辭不赴?;蕬c初,年踰八十,以翰林修撰致仕,卒年八十五。學(xué)者稱龍岡先生。事見《元史類編》卷三一《儒學(xué)》,《宋元學(xué)案》卷九○有傳。

蘇堅

[宋代] 蘇堅

開封人。蘇焯子。寧宗慶元間畫院待詔,工畫道釋人物。

鄭蘊

[宋代] 鄭蘊

鄭蘊,青州(今屬山東)人(《宋詩拾遺》卷一六)。今錄詩二首。

楊景

[宋代] 楊景

楊景,字如晦,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嘗為洛陽工曹(宋胡稚注《簡齋詩集》卷七《謝楊工曹》)。又曾入鄜延幕府(《吳禮部詩話》)。今錄詩十首。

王伯淮

[宋代] 王伯淮

王伯淮,東牟(今山東蓬萊)人(《洞霄詩集》卷二)。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知安溪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七)。十九年,知德安府(同上書卷一六○)。二十一年,知臨江軍(同上書卷一六二)。

釋義光

[宋代] 釋義光

釋義光,高宗紹興初住洪州豐城羅山妙心院。事見《三馀集》卷四《羅山妙心院華嚴經(jīng)室記》。

饒炎

[宋代] 饒炎

饒炎,號竹坡,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魯父。事見《江西詩徵》卷二○。

祖逢清

[宋代] 祖逢清

祖逢清,字守中。高宗紹興初為邵武縣主簿,改靜江府教授。事見《萬姓統(tǒng)譜》卷七八。

陳智夫

[宋代] 陳智夫

陳智夫,襄陽(今屬湖北)人。長于歌詩。事見《詩話總龜》前集卷三四。

薛舜俞

[宋代] 薛舜俞

薛舜俞 ,字欽父,南宋同安縣嘉禾里(今廈門)人。著有《易抄》、《詩書指》及文集共三百余卷。紹熙元年(1190)進士,任江東常平干官,賑荒多所全活。后改知金華縣,郡守嚴厲督促繳納賦稅,他請求延長期限,待糧食收成后繳清賦稅,百姓得以安寧。

劉錫

[宋代] 劉錫

劉錫,字自昭,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寶祐間以奉議郎辟充沿海制置大使主管機宜文字。開慶元年(一二五九)添差通判鎮(zhèn)江府。景定元年(一二六○)為國子監(jiān)簿(《宋史》卷四五《理宗本紀》)。事見《宋元四明六志》卷八。今錄詩二首。

程卓

[宋代] 程卓

(1153—1223)宋徽州休寧人,字從元。程大昌從子。孝宗淳熙十一年試禮部第一。知龍泉縣,累遷刑部郎中。嘗出使金國,議論不屈,金人憚之。后知泉州,民為立祠。尋召同知樞密院事,封新安郡侯,進資政殿大學(xué)士。卒謚正惠。有《使金錄》。

盧侗

[宋代] 盧侗

潮州海陽人,字元伯。博習(xí)經(jīng)術(shù),尤粹于《易》。仁宗嘉祐中,蔡抗以經(jīng)學(xué)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神宗熙寧初,力言新法不便,請補外,出知柳、循二州。以太子中舍致仕。

戴仔

[宋代] 戴仔

宋溫州永嘉人,字守鏞。戴蒙子。嘗以孝廉薦,年近四十,即棄去場屋,肆力于義理之學(xué)。自《詩》《書》《禮》《易》,下逮史傳,多有傳述。

董楷

[宋代] 董楷

(1226—?)宋臺州臨海人,一作臨安人,字正翁,號克齋。理宗寶祐四年進士。初為績溪縣簿,遷知洪州,皆有惠政。累官至吏部郎中。師事陳器之,研通理學(xué)。有《克齋集》、《程朱易集》。

段全

[宋代] 段全

宋泉州晉江人。真宗咸平五年以將仕郎任仙游尉,筑孔廟,興學(xué)校,扶植風(fēng)教。

王勔

[宋代] 王勔

王勔,勃之兄也。累官涇州刺史。

黃非熊

[宋代] 黃非熊

黃非熊,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自號南溪處士。仁宗慶歷間讀書三島村,得方廣巖之勝,作十詠傳于世。事見明萬歷《福州府志》卷五。今錄詩十首。

楊允

[宋代] 楊允

楊允,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為開封府倉曹參軍(《宋會要輯稿》刑法四之八五)。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由知筠州降三官致仕(同上書職官七七之六三)。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