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王惟儉](/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王惟儉
王惟儉,明藏書家、鑒賞家。字損仲,祥符(今河南開封市)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jìn)士,授濰縣知縣,官兵部主事、光祿寺丞、大理少卿、以僉都御史出任山東巡撫、南京兵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等職,為魏忠賢所擠兌而罷歸。先后兩次因故落職閑住。性嗜學(xué),肆力經(jīng)史百家,喜聚書,收藏古玩和書畫眾多,與董其昌等人稱為“博物君子”。苦于《宋史》繁蕪,手自刪定,自為一書《宋史記》250卷。喜書畫古玩,工于鑒賞,萬歷、天啟間,與董其昌并稱博物君子。著有《文心雕龍訓(xùn)故》、《史通削繁》、《史通訓(xùn)故》等。
![袁袠](/uploads/shici/fad0e05e01946a93b612adf6704c9794.jpg)
[明代] 袁袠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號胥臺(tái)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歲。五歲知書,七歲賦詩有奇語,廿四歲鄉(xiāng)試解元,明年考進(jìn)士,張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賞識(shí),力主取他為狀元。但其余考官誤以為這份考卷出于他的黨羽之手,就共同商議,把他壓低為二甲一名進(jìn)士。榜發(fā)后,張璁見到袁袠,道出緣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謝,更不答理,張璁大怒。后來袁袠主持河南鄉(xiāng)試,以選拔得人著稱。
![趙昱](/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趙昱
(1689—1747)浙江仁和人,原名殿昂,字功千,號谷林。貢生。乾隆初與弟信同舉鴻博,均未中。家有春草園,堂名小山,藏書數(shù)萬卷。點(diǎn)勘甚精。亦工詩。有《愛日堂集》。
![劉僑](/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劉僑
湖廣麻城人,字東鄉(xiāng)。世襲錦衣職,授北鎮(zhèn)撫司副使。天啟五年,因不愿陷汪文言忤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初起用,受命緝六部與各省事,以言耳目難信,忤旨謫戍。在蘄黃曾投張獻(xiàn)忠,為錦衣指揮使,旋又逃去。南明弘光朝,賄馬士英,得復(fù)官。
![鄒亮](/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鄒亮
蘇州府長洲人,字克明。少工詩文,輕俠無行。為“景泰十才子”之一。后折節(jié)讀書,為名儒。正統(tǒng)初,以況鐘薦,擢吏部司務(wù),遷御史。嗜藏書。有《鳴珂集》、《漱玉集》。
![皇甫沖](/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皇甫沖
(1490—1558)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浚。皇甫錄長子。嘉靖七年舉人。屢應(yīng)會(huì)試不第。博覽群籍,善騎射,好談兵。有《己庚小志》、《幾策》、《兵統(tǒng)》、《枕戈雜言》、《三峽山水記》、《子浚全集》。
![徐階](/uploads/shici/c36004a481fd61aa37455ab3ae465e5d.jpg)
[明代] 徐階
(1503—1583)明松江華亭人。字子升,號少湖,又號存齋。嘉靖二年進(jìn)士。授編修。以忤張孚敬,斥為延平府推官。累官為國子祭酒,遷禮部侍郎,改吏部。接見庶官,常咨邊腹要害,吏治民情。尋兼翰林院學(xué)士,掌院事,進(jìn)禮部尚書。為嚴(yán)嵩所忌,度未可與爭,乃謹(jǐn)事之,而精治齋祠迎帝意,嵩不能圖。未幾,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jī)務(wù)。密疏發(fā)仇鸞罪惡,鸞因此誅。進(jìn)武英殿大學(xué)士,改兼吏部尚書。四十一年,使鄒應(yīng)龍劾嵩子世蕃,勒嵩致仕,代為首輔。世宗卒,階草遺詔,悉罷齋醮、土木等弊政,牽復(fù)言事得罪諸臣。后為高拱所扼,于隆慶二年致仕歸。卒贈(zèng)太保、謚文貞。有《世經(jīng)堂集》。
![朱高熾](/uploads/shici/26855d19dde20cf8bef49316899002d2.jpg)
[明代] 朱高熾
朱高熾(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在位年號洪熙。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shí)度,喜好讀書。由于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朱高熾天稟純明,從善改過,恭檢愛民,因此后世對他的評價(jià)很高,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chǔ)。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個(gè)月皇帝的朱高熾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終年47歲。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dá)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獻(xiàn)陵。其陵墓建造得莊嚴(yán)簡樸,象征著他的統(tǒng)治作風(fēng)。朱高熾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長子朱瞻基為他與張后所生。
![茅維](/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茅維
浙江歸安人,字孝若。茅坤子。工詩,亦善作雜劇。與臧懋循、吳稼竳、吳夢旸稱四子。不得志于科舉,以經(jīng)世自負(fù),嘗詣闕上書,希得召見。陳當(dāng)世大事,不報(bào)。有《嘉靖大政記》、《論衡》、《表衡》、《策衡》、《十賚堂集》。
![劉克平](/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劉克平
劉克平,字道子。番禺人,從化籍。格幼子。明神宗萬歷間諸生。工詩古文辭,善六書花卉。后以兵憲李公聘修《石室志》,溽暑中感疾卒。年三十七。清雍正《從化縣新志》卷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有傳。
![葉高](/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葉高
葉高,字子升。封川(今廣東封開縣)人。明神宗萬歷三十九年(一六一一)貢生。官吳川縣訓(xùn)導(dǎo),升廣西武緣縣教諭。事見明方尚祖修、清胡璿續(xù)修康熙《封川縣志》卷一七。
![黃公儀](/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黃公儀
黃公儀,字元禮。順德人。明神宗萬歷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舉人,十上公車不第。謁上猶教諭,歷仕湖廣武昌府同知。致政歸,年八十二始卒。有《北征草》、《易軒集》、《猶川稿》及《九轉(zhuǎn)佚老堂稿》、《粵州》諸草。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有傳。
![侯應(yīng)遴](/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侯應(yīng)遴
侯應(yīng)遴,字佐熙。開建縣(今廣東封開縣)人。明神宗萬歷二十七年(一五九九)貢生。官廣西容縣知縣。清廉恤下,賑濟(jì)饑民,存活數(shù)萬人。會(huì)鄰邑藤縣、北流二邑缺官,父老赴當(dāng)?shù)狸惼蚣鏀z,皆許可,所至有惠政。清康熙《開建縣志》卷八有傳。
![黎崇敕](/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黎崇敕
黎崇敕,字銘之,后改名崇勛,字綸閣。番禺人。明神宗萬歷十九年(一五九一)舉人。有經(jīng)濟(jì)才,會(huì)征欽州瑤,中丞戴耀署崇敕贊畫軍務(wù),甚器重之。然性亢爽,不樂下人,為忌者所中,幾不免。歸筑文水居讀書以終。有《文水居集》。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硭囊弧⑶宓拦狻稄V東通志》卷七五有傳。
![吳仕訓(xùn)](/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吳仕訓(xùn)
吳仕訓(xùn),字光卿。潮陽人。吳從周之子。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舉人,初署教福安,升柳城知縣。曾任鄉(xiāng)試同考官,所取多知名士。轉(zhuǎn)任福州府同知。清操自持,以疾告歸。著作甚多,曾與修福安、潮陽邑志。年八十六卒。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周順昌](/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周順昌
(1584—1626)蘇州府吳縣人,字景文,號蓼洲。萬歷四十一年進(jìn)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稅監(jiān)高寀爪牙。天啟中歷文選員外郎,力杜請托,抑僥幸。不久辭官回鄉(xiāng)。為人剛方貞介,疾惡如仇,曾手呼魏忠賢名,罵不絕口。魏黨矯旨派旗尉赴蘇逮捕,吳中為之發(fā)生民變。至京后,在獄中遇害。崇禎初謚忠介。有《燼余集》。
![釋今邡](/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釋今邡
今邡,字姜山。新會(huì)人。俗姓莫,原名微,字思微。諸生。明桂王永歷十四年(一六六〇)落染受具。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為雷峰監(jiān)院。后居福州長慶坐化。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王弘誨](/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王弘誨
(1542—?)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diào)護(hù)之。張居正當(dāng)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盧熊](/uploads/shici/6db4d5aaae0311915bfc416d4ec16992.jpg)
[明代] 盧熊
(1331—1380)元明間蘇州府昆山人,字公武。少從楊維禎學(xué),博學(xué)能文,工篆籀。元末為吳縣教諭。洪武初,起故官,遷工部照磨。以善書授中書舍人,出為兗州知州。以簿錄刑人家屬事坐累死。有《說文字原章句》、《孔顏世系譜》、《蘇州志》、《兗州志》、《蓬蝸集》、《幽憂集》、《石門集》、《清溪集》。
![喬世寧](/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喬世寧
陜西耀州人,字敬叔,號三石。嘉靖十七年進(jìn)士。累遷四川僉事、湖廣提學(xué)副使。二十九年任河南參政。時(shí)俺答犯京師,調(diào)募紛紜,世寧無不立辦。遷四川按察使,以丁憂歸,后曾累薦,不起。世寧強(qiáng)學(xué)好問,至老不倦。有《丘隅集》。
![鐘萬春](/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鐘萬春
鐘萬春,字懋和,號初宇。清遠(yuǎn)人。于田子。明神宗萬歷七年(一五七九)舉人,官邵武同知,以艱去,補(bǔ)襄陽同知,升知府。有《戔戔言文集》。民國《清遠(yuǎn)縣志》卷六有傳。
![蘇葵](/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蘇葵
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jìn)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xué)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quán)貴。為太監(jiān)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阮大鋮](/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阮大鋮
阮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人。明末大臣、戲曲名作家。阮大鋮以進(jìn)士居官后,先依東林黨,后依魏忠賢,崇禎朝以附逆罪去職。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東閣大學(xué)士,對東林、復(fù)社人員大加報(bào)復(fù),南京城陷后降于清,后病死于隨清軍攻打仙霞關(guān)的石道上。所作傳奇今存《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
![何白](/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何白
(?—1628)明浙江永嘉人,字無咎,號丹丘。幼為郡小吏,龍君御為郡司理,異其才,為加冠,集諸名士賦詩以醮之,為延譽(yù)海內(nèi),遂有盛名。歸隱梅嶼山中。工畫山水竹石,能詩。著有《汲古閣集》。
![茅坤](/uploads/shici/507b0771a6b7dce07e9ea7583606576f.jpg)
[明代] 茅坤
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書家。字順甫,號鹿門,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明末儒將茅元儀祖父。嘉靖十七年進(jìn)士,官廣西兵備僉事時(shí),曾領(lǐng)兵鎮(zhèn)壓廣西瑤族農(nóng)民起義。茅坤文武兼長,雅好書法,提倡學(xué)習(xí)唐宋古文,反對“文必秦漢”的觀點(diǎn),至于作品內(nèi)容,則主張必須闡發(fā)“六經(jīng)”之旨。編選《唐宋八大家文抄》,對韓愈、歐陽修和蘇軾尤為推崇。茅坤與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同被稱為“唐宋派”。有《白華樓藏稿》,刻本罕見。行世者有《茅鹿門集》。
![孫蕡](/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孫蕡
(1334—1389)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xué)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為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yù)修《洪武正韻》。出為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筑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jīng)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為藍(lán)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孫奇逢](/uploads/shici/70ab374af9bd724b09cdff9a06a5d5eb.jpg)
[明代] 孫奇逢
孫奇逢(1584—1675年)明末清初理學(xué)大家。字啟泰,號鐘元,晚年講學(xué)于輝縣夏峰村20余年,從者甚眾,世稱夏峰先生。順治元年(1644年)明朝滅亡后,清廷屢召不仕,人稱孫征君。與李颙、黃宗羲齊名,合稱明末清初三大儒。孫奇逢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學(xué)術(shù)著作主要有:《理學(xué)宗傳》、《圣學(xué)錄》、《北學(xué)編》、《洛學(xué)編》、《四書近指》、《讀易大旨》五卷、《書經(jīng)近指》。
![彭世潮](/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彭世潮
彭世潮,字源大,號龍溪。東莞人。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授福建古田教諭,升國子監(jiān)學(xué)錄,擢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以不能事權(quán)貴,左遷福清令。著有《龍溪漫興》。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一有傳。
![屠應(yīng)埈](/uploads/shici/notimg.gif)
[明代] 屠應(yīng)埈
屠應(yīng)埈(1502—1546),字文升,號漸山。浙江平湖人。嘉靖五年(1526)中進(jìn)士,初選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應(yīng)埈后調(diào)禮部,歷任員外郎、郎中。在職期間,先后就定禮樂、建郊祠以及薛瑄從祀等,上奏朝廷,得到嘉靖帝的賞識(shí)。應(yīng)埈雅好文史,雖病中也書不離手,為詩文有奇氣,具司馬相如、揚(yáng)雄之風(fēng),著有《蘭暉堂集》8卷(載《明史·藝文志》)。
詩詞推薦
- 江行俳體十二首 其六明代:鐘惺
- 感皇恩(晚酌)宋代:毛滂
- 二十一叔父慎郡王挽辭十韻:弘歷
- 過秦論兩漢:賈誼
- 君子有所思行 其三:弘歷
- 謁王滹南先生祠明代:石寶
- 故福建提刑鐘編修挽章二首 其二宋代:曹彥約
- 莪默絕句集譯箋乙集 其五五二近現(xiàn)代:伯昏子
- 界圍巖水簾唐代:柳宗元
- 后庭花·擬古元代:邵亨貞
-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宋代:歐陽修
- 馀干旅舍唐代:劉長卿
- 念奴嬌(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宋代:劉一止
-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 陪朱行中龍圖飲澄惠院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