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唐代] 李夷簡
李夷簡(757年—823年),字易之。李唐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四世孫。歷官山南節(jié)度,御史大夫,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十三年七月,罷相,為淮南節(jié)度使。唐穆宗時,以檢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師,分司東都。長慶三年卒,贈太子太保。
[唐代] 江采萍
梅妃(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姓江名采萍,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興化平話字:Gang-dang-hi)唐玄宗早期寵妃。多才多藝的江采萍,不僅長于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zhì)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作有《謝賜珍珠》和《樓東賦》等著名詩賦。
[唐代] 崔庸
崔庸,唐末詩人。吳郡(今蘇州)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進士及第。崔庸能詩,曾于昭宗乾寧初,游蘇州昆山惠嚴寺。該寺殿基構(gòu)筑神巧,壁上有著名畫家張僧繇所畫龍。如騰躍狀,栩栩如生,崔庸頗為稱賞,遂賦《題惠嚴寺》詩?!度圃姟蜂洿嫫湓娨皇?。
[唐代] 崔惠童
生卒年不詳。博州(今山東聊城)人。崔庭玉之子,尚玄宗女晉國公主,為駙馬都尉。在長安城東有莊園,常于此宴飲賓客。事跡散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唐詩紀事》卷二五?!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鄭昈
鄭昈,字景輝,連江人。天順間,以貢為敘州通判。性廉介,義不入人一錢。同事有繪《一堂和氣圖》者,其人墨,昈手裂之當?shù)烙?。富民誣人以戍,昈力白其冤。滿九載,罷歸,名其室曰:“釋鋤”。暇則潑墨自遣。其子以故宅湫隘,不可以賓,隔巷構(gòu)三楹,方上梁,見彩帛懸焉,問何從來,對曰:“往敘州歸時,百姓奔送者”昈瞪目曰:“此汝屋也。吾死不入?!逼浜髸O卒,垂絕矣,子婦舁入新室,昈足距于門,不得入,乃殮于舊室。
[唐代] 李宗閔
李宗閔(787-843)唐代大臣,遠支宗室,牛李黨爭的另一主人公。唐高祖第十三子鄭王李元懿之后。字損之,行七。貞元二十一年登進士第,元和三年又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洛陽尉。七年入為監(jiān)察御史,累遷禮部員外郎。
[唐代] 樊夫人
唐人。云英之姊。有國色。穆宗長慶中與進士裴航同舟還都。航賂其侍兒,投以詩。夫人使侍兒持詩答航:“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焙胶筮^藍橋,遇云英,乃結(jié)為婚姻。
[唐代] 沈韜文
生卒年不詳。湖州(今屬浙江)人。性耿介廉潔,好學善文。事吳越錢镠為元帥府典謁,參佐軍務(wù)。累官左衛(wèi)上將軍。后晉天福五年(940),自檢校太保出任湖州刺史。生平事跡散見《吳興志》卷一四、《十國春秋》本傳?!度圃姟反鏆堅?首。
[唐代] 高弁
高弁,字公儀,濮州雷澤人。弱冠,徒步從種放學于終南山,又學古文于柳開,與張景齊名。至道中,以文謁王禹偁,禹偁奇之。舉進士,累官侍御史。諫修玉清昭應(yīng)宮,降知廣濟軍。尋以戶部判官試開封府進士,私發(fā)糊名,奪二官。稍復(fù)知單州、邢州、鹽鐵判官。河決澶州,請弛堤防,縱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議寢。知陜州,卒。弁性孝友。所為文章多祖《六經(jīng)》及《孟子》,喜言仁義。有《帝則》三篇,為世所傳。與李迪、賈同、陸參、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劉潛皆其門人也。
[唐代] 張義方
張義方,南唐時歷官侍御史、勤政殿學士。“義方,始名元達,事南唐先主為侍御史。先主倚以肅正邪慝,取前朝王義方名以易之。餌丹病?卒。”"南唐保大五年正月元日,大雪,元宗李璟召太弟以下登樓設(shè)宴賦詩。時李建勛與徐鉉、張義方會於溪亭,帝悉,召和御制,夜分始散。徐鉉集其詩,作前后序。""張義方上疏,僅免嚴刑。自是守正者得罪,朋邪者信用。上之視聽,惟在數(shù)人,雖日接群臣,終成孤立。"
[唐代] 鄭露
鄭露字恩叟,初名褒,又名灌三,出生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40)三月十五日辰時,鄭露于唐肅宗乾元三年(760)舉明經(jīng)進士,時年二十一,德宗建中元年(780)官居太府卿四年癸亥(783)朱泚僭號,上章乞歸不許。德宗貞元元年(785)誥勒下,赴常州受封太傅及恩賜。同年四月二十六日到家至八月初一日,鄭露偕同同祖弟鄭莊、鄭淑由侯官入永泰,由永泰至莆田。在南山祖墳側(cè),重構(gòu)書堂,曰“湖山書院”,吟誦詩書,研修儒業(yè),授課講學,郡人化之,時人稱“南湖三先生”,為河南滎陽鄭氏入莆始祖,稱南湖鄭氏。
[唐代] 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漢族,隋唐時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文貞,為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魏鄭公諫錄》和《貞觀政要》兩本書里。
[唐代] 林琨
生卒年不詳。三原(今屬陜西)人。定平丞林希丘之子。歷任司駕員外、知制誥、膳部、司封、左司三司郎中、諫議大夫,封中都男。德宗貞元前后在世。其子林寶,撰有《元和姓纂》10卷。事跡見《元和姓纂》卷五、《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與卷五。《全唐詩》存詩1首。
[唐代] 敬括
敬括,男,河東人也。少以文詞稱。鄉(xiāng)舉進士,出生于771,又應(yīng)制登科,再遷右拾遺、內(nèi)供奉、殿中侍御史。天寶末,宰臣楊國忠出不附己者,括以例為果州刺史。累遷給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性深厚。志尚簡淡,在職不務(wù)求名,因循而已。大歷初,叛臣周智光伏誅,詔選循良為近輔,以括為同州刺史。歲余,入為御史大夫。遲重推誠于下,未嘗以私害公,士頗稱焉;而從容養(yǎng)望,不舉綱紀,士亦以此少之。大歷六年三月卒。
[唐代] 王綽
王綽,字思和,王翔之子,太原晉陽人也。員外散騎侍郎。上黨王天穆以為北道行臺郎中。爾朱榮代天穆為大行臺,仍為吏部郎。以預(yù)奉莊帝之勛,封猗氏縣開國侯,邑五百戶。永安末,除征西將軍、豳州刺史,不之任。元曄立,轉(zhuǎn)除驃騎大將軍、并州刺史。興和中卒。
[唐代] 鑒空
(759—835)一作鏡空。俗姓齊,名君房,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少苦貧。壯喜為詩,不尚靡麗。后困于吳楚間,以詩干謁侯伯,所獲甚少。憲宗元和初,投杭州靈隱寺為僧。后周游名山,愈行苦節(jié)。文宗大和元年(827),在洛陽龍門寺遇柳理,言己身后之事,并題詩1首。《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并錄其詩,《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代] 王龜
太原人,字大年。王起子。性高簡,博知書傳,不樂仕進,少以詩酒琴書自適。武宗以左拾遺召,入謝,自陳病不任職,詔許。終父喪,召為右補闕,再擢屯田員外郎,稱疾去。崔瑪觀察宣歙,表為副,龜樂宛陵山水,故從之。入為祠部郎中、史館修撰。懿宗咸通中,知制誥。王鐸為相,改太常少卿、同州刺史。徙浙東觀察使,死于戰(zhàn)亂。
[唐代] 吳丹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xié)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zhèn)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唐代] 趙自然
《全唐詩》收詩1首,小傳云為“池州鳳凰山道士”,并記其夢陰真君事。按趙自然,本名王九,太平州繁昌(今安徽繁昌)人。13歲入青華觀為道士。傳云嘗夢見陰真君,與其柏葉一枝,食后,遂絕粒不食。知州王洞奏上其事。宋太宗召其赴闕,親問之,為改名自然。后放歸。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復(fù)召至闕下,不久以母老求還。事跡詳《宋史》本傳?!度圃姟肥兆魈迫耍笛亍度f首唐人絕句》卷九九之誤。
[唐代] 李景良
李景良(?—1128年),宋朝將領(lǐng),宗澤部將。建炎二年(1128),金將粘罕占據(jù)西京,與宗澤對峙。宗澤派遣李景良、閻中立、郭俊民領(lǐng)兵前往鄭州,和金兵相遇,雙方大戰(zhàn),閻中立戰(zhàn)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宗澤抓回李景良,對他說:“戰(zhàn)而不勝,罪可以饒??;私自逃跑,這是無視主將?!睂⑺麛厥滓跃鋵⑹?。
[唐代] 劉光謙
唐相劉光謙,生于公元682年,精通尚書、春秋,唐玄宗開元六年戊午進士及第(即公元718年),李隆基皇帝贈左正朝奉大夫賜魚符袋;后拜兵部左侍郎、起居舍人、兵部尚書,位列亞卿、宰相,新舊唐書立傳。與李白、杜甫、張果老同時人,開元二十六年學士院設(shè)立后為翰林學士之首,統(tǒng)領(lǐng)集賢院智囊團,深得玄宗器重,自署《幕阜八景》,主編合著有《御刊定禮記月令》等。德宗元年(公元780年)間,公無疾圓寂成仙,享壽98歲,按升仙故禮規(guī)安養(yǎng)于長慶寺東側(cè)塔山風水寶地,稱之“仙人墳”。
[唐代] 慎氏
常州(今屬江蘇)慶亭儒家之女。懿宗咸通以前在世。嫁三史嚴灌夫為妻,同歸蘄春。經(jīng)十余年無子嗣,嚴乃拾其過而出之。登舟時,以詩訣別。嚴覽詩凄感,遂為夫妻如初。事跡見《云溪友議》卷上?!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趙驊
趙驊(?-783年),一作趙曄,字云卿,唐朝鄧州穰(河南南陽)人。祖先是天水人。父趙敬先,官殿中侍御史。趙驊性孝悌,善寫文章,《唐摭言》稱他“才美行純”,與殷寅、顏真卿、柳芳、陸據(jù)、邵軫友好。開元二十三年,舉進士,同榜有蕭穎士、李華,又連擢科第,補太子正字,累授大理評事。后貶北陽尉。當時河東采訪使韋陟很看重他,聘為賓僚。安祿山攻陷陳留時,投降安軍。乾元年間,因罪再貶晉江尉。官至秘書少監(jiān)。建中四年(783年)冬,爆發(fā)涇原兵變,趙驊逃匿于山谷中,不久卒。追贈華州刺史。有子趙宗儒。
[唐代] 王邵
王劭,生卒年不詳,隋代并州晉陽(今太原南郊)人。史載,他自幼喜沉默,寡言語,酷愛讀書。少年時代即以博聞強記知名。北齊時尚書仆射魏收辟與祖孝徵、陽休之等成名學士、官吏,經(jīng)常在一起論古道今,有所遺忘,或是模糊之處,便向王邵詢問出處。王劭每問必答,毫不匆忙。查出對照,半點不差。
[唐代] 孔溫業(yè)
孔溫業(yè)(?─857):孔子的第38世孫。字遜志。籍貫不詳。唐冀州[一說兗州曲阜(今山東曲阜)]人??钻?。唐穆宗長慶元年(821)登進士第。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任御史,歷禮部、吏部二員外郎。開成元年(836)兼知制誥,二年參預(yù)校正石經(jīng)。唐宣宗大中初任御史中丞,四年(850)任吏部侍郎。不樂居朝,求外遷。五年出任宣歙觀察使,八年入朝,歷檢校戶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十一年分司東都。約未久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度圃姟反嬖?首。
[唐代] 李虞仲
[唐](公元七七二年至八三六年)字見之(一作建之),趙州(舊唐書作趙郡)人,李端之子。生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卒于文宗開成元年,年六十五歲。工詩,第進士及宏辭。累遷太常博士。寶歷初,(公元八二五年)以兵部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出為華州刺史。歷吏部侍郎。為人簡儉寡欲,時望歸重。虞仲著有制集四卷,《新唐書藝文志》及詩,傳于世。
[唐代] 武翊黃
武翊黃,[唐]字坤輿,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官大理卿。工正書,長慶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張誠碑,為其所畫?!√茟椬谠驮辏?06)丙戌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三人,考官:禮部侍郎崔邠。試題為《山出云詩》等。武翊黃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學驚人。曾三試獨占鰲頭。人稱"武三頭"。入仕后于大和年間官至大理卿。晚年為美色所惑,為美妾而虐待發(fā)妻盧氏,犯眾怒。雖然宰相李紳為其辯解,然仕途政敵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鄉(xiāng)至終。武翊黃善書法,尤工楷書。長慶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張諴碑即其所書。
[唐代] 馬湘
馬湘,字自然,浙江杭州鹽官人(海寧)。唐代云游道士。出生在小官吏的家庭,祖輩當過文書師爺之類的小吏。唯有他從小喜歡經(jīng)史,鉆研文學、醫(yī)術(shù)。后來子承父業(yè),也當過一個縣官下面跑腿的小官。最后因機緣巧合從道。
[唐代] 裴淑
裴淑,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繼妻。約生活于唐順宗永貞至文宗太和(805~835)年間。字柔之,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出身士族,有才思,工于詩。稹官遷會稽(今浙江省紹興),賦詩相慰淑《初除浙東,妻有阻色,因以四韻曉之》:“嫁時五月歸巴地,今日雙旌上越州。興慶首行千命婦,會稽旁帶六諸侯。海樓翡翠閑相逐,鏡水鴛鴦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報,君于此外更何求。”后遷長安再調(diào)武昌,淑難同往,稹又賦詩,詩云:“窮冬到鄉(xiāng)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催h地花。碧幢還照曜,紅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隨即是家?!笔缫嘧髟姶鹬?。
[唐代] 謙光
謙光,五代南唐詩僧。一號法眼,金陵(今南京)人。素有才辨,元宗以國師禮之。行無羈檢,尤嗜酒食肉。顯德中,作賞花詩諷及時事?!段宕费a》收其賞花詩一首,《全唐詩》據(jù)此收錄。《全五代詩》收其詩三首。但宋人多稱其賞花詩實為文益詠牡丹之作。謙光事跡又與謙明相近,疑《五代史補》所記,即據(jù)此二人事跡傳聞附會而成。
[唐代] 鄧倚
德宗貞元間進士。曾與焦郁、裴澄同時應(yīng)進士試?!度圃姟肥掌涫≡囋姟洞涸啤?首。事跡據(jù)《文苑英華》卷一八一收三人詩考知?!读谠肪硪哗枴多嚲怪尽份d鄧某曾祖鄧倚,南陽(今屬河南)人,曾官建州浦城令,約于玄宗初年在世,應(yīng)為另一人。
[唐代] 朱子奢
朱子奢(?—641年)字不詳,蘇州吳人。生年不詳,卒于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善文辭,通春秋。隋大業(yè)中,為直秘書學士。天下亂,辭疾還鄉(xiāng)里。武德四年(621年)隨杜伏威入唐,授國子助教。貞觀時,累官諫議大夫,弘文館學士。為人樂易,能劇談,以經(jīng)義緣飾。每侍宴,帝令與群臣論難,皆莫能及。
[唐代] 蕭項
蕭項(生卒年不詳),莆田人,唐末,官侍郎。梁受唐禪,開平四年(910),后梁太祖朱全忠冊封王審知為閩王,以蕭項為冊禮史,翁承贊為冊禮副史,使閩。末帝時(913——921),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莆田第一個登相位的人。《全唐詩》存詩一首。
詩詞推薦
- 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陳氏園次壁間徐明叔韻宋代:王洋
- 行春野外宋代:宋祁
- 陳師道教授示黃梅詩次韻呈正夫?qū)W士四首 其二宋代:彭汝礪
- 謝寇員外準見示詩卷宋代:潘閬
- 句宋代:林景熙
- 次夏提學韻二首 其一明代:李東陽
- 玩月圖明代:陳昌
- 寄懷瑞鳳綸分轉(zhuǎn)清代:丘逢甲
- 題張十八所居(籍)唐代:韓愈
- 寒吹宋代:陳起
- 玉山訪陳太鶴不見留此明代:邱云霄
- 再用衣字韻二首 其二清代:惠周惕
- 將赴海陵出京治泎覓舟候送客不至遂行宋代:呂本中
- 翦征袍(同前)宋代:賀鑄
- 余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lǐng)貢舉事,而李不得宋代: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