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億的詩詞(356首)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jié),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主要成就
史館修書
楊億博覽強記,尤長于典章制度。曾參預修《太宗實錄》,主修《冊府元龜》,咸平元年(998)書成。景德二年(1005)與王欽若主修《冊府元龜》。
詩作
在史館修書時,曾與錢惟演、劉筠等人唱和。他將唱和詩編為《西昆酬唱集》。楊億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說他們寫詩的目的是“在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fā)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這種觀點指導下寫的詩,其題材范圍必然是比較狹隘的。全集70個詩題,主要有三類題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懷古脈史詩,如《始皇》、《宜曲》、《漢武》、《南朝》、《明皇》等皆屬此類;二是描摹物態(tài)的詠物詩,如《鶴》、《梨》、《柳絮》《螢》、《淚》等;三是描寫流連光景生活內容的閑適詩,如《直夜》、《夜宴》、《別墅》等。集內詩歌重雕琢用典,鋪陳詞藻,講究聲律,被稱為“西昆體”,在宋初詩壇上影響頗大。在西昆詩人中,楊億是比較突出的一個,朱熹評之為“巧中猶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來不覺”(《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探索為后來歐陽修領導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提供了經(jīng)驗與教訓,是宋詩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西昆體
以楊億為代表的西昆體是北宋初期詩壇上聲勢最盛的一個詩歌流派,其以李商隱為楷模的詩歌風尚主宰了宋初整個詩壇。相對而言,以學習白居易為宗旨的白體(代表人物王禹),以學習賈島、姚合為主的晚唐體(代表人物林逋),則是兩個松散的詩人群體,其影響都不及西昆體。西昆體詩雖孕育于宋初館閣唱和之風,但不能說是貴族文學,其代表人物楊億風骨清亮,具有獨立于皇權的人格意識,在他身上顯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氣質人品;西昆體與白體,不僅對立,而且相互滲透、并行發(fā)展,故它實際上是白體、義山體、唐彥謙體混合的產(chǎn)物,一方面重視知識積累和文化素養(yǎng),符合宋代文化的內轉趨勢,另一方面使白詩和晚唐詩的諷諭精神在館閣唱和這一特定創(chuàng)作機遇中得到了傳承;楊億詠史詩的規(guī)諷之意,以及他的詠物、詠懷詩中的個人感懷,可稱盛世哀音。 因此,楊億為首的西昆體不僅僅是對晚唐詩風的“簡單復歸”,它為真正的“宋調”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西昆體雖然沒有能在唐詩之外開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對平直淺陋的五代詩風而言,它整飾、典麗、深密的詩風畢竟意味著藝術上的進步。在宋初詩壇彌漫著白體和晚唐體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詩風背景下,西昆體的出現(xiàn)無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駢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詩五卷、雜文十五卷),有《浦城遺書》本,《品藻堂四庫全書萃要》本。又有《楊文公談苑》15卷,記述平生見聞,原書已佚?!端纬聦嶎愒贰芳啊墩f郛》等書中尚存100多條;《類說》也引60多條,但有刪節(jié)?!墩勗贰飞婕拔娜溯W事、民情風俗、里巷瑣事,有文學史料價值。
人物生平
楊億(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寧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縣)人。
7歲能文,十歲能賦詩,十一歲時在京城即興賦詩《喜朝京闕》:“七閩波渺邈,雙闕氣 。曉登云外嶺,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節(jié),終身立圣朝。年少時便有“愿秉清忠節(jié),終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為賞異。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賜進士及第;歷任著作佐郎、知制誥。真宗時為翰林學士、戶部郎中,知制誥,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為群小包圍,王欽若、丁謂、陳彭年等人,希上邀寵,楊億側于其間,遭到排擠,處境艱危。
他反對真宗搞勞民傷財?shù)撵肷袂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館閣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觸過較為廣闊的生活。
楊億的詩詞列表
-
宋代:楊億
陸羽不到此,標名慕昔賢。
金瓶垂素綆,石甃湛寒泉。
百汲甘寧竭,千金志不遷。
真茶泛云液,一歡可延年。
-
宋代:楊億
朱火熒熒向夕流,林間一葉忽驚秋。
風來野渡聞漁笛,霧歛晴天見蜃樓。
艷愛芙蓉開幕府,香憐杜若老汀洲。
使君鬢畔多玄發(fā),臨水登山不用愁。
-
宋代:楊億
萬人都督古閩州,幕府旌門映碧油。
閫外依蓮滯英俊,樽前噉薤占風流。
犀燈照水窺龍劍,鯨浪噴空見蜃樓。
暇日登高賦滄海,添鹽堪為昔賢羞。
-
宋代:楊億
帝選循良撫遠民,由來百里應星辰。
征車蜀道聞猿苦,祖帳西郊落葉頻。
莫為割雞輕邑宰,應須叱馭效忠臣。
錦城自古繁華地,好與風光作主人。
-
宋代:楊億
洛社負才名,吾宗占寧馨。
聞詩趨魯室,襲慶墜鱣庭。
力學窺堂奧,孤飛徹杳冥。
一枝攀綠桂,百里應華星。
漢網(wǎng)何曾密,吳歡正好聽。
油囊滿醇酎,千日莫期醒。
-
宋代:楊億
瓊蕊飄英逐吹繁,建章飛舞入千門。
羌人自怨殘梅曲,莊叟還迷夢蝶魂。
漢苑風光隨獵騎,洛城花雪撲離樽。
錦帆蔽日隋隄遠,枉逐東流箭浪翻。
-
宋代:楊億
瑣闈聊輟皂囊封,賜告歸尋一畝宮。
關路蒲輪千里遠,嚴扉蕙帳幾年空。
百壺天酒凝甘露,二雅宸章掩大風。
舊隱暫還非久住,心期獻可沃堯聰。
-
宋代:楊億
短夢殘妝慘別魂,白頭詞苦怨文園。
誰容五馬傳心曲,祇許雙鸞見淚痕。
易變肯隨南地橘,忘憂虛對北堂萱。
回文信斷衣香歇,猶憶章臺走畫轅。
-
宋代:楊億
名園甲第接康衢,國典新成下直初。
庭竹碧鮮吟不足,盤餐方丈食無馀。
爐中九轉神仙藥,案上百函親故書。
仍說顏回今飲酒,秋來寧遣宴游疏。
-
宋代:楊億
五蘊已空諸漏盡,冢間行道十年馀。
吟成南國碧云句,讀徧西方貝葉書。
清論彌天居士伏,高情出世俗流疏。
問師心法都無語,笑指孤云在太虛。
-
宋代:楊億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若怨新知。
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拭袂時。
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
多情不待悲秋氣,只是傷春鬢已絲。
-
宋代:楊億
帝里風光上元節(jié),烏衣舊巷共經(jīng)過。
樽中酒淥寧辭醉,梁上塵飛祇欠歌。
坐聽禁城傳玉漏,起看河漢轉金波。
主人愛客春宵永,彩筆題詩奈樂何。
-
宋代:楊億
旱魃偏為虐,陽烏益以驕。
何曾柱礎潤,唯恐土山焦。
請禱彌增潔,陰靈亦孔昭。
云興不待族,風細欲鳴條。
隱轔雷車轉,霏微雨足飄。
層陰低匝野,鴻霈近連宵。
庭樹含佳色,村田長善苗。
蘚痕緣屋壁,泉脈吐山椒。
轍鮒那憂涸,園蔬豈待澆。
官渠逗水急,客路裛塵銷。
掾吏階前賀,耕夫垅上謠。
秋成知有幸,歲欲近玄枵。
-
宋代:楊億
瓊樓十二玉梯斜,干鵲南飛轉斗車。
有客郢中歌白雪,幾人天上醉流霞。
金吾緹騎章臺陌,素女繁弦太帝家。
秦痔未痊齊閣掩,夢回宮樹已啼鴉。
-
宋代:楊億
大農搜粟漢名卿,千里江西擁旆旌。
腰下金龜三品綬,手中銅虎八州兵。
屬鞬牧伯趨庭見,騎竹兒童塞路迎。
洪井主人今重士,肯教懸榻有塵生。
-
宋代:楊億
吾家文雅占關西,五十年來桂兩枝。
突弁后生還可畏,籯金素業(yè)未應衰。
江湖去為思鱸膾,霧雨還歸養(yǎng)豹姿。
摩厲詞鋒莫中輟,驚人專聽一鳴時。
-
宋代:楊億
禊飲逢元已,春游盛舞雩。
流杯傳楚俗,飫賜出堯廚。
玉樹天開苑,銀潢水貫都。
肆筵環(huán)曲沼,飛蓋塞交衢。
洛邑聲詩逸,蘭亭歲月徂。
顏王有遺韻,待子一操觚。
-
宋代:楊億
懷玉煙霞接武夷,我思祖德涕沾衣。
縣齋製錦留遺愛,庭樹藏環(huán)長舊園。
彭澤公田今已廢,遼東邑子半應非。
津亭送別空搔首,籍在金門未得歸。
-
宋代:楊億
危亭厭波面,屹若抃靈鰲。
浮蟻酡顏數(shù),飛鴻送目勞。
更圍披簿領,僧伴話風騷。
何日登懸榻,州民刺有毛。
-
宋代:楊億
仙山靈沼五城西,曉日花光照彩霓。
露濯冰蠶鋪瑞錦,風吹水麝拆香臍。
芳葩散採添蜂蜜,紅片狂飄雜燕泥。
曾認壺中舊春色,桃源重到路猶迷。
楊億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望蓬萊金朝:劉志淵
- 游六王山明代:陳圭
- 上巳日阻雨和王沖之韻宋代:王之道
- 贈蕭良有良譽赴春官明代:梁紹震
- 漢水宋代:蘇軾
- 送從弟皮崇歸復州唐代:皮日休
- 送趙玉甫赴穿山監(jiān)場宋代:劉宰
-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寶
- 喜沈融谷茂才重入丹霞明代:釋今帾
-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橋清代:李憲噩
- 麥斜行明代:鄭善夫
- 羊荊華敞小軒面叢竹予以細香名之蓋用杜子美風吹細細香之句因賦此詩宋代:李光
- 厓山吊古明代:梁逢登
- 長春樓為休寧楊處士賦明代:潘希曾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宋代: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