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的詩詞(242首)

夏竦

夏竦,字子喬,北宋大臣,古文字學(xué)家,初謚“文正”,后改謚“文莊”。夏竦以文學(xué)起家,曾為國史編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員,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后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等職。由于夏竦對文學(xué)的造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于后世。

人物生平

拜進士姚鉉為師,擴寫“水賦”
夏竦少年時就很有才華,超邁不群,出類拔萃,寫詩作賦,非常敏捷。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家中長輩為了讓11歲的夏竦進一步深造,于是領(lǐng)著夏竦拜了進士姚鉉為老師。一天姚鉉給夏竦出了一道寫作練習(xí),題目為“水”、體裁為“賦”,限定字數(shù)為一萬,夏竦想了一陣,于是提筆開始寫起了“水賦”,過了一段時間,終于把“水賦”寫出來了,高高興興地把習(xí)作交給老師姚鉉。姚鉉將夏竦的習(xí)作掃視了一眼,估算出字數(shù)僅有三千,頓時臉上露出了怒色,把習(xí)作往夏竦手中一塞說:不用看了,你為什么不圍繞“水”的前后左右更廣的范圍去寫呢?夏竦于是根據(jù)老師的提示重新擴寫了一篇“水賦”,再次恭恭敬敬地把擴寫后的“水賦”交給老師姚鉉。姚鉉一看,字數(shù)達到了六千,高興地說道:“可教矣”。
12歲時,夏竦作《放宮人賦》,援筆立成,而且賦也做得好。

少年善作詩文,為時人所稱
宋真宗咸平四年,夏承皓監(jiān)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狼山鹽場,夏竦17歲,隨父在通州狼山,作《渡口》詩:“渡口人稀黯翠煙,登臨猶喜夕陽天。殘云右倚維揚(今江蘇揚州)樹,遠水南回建鄴(今江蘇南京)船。山引亂猿啼古寺,電驅(qū)甘雨過閑田。季鷹死后無歸客,江上鱸魚不值錢?!北彼瓮醣僦f:以后之題詩沒有超過他的。

獻詩給宰相李沆,改任丹陽縣主簿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竦的父親夏承皓率領(lǐng)宋兵抄近從偏僻的小路前往抵抗契丹,晚上與契丹軍隊相遇,夏承皓立即率領(lǐng)宋兵向契丹軍隊發(fā)起攻擊。在戰(zhàn)斗中,夏承皓不幸被流箭所傷,卒于戰(zhàn)場。朝廷撫恤夏承皓家屬,賞夏竦一個名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一天,夏竦拿著創(chuàng)作的詩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左等右等,終于看見宰相李沆一隊人馬退朝往回走,于是攔住宰相李沆的馬頭,躬身拜下,將詩集恭恭敬敬地獻給李沆,李沆讀到詩中的“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很贊賞,繼續(xù)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詩句。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將夏竦的詩集呈給宋真宗看,并說夏竦父死家貧,請給他換個文職,真宗就任命夏竦為潤州(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陽縣主簿。

應(yīng)試賢良方正,“真宰相器也”
宋真宗景德年間,夏竦年僅20歲出頭,應(yīng)試賢良方正科,對策廷下,剛出殿門,翰林待讀學(xué)士楊徽之看他年輕且詩文小有名氣,于是上前邀過夏竦說:“老夫它則不知,唯喜吟詠,愿丐賢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并掏出吳綾手巾攤展在夏竦面前,夏竦乘興題詩一首:“簾內(nèi)袞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動龍蛇??v橫落筆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楊徽之一看,點頭稱贊道:“真宰相器也!”
夏竦的詩在當(dāng)時就有名氣,為人看重。江休復(fù)說:“夏英公少年作詩,語意驚人,有‘野花無主傍人行’之句?!庇终f:“江州(今江西九江)琵琶亭詩板甚多,李卿孫惟留夏英公詩:‘年光過眼如車轂,職事羈人似馬銜。若遇琵琶應(yīng)大笑,何須涕淚滿青衫。’”

即席吟詩詠雜技表演,巧諷上司丁謂
大中祥符年間,夏竦任玉清昭應(yīng)宮判官,丁謂任玉清昭應(yīng)宮使,是夏竦的上司。一天,丁謂在齋廳宴請官僚,有雜技表演助興,丁謂對夏竦說:以前沒有詠雜技的詩,你可以做一篇。夏即席吟詩道:“舞拂挑珠復(fù)吐丸,遮藏巧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旁人冷眼看。”丁謂一聽,知道夏竦是在諷刺他,氣得臉都白了。

群臣迎合皇帝講符瑞,夏竦上疏反對
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丁謂擔(dān)任參知政事,“請大治城西炮場,釃金水,作后土祠”;“三司使”林特提出在上林苑中修建復(fù)道,用來連接玉清昭應(yīng)宮;“發(fā)遠使”李溥提出將海上巨石搬運到會靈觀池中建三神山。當(dāng)時朝廷群臣都迎合真宗皇帝講求符瑞、神仙,沒有人提出異議,只有戶部員外郎夏竦上疏反對,認為這些工程過于闊遠,并不是秉承天意,從而阻止了這項耗費巨資的工程上馬。

異禮優(yōu)待下屬,預(yù)言龐籍是“貧宰相”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夏竦調(diào)任知黃州,龐籍是他在黃州的下屬,官任司理參軍,夏竦對他“異禮優(yōu)待”。有一天,龐籍生病在床,自以為這病好不了,請夏竦給他辦理后事。夏竦親自來看望他,對他說:“你不會死,以后還會做窮宰相,而且還長壽,這病會好的,你不要擔(dān)憂?!饼嫾f:“我做了宰相,還會窮嗎?”夏竦說:“在宰相這一等級中你是算窮的。”龐籍后來果然做了宰相,他晚年退休后,寫詩記這事說,“田國貧宰相,圖史富書生。”

籌粟十余萬斛,全活四十余萬民
宋真宗天禧三年,夏竦又調(diào)任知襄州(今湖北襄樊)。這一年襄州發(fā)生大饑荒,百姓開始流亡,盜賊乘機偷竊。夏竦打開公廩,向災(zāi)民放糧,同時又勸說全州的富人拿出余粟,共募集到十余萬斛,用來賑救災(zāi)民。在夏竦積極努力下,全襄州度過饑荒達四十六萬余人。巡按使姜遵將夏竦的事跡上書皇帝,皇帝賜書褒諭。后來民眾想到夏竦的恩惠,將皇帝所賜詔書刻成石碑,永志不忘。

命宋氏兄弟作詩,識得大小宋才華
天圣元年,宋仁宗即位,升夏竦為戶部郎中,歷任壽州(今安徽壽縣)、安州(今湖北安陸縣)、洪州(今江西南昌)三州知州事。
夏竦知安州時,宋庠、宋祁兄弟正值青春年少,夏竦看出他們有才華。一天,夏竦命他們作落花詩。宋庠作一聯(lián):“漢皋佩冷臨江失,金谷樓危到地香。”宋祁作一聯(lián):“將飛更作回風(fēng)舞,已落猶成半面妝。”夏竦說:“詠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宋庠)君須作狀元及第,又風(fēng)骨秀重,異日作宰相;小宋(宋祁)君非所及,然亦須登嚴近(近臣)。”后來都被他說中了。到后來,夏竦在河陽聽說宋庠、宋祁兄弟同舉進士,特寫一紙賀信:“所喜者,昔年安陸已識光”。

取締洪州巫師,勒令改歸農(nóng)業(yè)
夏竦知洪州時,“洪俗尚鬼,多巫覡惑民”。夏竦了解情況后,加以取締,將洪州巫師 1900 余戶勒令改歸農(nóng)業(yè)及攻習(xí)針灸方脈,收繳到的神像、符箓、神仗、魂巾、魄帽、鐘、角、刀、笏、沙羅11000余件,全部焚毀掉,并上疏要求下令嚴禁,以革妖風(fēng)。天圣元年(1023年)十一月,仁宗看了夏竦的奏疏后下詔“更立重法,自江浙以南悉禁絕之”。

拒使契丹,表作“對偶精絕”
天圣三年(1025),夏竦“起復(fù)知制誥,為景靈宮判官、判集賢院”,仁宗命他奉使契丹。夏竦因為父死于契丹入侵,不愿拜見契丹國主,上表說:“父歿王事,身丁母憂。義不戴天,難下穹廬之拜;禮當(dāng)枕塊,忍聞夷樂之聲?!眻詻Q推辭不肯前去。他這個表被當(dāng)時認為是“四六(駢文)對偶精絕”。

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我國第一座木結(jié)構(gòu)虹橋
在山東省青州有座萬年橋,原稱南陽橋,俗稱北大橋,是一座有千余年歷史的古橋,它橫架在流經(jīng)青州市城區(qū)的南陽河上。過去,曾是青州南北二城的唯一通道。此橋歷史之悠久,價值之重要,規(guī)模之恢宏,建筑技術(shù)之高超,在齊魯大地上是有名的。
這就是景祐元年(1034年)夏竦調(diào)知青州(今山東益都)兼安撫使時,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的青州南陽橋,造就了我國第一座木結(jié)構(gòu)虹橋。為防水患,幾經(jīng)籌措,壘巨石固河兩岸,用數(shù)十根大木相貫,無柱,架為飛橋,由梁柱式木橋改為結(jié)構(gòu)獨特的無柱單拱木橋,狀如彩虹,故曰“虹橋”。不久,這種造橋技術(shù)就被推廣到汾、汴等地。青州虹橋的建筑成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被大多數(shù)科學(xué)家認定為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虹橋。

好水川宋軍失利,言責(zé)不在韓琦
宋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西夏國主元昊領(lǐng)兵進攻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同年四月,詔夏竦為宣徽南院使兼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等使,判永興軍,韓琦、范仲淹為副使。新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韓琦命部將任福統(tǒng)軍迎擊元昊的西夏軍。
韓琦在任福出發(fā)前交待得一清二楚:自懷遠城經(jīng)得勝寨(今寧夏西吉東南)直趨羊牧隆城(今寧夏西吉西北),出敵之后對西夏軍發(fā)動攻擊。各堡壘相距才四十里,道路便利,輜重在近,審時度勢,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敵后據(jù)險設(shè)伏,敵退回時進行攻擊?!凹靶?,誡之至再。又移檄申約,茍違節(jié)度,雖有功,亦斬!”
任福不聽命令,在好水川與西夏軍交戰(zhàn),元昊佯敗,誘任福軍入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陷入元昊所設(shè)的包圍圈中,在羊牧隆城(今西吉東南)附近,全殲宋軍,任福戰(zhàn)死,西夏軍也傷亡慘重,史稱好水川之戰(zhàn)。好水川之戰(zhàn)宋軍失利之后,追究責(zé)任,韓琦先上書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軍尸體,在任福的衣裝中得到韓琦囑誡諸將的公文,上表稱好水川之役失敗責(zé)任不在韓琦,“猶奪一官,知秦州,尋復(fù)之”。南宋洪邁在《容齋隨筆·四筆》卷第十二的“夏英公好處”中寫道“英公此事賢矣,而后來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知人善任,保薦范仲淹任副使
夏竦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時,夏竦見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時,保薦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與韓琦成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給夏竦寫了封《謝夏太尉啟》,啟中說:“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薦?!?/p>

好學(xué)勤讀,以指畫膚
夏竦好學(xué)勤讀,他擔(dān)任宋軍高官期間,戰(zhàn)事、軍務(wù)繁忙,也沒有停止過看書習(xí)字,就寢等休息間隙時間,還用手指在身上比劃研究古文奇字。慶歷四年(1044年),夏竦在郭忠恕《汗簡》的基礎(chǔ)上,編著了古文字的字匯《古文四聲韻》一書,按韻編排,是現(xiàn)代人研究戰(zhàn)國文字的重要參考資料。宋神宗時宰相王珪在《夏文莊公竦神道碑》中寫道:“祥符中,郡國多獻古鼎、鐘、盤、敦之器,而其上多科斗文字”,人多不識,“公乃學(xué)為古文奇字,至偃臥以指畫侵膚,其勤若此?!?br />夏竦有文武才,政事、文學(xué)都有建樹,是一代名臣、學(xué)士,其功績是主要的。宋人雜記、筆錄中記夏竦事跡時,對夏竦多尊稱為夏英公、夏鄭公、夏文莊、宰相夏公等。
夏竦薨后,當(dāng)時任宰相的宋庠寫了二首《宣徽太尉鄭公挽詞》以表哀悼。挽詞中宋庠對夏竦的才學(xué)、功績作了很高的評價,對夏竦之死感到很悲痛,并慨嘆夏竦沒有做宰相以施展他經(jīng)國濟民的才干。
(湖北省黃梅縣人、江西省德安縣水務(wù)局、德安縣水土保持辦主任工程師夏衛(wèi)兵,依據(jù)宋神宗時宰相王珪的《夏文莊公竦神道碑》、南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元脫脫等的《宋史·列傳第四十二(王欽若 林特附 丁謂 夏竦 子安期)》、清紀昀等的《續(xù)資治通鑒》、周鑾書等《江西歷代名人傳》中黃長椿的“夏竦”、1991年《德安縣志》、秘書堂《夏氏宗譜·文莊公年譜》等整理)

夏竦的詩詞列表

  • 宋代:夏竦

    秋樹參差墮葉紅,剖符還過故鄉(xiāng)東。

    星分北陸龜蛇內(nèi),位應(yīng)哀烏太紫中。

    亭傳宛如行部日,冠纓猶帶觸邪風(fēng)。

    寒泉豈是無人塞,應(yīng)待君侯立事功。

  • 宋代:夏竦

    千嶂崔嵬雪里看,東風(fēng)一夜卷馀寒。

    巖前溜玉知多少,漲起西江十八灘。

  • 宋代:夏竦

    宅臨殷羨投書渚,門擁維摩問疾人。

    詔使艤舟應(yīng)訪道,雨花交影隔西津。

  • 宋代:夏竦

    遠指三川路,初辭六尚班。

    占星度危棧,叱馭下靈關(guān)。

    職亞銅符重,兵銷玉帳間。

    漢臺誰視草,應(yīng)待長卿還。

  • 宋代:夏竦

    黼幄思賢已再三,詔書將拆紫泥緘。

    嘉言一句利天下,何必金文更徹函。

  • 宋代:夏竦

    上苑乘春啟,奇花效祉新。

    連房紅萼并,合干綠枝勻。

    翦獻尊長樂,分頒寵輔臣。

    從游過水殿,凝蹕近龍津。

    黼座臨雕檻,文竿引翠綸。

    波香投桂餌,萍暖漾金鱗。

    湛露芳尊酒,鈞天廣樂陳。

    多歡千載遇,何以報嚴宸。

  • 宋代:夏竦

    日上苑梅凝素艷,雪晴宮柳弄青條。

    已觀壽土封東國,即看懷金奉內(nèi)朝。

  • 宋代:夏竦

    眉山遠地蜀川西,九穗嘉禾忽效祺。

    東極龍枝人莫睹,環(huán)丘玉粒世空知。

    中和積粹名方異,繁蔚呈祥事更奇。

    自可增封齊北里,豈將同穎比繁禧。

  • 宋代:夏竦

    半庭殘月在,江郡鼓聲初。

    秋氣滿南國,曉云高太虛。

    負霜鴻翼健,含霧橘花疏。

    此景無人共,朝陽入敝廬。

  • 宋代:夏竦

    蠲疴妙劑分黃閣,駐景仙山奉紫闈。

    太秀山川須長價,少微星宿已增輝。

    幅巾不被塵纓縛,別笈唯封賜藥歸。

    唳鶴鳴猿好相候,利名無染世還稀。

  • 宋代:夏竦

    梓澤芝田尊帝里,玉符金鑰委臺司。

    家傳舊節(jié)居連帥,史作新書贊父師。

    留府櫜鞬分騎引,都門圭組斗班辭。

    共驚河洛初開奧,一日龍光四海知。

  • 宋代:夏竦

    黃閣有賢圖國計,皂囊無黨害邊功。

    河湟飲馬無難事,一點沙塵在目中。

  • 宋代:夏竦

    蕤賓布序逢良月,條達延祥記令辰。

    仰奉椒涂宣內(nèi)治,永昭芳譽冠虞嬪。

  • 宋代:夏竦

    高祖寬仁主,哀矜信有馀。嚴刑幾盡措,黎庶獲安居。

    舊法躬刊定,繁文再刬除。既平財謁路,清白勵簪裾。

  • 宋代:夏竦

    海雁橋邊綠水深,絕無塵土近花陰。

    忘機不管人知否,自有溪鷗信此心。

  • 宋代:夏竦

    尚方綬帶迎嘉節(jié),中禁彤闈納美祥。

    疇德珍符方瑞圣,后天宸壽永無疆。

  • 宋代:夏竦

    獲自野羅知性巧,飼之鮮食已恩豐。

    下鞲未便隨人意,須是經(jīng)春更一籠。

  • 宋代:夏竦

    春光容與曉風(fēng)高,花映金涂見羽毛。

    莫訝綠楊留不住,內(nèi)園新雨熟含桃。

  • 宋代:夏竦

    玉界瓊田萬頃平,一年光景一番新。

    苑中又見梅花發(fā),信手拈來總是春。

  • 宋代:夏竦

    洞口垂楊拂地垂,年來期約又依違。

    紅桃不解留人住,白鶴何曾覓信歸。

    雉扇對開春寂寂,繡衣雙卷雨霏霏。

    無言盡日云邊立,不許霓裳按羽衣。

夏竦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