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的詩詞(55首)

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xué)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主要成就

文學(xué)成就
蘇洵是有政治抱負(fù)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dāng)世之要”,是為了“施之于今”。
曾鞏說蘇洵“頗喜言兵”。蘇洵還強(qiáng)調(diào)打速決戰(zhàn)、突擊取勝避實擊虛、以強(qiáng)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等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原則。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yōu)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qiáng)暴,藐視敵人,寫得有氣勢。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贊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曾鞏也評論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煩能不亂,肆能不流”(《蘇明允哀詞》),這些說法都是比較中肯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富于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紆徐宛轉(zhuǎn)見長。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yōu)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煉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說》,以風(fēng)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寫,即是一例。
蘇洵論文,見解亦精辟。蘇洵提倡學(xué)習(xí)古文,反對浮艷怪澀的時文;主張文章應(yīng)“有為而作”,“言必中當(dāng)世之過”;強(qiáng)調(diào)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他還探討了不同文體的不同寫法和共同要求。他特別善于從作品比較中品評各家散文的風(fēng)格與藝術(shù)特色。
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zhì)樸蒼勁。宋人葉夢得評其詩“精深有味,語不徒發(fā),正類其文”(《石林詩話》)。其《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fù)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為佳作,但總的成就遠(yuǎn)遜于散文。
在宋代以多種版本流行的蘇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文集》殘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叢刊》影宋鈔本。

譜學(xué)貢獻(xiàn)
蘇洵在譜學(xué)領(lǐng)域貢獻(xiàn)巨大,他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修譜方法之一的蘇氏譜例,影響巨大,時至今日仍然是許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譜范例。其體平列,世序直陳,用表格的形式記述先祖世系。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跡、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書寫子孫后代,各代標(biāo)明輩分。其譜例以五世為表,以宗法為則,詳近而略遠(yuǎn),尊近而貶遠(yuǎn),主張睦族、恤族、化俗。其特點是篇幅大,記載內(nèi)容多。蘇氏譜例與歐陽修創(chuàng)立的另一譜例一道,被世人稱為“歐蘇譜例”。

人物生平

大事年表
父親蘇序,母親史氏,有兩位兄長蘇澹、蘇渙。蘇洵少時不好讀,19歲時娶妻程氏,27歲時立下決心發(fā)奮讀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苦讀,學(xué)業(yè)大進(jìn)。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帶領(lǐng)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quán)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rèn)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應(yīng)試及第,轟動京師。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托有病,不肯應(yīng)詔。
嘉祐五年(1060年),經(jīng)韓琦推薦任秘書省校書郎,后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命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辟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事佛奉道
蘇洵生活于佛、道發(fā)展興盛的北宋前期,受時代潮流及出生環(huán)境的影響,蘇洵也有一些佛、道觀念。蘇洵信奉佛道,其外在表現(xiàn)是游道觀佛寺,交道士僧人,舍心愛之物為死去的親人祈冥福等;其內(nèi)在表現(xiàn)則體現(xiàn)了其文學(xué)藝術(shù)和政治思想之中,蘇洵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過程論受啟于《莊子》,他的文學(xué)作品涉及到道教的仙話傳奇,靈驗故事,宮觀勝境等,其政治思想從淵源、重要觀點到語言文字無不留下道家的痕跡。蘇洵的文學(xué)作品和政治思想中涉及佛教的比較少見,受道家道教的影響卻十分明顯。
蘇軾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一詩中寫道:“君少與我?guī)熁蕢?,旁資老聘釋迦文?!闭f的是蘇軾蘇轍兄弟慶歷年間在家以父為師時的事情,可見蘇洵對道釋經(jīng)籍是有所研讀的,不僅如此,還讓兒子也一起讀。蘇軾曾提到雙親篤信佛教:“昔予先君文安主薄贈中大夫諱洵,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寶。捐館之日,追述遺意,舍所愛作佛事,雖力有所此,而志則無盡?!敝劣趯Φ澜痰男叛觯K洵自己有記載:“洵嘗于天圣庚午(即1030年)重九日玉局觀無礙子肆中見一畫像,筆法清奇。云乃張仙也,有禱必應(yīng)。因解玉環(huán)易之?!碧K洵十九歲娶眉山大戶程氏之女為妻,到二十三歲(即天圣庚午)還未有子嗣,因此在游成都玉局觀見到被稱為以祈嗣的張仙畫像,就購置回家。祈曰:“某等不德所召,艱于嗣息,堇皈遺教,瞻奉尊彥。夫婦行四拜禮,詣香案上香,獻(xiàn)酒。讀祝再四拜?!碧K洵的佛道信奉主要體現(xiàn)在游覽佛道的名勝古跡,接交道士、僧人。
蘇洵少不喜學(xué),由于父親健在,沒有養(yǎng)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時代有點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游,走了不少地方。后來又陪同兒子兩次進(jìn)京,一次經(jīng)水路,一次經(jīng)陸路,遍游了沿途的名勝古跡。
蘇洵游過的道釋名勝古跡大致有青城山和峨眉山、成都的玉局觀、廬山的東林寺和西林寺、虔州的天竺寺、豐都的仙都觀等。
蘇洵游峨眉山和青城山是在青少年時期,其《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詩中云:“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v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岷峨最先見,晴光壓西川?!?br />慶歷年間,蘇洵進(jìn)京參加制舉考試,不中,便南游嵩洛廬山,在廬山他游歷了東林寺和西林寺,并同這里的兩位高僧訥禪師和景福順長老交游月余?!稇浬剿腿恕吩娭性敿?xì)記載了這次游歷的情形:“次入二林寺,遂獲高僧言。問以絕勝境,導(dǎo)我同躋攀。逾月不厭倦,巖谷行欲殫?!碧K洵在廬山同二僧共游居一個多月,并“獲高僧言”這件事,蘇軾、蘇轍都有記載。蘇轍云:“轍幼侍先君,聞嘗游廬山過圓通,見訥禪師,留連久之。元豐五年以譴居高安,景福順公不遠(yuǎn)百里惠然來訪。自言昔從訥于圓通,逮與先君游。歲月遷謝,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訥之化去已十一年?!睆膹]山下來,蘇洵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贛州),在虔州,蘇洵結(jié)識了當(dāng)?shù)仉[士鐘子翼兄弟,在他們的陪同下游覽了馬祖巖和天竺寺。大概在皇祐初年,蘇洵到岷山白云溪拜訪了隱士張俞,蘇軾在《張白云詩跋》中說:“張俞,少愚,西蜀隱君子也。與予先君游居岷山下……”張俞的事跡在王稱的《東都事略》中有傳,“張俞,字少愚,少嗜書,好為詩,……俞為人不妄憂喜,性淳情澹,有超然遠(yuǎn)俗之志?!背⒃蜗略t要其出仕,“卒不起,遂隱居青城山之白云溪。”按青城山白云溪是著名道教學(xué)者杜光廷晚年所居之地,文彥博治蜀時安排張俞居住白云溪,顯然是張俞對道教有特別興趣的原因,蘇洵與他交游,道家道教大概是其交談內(nèi)容之一。嘉祐初,蘇洵帶二子進(jìn)京應(yīng)試,在京期間,認(rèn)識了保聰禪師,“予在京師,彭州僧保聰來求識予甚勤,及至蜀,聞其自京師歸,布衣蔬食以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圓覺院大治?!?br />嘉祐四年蘇洵帶領(lǐng)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東出三峽,走水路進(jìn)京,在豐都參觀了仙都觀,傳說這是陰長生升仙的地方,寫有《題仙都觀》詩憑吊這個仙人。

人物評價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稱得上是天下父親的典范,在自學(xué)成材上,蘇洵也是后人的楷模?!疤K老泉,二十七,始發(fā)奮,讀書籍?!边@是《三字經(jīng)》里對于蘇洵的描述。蘇洵是幸運的,創(chuàng)造了中國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跡。

蘇洵的詩詞列表

  • 宋代:蘇洵

    水官騎蒼龍,龍行欲上天。

    手攀時且住,浩若乘風(fēng)船。

    不知幾何長,足尾猶在淵。

    下有二從臣,左右乘魚黿。

    矍鑠相顧視,風(fēng)舉衣袂翻。

    女子侍君側(cè),白頰垂雙鬟。

    手執(zhí)雉尾扇,容如未開蓮。

    從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蠻。

    出水未成列,先登揚(yáng)旗旜。

    長刀擁旁牌,白羽注強(qiáng)拳。

    雖服甲與裳,狀貌猶鯨{左魚右亶}。

    水獸不得從,仰面以手扳。

    空虛走雷霆,雨電晦九川。

    風(fēng)師黑虎囊,面目昏塵煙。

    翼從三神人,萬里朝天關(guān)。

    我從大覺師,得此詭怪編。

    畫者古閻子,于今三百年。

    見者誰不愛,予者誠已難。

    在我猶在子,此理寧非禪。

    報之以好詞,何必畫在前。

  • 宋代:蘇洵

    萬山臨漢江,杰立與峴偶。

    杜公破三吳,磊落叔子后。

    當(dāng)年愛山意,無乃求自附,

    自比誠不慙,山水亦奇秀。

    羊公茍有知,當(dāng)為頷其首。

  • 宋代:蘇洵

    客來未到何從見,昨夜數(shù)聲高出云。

    應(yīng)是仙君老僮仆,當(dāng)時掌客意猶勤。

  • 宋代:蘇洵

    我行襄陽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懷抱,悠哉漢水清。

    遼遼峴山道,千載幾人行。

    踏盡山上土,山腰為之平。

    道逢墮淚碣,不覺涕亦零。

    借問羊叔子,何異葛孔明。

    今人固已遠(yuǎn),誰識前輩情。

    朅來萬山下,潭水轉(zhuǎn)相縈。

    水深不見底,中有杜預(yù)銘。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無敵,好譽(yù)真儒生。

    自從三子亡,草中無豪英。

    聊登峴山首,淚與漢流傾。

  • 宋代:蘇洵

    長江觸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萬舸膝前過,仰視絕頂皆徘徊。

    足踏重濤怒洶涌,背負(fù)喬岳高崔嵬。

    予昔過此下荊渚,班班滿面生蒼苔。

    今來重到非舊觀,金翠晃蕩祥光開。

    縈回一徑上險絕,卻立下視驚心骸。

    蜀江迤邐漸不見,沫水騰掉震百雷。

    山川變化禹力盡,獨有道者嘗閔哀。

    琢山?jīng)Q水通萬里,奔走荊蜀如長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蛻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爾前人空自咍。

  • 宋代:蘇洵

    有觸者犢,再箠不卻。

    為子已觸,安所置角。

    天實畀我,子欲已我。

    惡我所為,蓋奪我有。

    子欲不觸,蓋索之苙。

  • 宋代:蘇洵

    栽松成徑百馀尺,隔徑開堂似兩家。厭事共邀終日飲,渴春先賞后開花。

    客來庭樹鳴寒鵲,酒入肌膚憶冷蛇。衰病不勝杯酒處,醉歸傾倒欲乘車。

  • 宋代:蘇洵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愛知者誰。

    我能知之不能說,欲說??痔煺娣?。

    羨君筆端有新意,倏忽萬狀成一揮。

    使我忘言惟獨笑,意所欲說輒見之。

    問胡為然笑不答,無乃君亦難為辭。

    晝行書空夜畫被,方其得意尤若癡。

    紛紛落紙不自惜,坐客爭奪相謾欺。

    貴豪滿前謝不與,獨許見贈憐我衰。

    我當(dāng)枕簟臥其下,暮續(xù)膏火朝忘炊。

    門前剝喙不須應(yīng),老病人誰稱我為。

  • 宋代:蘇洵

    五月之旦茲何辰,有女強(qiáng)死無由伸。

    嗟予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壽夭固無定,我豈以此輒怨人。

    當(dāng)時此事最驚眾,行道聞?wù)呓宰硇痢?/p>

    余家世世本好學(xué),生女不獨治組{左纟右川}。

    讀書未省事華飾,下筆亹亹能屬文,

    家貧不敢嫁豪貴,恐彼非彼難為親。

    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來結(jié)姻。

    鄉(xiāng)人婚嫁重母族,雖我不肯將安云。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負(fù)憂責(zé)五歡欣。

    歸寧見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陳。

    舅姑叔妹不知道,棄禮自快紛如云。

    人多我寡勢不勝,祗欲強(qiáng)學(xué)非天真。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聽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乃事,為婦何不善一身。

    嗟哉爾夫任此責(zé),可奈狂狠如癡麏。

    忠臣汝不見洩治,諫死世不非陳君。

    誰知余言果不妄,明年會汝初生孫。

    一朝有疾莫肯視,此意豈尚求爾存。

    憂惶百計獨汝母,復(fù)有汝父驚且奔。

    此時汝舅擁愛妾,呼盧握槊如隔鄰。

    狂言發(fā)病若有怪,里有老婦能降神。

    呼來問訊豈得已,汝舅責(zé)我學(xué)不純。

    急難造次不可動,堅坐有類天王尊。

    導(dǎo)其女妻使為孽,就病索汝襦與裙。

    衣之出看又汝告,謬為與汝增殷勤。

    多多擾亂莫勝記,咎汝不肯同其塵。

    經(jīng)旬乳藥漸有喜,移病余告未絕根。

    喉中喘息氣才屬,日使勉強(qiáng)飡肥珍。

    舅姑不許再生活,巧計竊發(fā)何不仁。

    嬰兒盈尺未能語,忽然奪去詞紛紛。

    傳言姑怒不歸覲,急抱疾走何暇詢。

    病中憂恐莫能測,起坐無語涕滿巾。

    須臾病作狀如故,三日不救誰緣因。

    此惟汝甥汝兒婦,何用負(fù)汝漫無恩。

    嗟余生女茍不義,雖汝手刃吾何言。

    儼然正直好禮讓,才敏明辯超無倫。

    正應(yīng)以此獲尤譴,汝可以手心自捫。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猶或聞。

    只今聞?wù)咭巡环尬覠o勇不復(fù)冤。

    惟余故人不責(zé)汝,問我此事久嘆呻。

    慘然謂我子無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虎跑牛觸不足怪,當(dāng)自為計免見吞。

    深居高堂閉重鍵,牛虎豈解逾墻坦。

    登山入澤不自愛,安可僥倖遭騏驎。

    明珠美玉本無價,棄置溝上多緇磷。

    置這失地自當(dāng)爾,既爾何咎荊與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當(dāng)使天下重結(jié)婚。

  • 宋代:蘇洵

    雀鷇含淳音,竹蔭抱靜節(jié)。

  • 宋代:蘇洵

    與君多乖睽,邂逅同泛峽。

    宋子雖世舊,談笑頃不接。

    二君皆宦游,疇昔共科甲。

    唯我老且閑,獨得離圈柙。

    少年實強(qiáng)銳,議論今我怯。

    有如乘風(fēng)箭,勇發(fā)豈顧帖。

    置酒來相邀,殷勤為留楫。

    楊君舊痛飲,淺水安足涉。

    嗟我素不任,一酌已頳頰。

    去生別懷愴,有子旅意愜。

    舍棹治陸行,歲晚筋力乏。

    予懶本不出,實為人事劫。

    相將犯苦寒,大雪滿馬鬣。

  • 宋代:蘇洵

    家居對山木,謂是忘言伴。

    去鄉(xiāng)不能致,回顧頗自短。

    誰知有楊子,磊落收百段。

    揀贈最奇峰,慰我苦長嘆。

    連城盡如削,邃洞幽可款。

    回合抱空虛,天地聳其半。

    舟行因樂載,陸挈敢辭懶。

    飄飄忽千里,有客來就看。

    自言此地?zé)o,愛惜苦欲換。

    抵頭笑不答,解纜風(fēng)帆滿。

    京洛有幽居,吾將隱而玩。

  • 宋代:蘇洵

    騷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況此霜下杰,清芬絕蘭茞。

    氣稟金行秀,德備黃中美。

    古來鶴發(fā)翁,餐英飲其水。

    但恐蓬藋傷,課仆加料理。

  • 宋代:蘇洵

    古郡帶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響遠(yuǎn),袞袞清光活。

    當(dāng)年我少年,系馬弄潺湲。

    愛此泉旁鷺,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載,我老泉依舊。

    臨流照衰顏,始覺老且瘦。

    當(dāng)時同游子,半作泉下塵。

    流水去不返,游人歲歲新。

  • 宋代:蘇洵

    雀縠含淳音,竹蔭抱靜節(jié)。

  • 宋代:蘇洵

    昆陽城外土非土,戰(zhàn)骨多年化墻堵。

    當(dāng)時尋邑驅(qū)市人,未必三軍皆反虜。

    江河填滿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誤。

    殺入應(yīng)更多長平,薄賦寬征已無補(bǔ)。

    英雄爭斗豈得已,盜賊縱橫亦何數(shù)。

    御之失道誰使然,長使哀魂啼夜雨。

  • 宋代:蘇洵

    巫陽仙子云為裾,高情杳步與世踈。

    微有薄酒安足獻(xiàn),愿采山下霜中蔬。

    仙壇古洞何清虛,中有瓊樓白玉除,

    江上浩蕩誰來過,聞道琴高駕鯉魚。

  • 宋代:蘇洵

    誰開三峽才容練,長使群雄苦力爭,

    熊氏凋零馀舊族,成家寂寞閉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陣勞神嘆孔明。

    白帝有靈應(yīng)自笑,諸公皆敗豈由兵。

  • 宋代:蘇洵

    洞門蒼石流成乳,山下長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爾不能。

  • 宋代:蘇洵

    飄蕭古仙子,寂寞蒼山上。

    觀世眇無言,無人獨惆悵。

    深巖聳喬木,古觀靄遺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誰復(fù)亮。

    蜿蜒乘長龍,倏忽變?nèi)f狀,

    朝食白云英,暮飲石髄鬯。

    心肝化瓊玉,千歲已無恙。

    世人安能知,服藥本虛妄。

    嗟哉世無人,江水空蕩漾。

蘇洵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