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葵的詩詞(41首)
趙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號信庵,又號庸齋,衡山(今屬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將、畫家、詩人。咸淳二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贈太傅,謚號“忠靖”。趙葵歷仕寧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稱“朝廷倚之,如長城之勢。”他一生以儒臣治軍,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貢獻。趙葵工詩善畫,尤善畫墨梅。著有《行營雜錄》、《信庵詩稿》等,并有《杜甫詩意圖》傳世。
人物生平
隨父征戰(zhàn)
趙葵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八月三日(9月4日),他剛出生時,有人夢見南岳神降臨在趙葵家中。趙葵的曾祖為綽號“鐵面御史”的北宋名臣趙抃,趙抃致仕后移家衡山城前(今衡山縣嶺坡鄉(xiāng))。趙葵祖父趙棠問學(xué)于湖湘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胡安國、胡宏父子,是“胡門七子”之一。其父趙方是南宋理學(xué)大師張栻的弟子,后投筆從戎,成為抗金名將。
趙方在襄陽任京湖制置使時,趙葵隨父置身軍旅,負責(zé)襄陽飲食。與兄長趙范都有志于事業(yè)和功績,趙方由此器重他,聘請鄭清之、全子才作為他的老師。又派他跟隨李燔學(xué)習(xí)有用的學(xué)問。趙葵每次聽到軍事警報,都與諸將一齊出陣,遇到敵人就深入敵軍、死戰(zhàn)到底,諸將惟恐制置使之子有閃失,全力冒死相救,因此多次獲勝。
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國將領(lǐng)將術(shù)虎高琪、烏古論慶壽進犯襄陽,圍困棗陽。當時已經(jīng)許久未用兵,金兵突然來進犯,人們因此感到震懾恐懼。趙方率二子趙范、趙葵前往迎戰(zhàn),擊破金兵。
嘉定十三年(1220年),趙方派趙葵和都統(tǒng)扈再興進攻金人的必守之處高頭,金兵派勁卒堅拒迎戰(zhàn),趙葵率領(lǐng)先鋒部隊奮勇出擊,扈再興隨后進擊,殲滅金兵。第二天,趙葵進駐鄧州,金兵在沘河沿岸設(shè)障拒敵。趙葵指揮宋兵前進攻擊金兵,楊義等將領(lǐng)相繼到來,金兵也傾巢出動迎戰(zhàn)宋兵,被宋兵打得大敗,被殺、俘虜與投降的差不多有二萬人,俘獲萬戶以下的官吏十多人,奪得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進犯蘄州,趙葵與兄長趙范進攻唐州、鄧州。趙方命令他們說:“不戰(zhàn)勝敵人,不要來見我?!比拢诌_唐州,靠近城池時布陣。金國大將阿海率兵出城迎戰(zhàn),趙葵率精銳騎兵出擊,扈再興率兵跟隨,大獲全勝,斬首一萬多級。金兵關(guān)閉城門不出來迎戰(zhàn)。當時金兵攻陷蘄州后來到久長,派數(shù)十騎兵出擊山椒,趙葵率楊大成僅用十四個騎兵就將其趕走。金人騎兵逐漸增至數(shù)百人,趙葵全力迎戰(zhàn)接連獲勝,而金人步、騎兵越集越多。適逢趙范、扈再興率兵會合迎戰(zhàn),交戰(zhàn)至晚上才得以解圍。后來,宋軍分成二陣,趙范任左將,扈再興任右將,趙葵率一支精銳騎兵左右策應(yīng)。金兵背依山勢也分成二大陣營以抵御宋兵,而不先出擊。趙范說:“金兵一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戰(zhàn)以僥幸取勝?!北泐A(yù)先準備大鼓,命令軍中聽見擊鼓聲開始出擊,如果敵方?jīng)]有到五十步內(nèi)就行動的人定斬不赦。不一會兒,金兵逐漸下山,扈再興匆忙率兵出擊,果然被敵人所追擊,逐漸逼近趙范的軍陣。趙范擊鼓指揮軍隊突然出擊,趙葵相繼出兵,殲滅金兵數(shù)千人。金兵集中人馬攻擊扈再興部,趙葵率地方豪強祝文蔚等以精銳騎兵橫沖敵陣,金兵接連被殺。雙方又相持到夜半時分,金兵雖有所收斂,但其陣勢依然如故。趙范、趙葵急忙會集將帥商議,選取敢死隊數(shù)千人,到天剛亮?xí)r四面奮勇出擊,沖殺之聲震撼山谷。金兵逃走,宋軍乘勝追擊逃兵,斬首數(shù)千級,金兵副統(tǒng)帥繳械投降,宋軍救出金兵所掠奪的民眾萬余人,奪得輜重器械堆積如山。戰(zhàn)后,朝廷補任趙葵為承務(wù)郎、知棗陽軍。同年,其父趙方去世。
大敗李全
嘉定十五年(1222年),趙葵升任直秘閣,任廬州通判(今安徽省合肥市),進升為大理司直、淮西安撫參議。
嘉定十七年(1224年),保寧軍節(jié)度使李全進攻青州,淮東制置使許國邀請趙葵議論兵事。趙葵到后說:“您想消滅賊寇,而已落入賊寇的陷阱中,后悔已來不及,唯有在前方重點設(shè)防,還可以制服賊寇。”許國說:“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練,怎么辦?”趙葵答道:“我請求前往視察淮南兩路的士兵,選拔其中的精銳,您留下三萬精兵在軍帳前聽從調(diào)遣,賊寇就不敢貿(mào)然行動了。”許國說:“不如集合淮兵來接受檢閱,由您監(jiān)督管理,這樣既足以顯示兵多,又可選擇精銳?!壁w葵道:“有兵的州府,一定是軍事要地,守將難道能夠不留一兵一卒來服從制置使的命令嗎?一定要向朝廷力爭,分留一部分軍隊自衛(wèi)。一旦得到朝廷的允許,定是隱匿他們強壯的士兵,派遣年老體弱的士兵來充數(shù)。本來是想選擇精銳之師,恰好得到愚鈍之兵;本來是想顯示其兵眾力強,恰好給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覺,反而示敵方以可乘之機?!痹S國不聽,最后大敗。
寶慶元年(1225年),趙范任揚州知州,上奏請求調(diào)趙葵以強勇、雄健的邊軍五千人屯駐寶應(yīng),以防備賊寇。趙葵在廬州時,多次用私財與諸將一同球射,因與制置使曾式中不合而離任。有人說他擅離職守,于是歸家閑居。
寶慶三年(1227年),被起用擔(dān)任將作監(jiān)丞。
紹定元年(1228年),出任滁州知州。
紹定二年(1229年),李全打算到浙西籌集糧草,實際上是想窺測臨安周圍。最初,李全獻俘時,朝廷授他節(jié)鉞,趙葵預(yù)計他一定會叛亂,于是向丞相史彌遠上書說:“此賊如果只是希望得到一些糧粟,尚且不適宜讓他輕易地到內(nèi)地來,況且他包藏禍心,不僅僅是為了籌集糧食。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們剛剛萌生的邪念,那么他們從此就會肆無忌憚,好比引狼入室,恐怕京畿之內(nèi)有不好說而又說不完的憂慮。”到滁州后,因為其轄地正是賊寇進入內(nèi)地的要道,又與金人的邊境相對峙,實為兩淮地區(qū)的門戶,于是,修筑城墻,疏浚護城壕,訓(xùn)練軍隊,從無空暇。命秦喜扼守青平,趙必勝駐守萬山,以壯大形勢。趙葵的母親患病,趙葵請假探視未被批準,于是,割股肉雜入藥中寄送給母親。母親去世后,趙葵請辭未被允許,不得已,辦完喪事后又到職。
當時李全大肆造船,趙葵又寫信給史彌遠說:“李全已破鹽城,反稱是陳知縣自己放棄城邑,大概是想欺騙朝廷來延緩討伐其罪過的軍隊,他們得以一心一意修造船只,制造器械,窺測機會,攻占城邑,或者直接浮海而下,直搗腹心京都之地,這是他們的奸計,像觀察燃火那樣明了。我自從聽說鹽城失守,日夜延頸以等待將帥的軍事措施,現(xiàn)在才聽說派遣王節(jié)到鹽城向賊寇祈求哀恤。我又聽說派遣兩個官吏到山陽,向賊婦請命。堂堂制帥家人,這樣的行為,豈不正中賊寇之計,貽笑于天下,貽笑于外族之夷狄嗎?又聽說張國明前次到山陽,已知道賊寇將動用鹽城的兵力,現(xiàn)在如果聽從張國明的話,以后對待賊兵更加寬恤,那么,從此以后就會人心渙散,萬事解體,國家的憂慮就有不好說也說不完的了。我不是想慌慌張張妄生事端,挑起矛盾,而是李全決非忠臣、孝子。丞相假如聽從我的話,翻然改進,重新圖謀定計,發(fā)兵討伐叛逆,那么,豈只可以增強國勢,安定社稷,趙葵父子世代承受國家恩德,也差不多可算是報國家恩典之萬一。假如丞相不聽從我的話,不發(fā)兵討伐賊寇,那么,不僅不可能增強國勢,安定社稷,而且我也不知道將死于何地,不可能再回報皇上、丞相的恩德了。安全與危險,治世與亂世,全在于朝廷對賊寇討伐不討伐啊?;礀|安寧,江南就安全了;江南安全,社稷就安全;國家社稷安全,丞相就安全;丞相安全,那么,凡是國家的朝臣、官吏、丞相的門人、學(xué)生就沒有不安全的了。”
趙葵又向朝廷上書說:“臣父子兄弟,世代蒙受國恩,每次見到外族夷狄、盜賊侵犯侮辱國家,沒有不為忠誠、憤恨所激勵。現(xiàn)在大逆不道、藐視朝廷,辜負皇上、丞相袒護的恩德,沒有誰比得上李全。前次的叛逆行為不昭彰顯著,還可說得過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破壞城邑,肆無忌憚,假如朝廷進一步容忍、隱匿,那么,將怎樣來治理國家呢?希望朝廷立即果斷決定,指斥李全他們?yōu)橘\,立刻任命將帥,派遣軍隊,水陸兩路并進圍剿,誅戮這些逆賊,以此安定國家,保護百姓。趙葵雖然沒有才學(xué),但愿意為朝廷獻身;如果不這樣,請求將趙葵早日處理責(zé)罰,以安定邊防,以便于治理國家。”
史彌遠還是不想興師討伐,參知政事鄭清之同意討伐。便升任趙葵任寶章閣、淮東提點刑獄兼滁州知州。趙范立刻約定趙葵,趙葵率領(lǐng)雄勝、寧淮、武定、強勇步、騎兵一萬四千人,命令王鑒、扈斌、胡顯等將官率領(lǐng),以趙葵兼任參議官。
不久,李全攻打揚州東門,趙葵親自出陣迎戰(zhàn)。賊將張友向城門呼喊要求趙葵出見,到趙葵出來,李全在城壕對面站立互問勞苦。趙葵左右的人都想射殺李全,趙葵制止了他們,質(zhì)問李全前來是為了什么?李全說:“朝廷動不動就猜疑我,現(xiàn)在又斷絕了我們的糧餉供應(yīng),我并不是想背叛朝廷,只是索取錢財糧餉罷了?!壁w葵說:“朝廷資助你錢財糧餉,寵幸你予以官職,也算不薄待你了。把你當作忠臣孝子款待,而你們反而反戈一擊、攻陷城邑,朝廷哪里還能不斷絕你們的錢糧。你們自己說不是叛亂,是欺騙人呢?還是欺騙天呢?”深切責(zé)備的話很多,李全無法回答,張弓抽剪射向趙葵。此后,趙葵多次擊敗李全。
紹定四年(1231年)正月,趙葵擊殺李全,進升福州觀察使、左驍衛(wèi)上將軍,趙葵堅決辭謝不接受。八月,詔命封他樞密院稟議,任寶章閣待制、樞密副都承旨,依照舊職仍起用,不久,進升兵部侍郎。
紹定六年(1233年)十一月,詔令趙葵擔(dān)任淮東制置使兼揚州知州,他入朝應(yīng)對時,理宗說:“你們父子兄弟,為國效力很多,你在軍隊陣營中又能身先士卒,有獻身報效國家的愿望,這尤其是儒士臣僚們難以辦到的,我特別地嘉獎勉勵你?!壁w葵叩頭感謝說:“臣缺乏才智,對于忠孝的意義,曾經(jīng)接受君子的教誨,世代承受國家的恩典,應(yīng)當捐軀報效皇上?!?/p>
端平入洛
端平元年(1234年),朝廷議論收復(fù)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應(yīng)天府)。趙葵上疏請求出戰(zhàn),于是命他權(quán)任兵部尚書,京西、河北路制置使,應(yīng)天府知府、南京留守、兼任淮東制置使。當時正值酷暑行軍,汴河堤壩潰決,洪水泛濫成災(zāi),軍糧運送跟不上,所恢復(fù)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沒有軍隊和糧餉作為依靠。不久,北方的軍隊南下,渡過黃河,打開水閘,兵大多淹死,以致潰敗而回。杜范上表彈劾趙葵,理宗將趙葵與全子才各降一級,任命為兵部侍郎、淮東制置使,移治所至泗州。
撐拓淮江
嘉熙元年(1237年),趙葵以寶章閣學(xué)士的身份任揚州知州,依舊為制置使。
嘉熙二年(1238年),因接應(yīng)、援助安豐之捷,上奏拜命為刑部尚書,進升端明殿學(xué)士,特別給予他按執(zhí)政的恩例,又兼任本路屯田使。趙葵前后留任揚州八年,開墾土地,整治軍事,邊備日益加強。
淳祐二年(1242年),進升大學(xué)士,任潭州知州、湖南安撫使,改知福州。
淳祐三年(1243年),趙葵安葬他的母親,請求追服母喪之制,未被批準。趙葵多次上疏堅請,理宗于是任命他提舉洞霄宮,沒有接受。
淳祐四年(1244年),趙葵授命任同知樞密院事。上奏書道:“現(xiàn)在天下的事情,其大事有哪幾件?天下有才能的人,其可用者有哪幾個?我按照其大的方面來說明,分辨其可用的來任用他。讓有勇有謀的人來治兵,派有心計的人來管理錢財,清心寬厚的人擔(dān)任治民之職,命剛正嚴明的人來主持監(jiān)察事務(wù)。為官職選擇人選,不為人來設(shè)置官職。使用得當,使用的時間才能長久,然后就可以責(zé)令他取得成效?!庇终埱蟆盎噬涎杆倥c宰相大臣商量謀劃,凡是有關(guān)國家安全與危險,治世的重要計策應(yīng)一一列舉上報,按照其先后分別急緩,以圖籌謀策劃,那么治國的功效可以完成,外部的憂患是不值得怕的”。又請求“創(chuàng)建游擊軍三萬人用于長江防守”。理宗詔令按他的主意行事。十二月,被任命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淳祐七年(1247年),特授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察巡視江南、淮南、京西、湖北各路的軍政事務(wù),封為長沙郡公。不久,擔(dān)任建康府知府、行宮留守、江東安撫使。
辭相出外
淳祐九年(1249年),特授光祿大夫、右相兼樞密使,封為信國公。四次上表堅持辭職,議論的人以宰相須用讀書人為理由,改職任觀文殿學(xué)士,充任醴泉觀使兼侍讀,仍然侍奉朝請。不久,擔(dān)任潭州通判、荊湖南路安撫使,加職特進。
寶祐二年(1254年),任廣西路宣撫使。
寶祐三年(1255年),改任鎮(zhèn)守荊湖北路,城治設(shè)于荊門及郢州。改授荊湖南路安撫使、潭州通判,再次辭職不就,仍然擔(dān)任醴泉觀使之職。
寶祐五年(1257年),進升少保、寧遠軍節(jié)度使,進封魏國公、醴泉觀使兼侍讀。四次辭職不就,被免職。
衛(wèi)國之志
開慶元年(1259年),任慶元府通判、沿海制置使,不久,授命江南西路、江南東路宣撫使,設(shè)置機構(gòu)于建康府,負責(zé)隆興府、饒州、江州、徽州兩地界的防務(wù)調(diào)遣,當時暫且兼任建康府通判、行宮留守,不久授命擔(dān)任江東、江西宣撫使,節(jié)制調(diào)遣饒州、信州、袁州、臨江、撫州、吉州、隆興的官軍民兵。訪問百姓的疾病痛苦,發(fā)布政令,升降官員,都允許他根據(jù)是否方便合適行事。
景定元年(1260年),授命擔(dān)任兩淮宣撫使、判揚州,進升封為魯國公。不久,回家休養(yǎng)。
咸淳元年(1265年),加少傅銜。
將星隕落
咸淳二年(1266年),趙葵請求致仕,朝廷允準,特授其為少師、武安軍節(jié)度使,進封冀國公。十一月二十七日(12月24日),趙葵坐船停靠小孤山(江西彭澤縣北),逝于舟中,享年八十一歲。當晚,五洲星隕落像箕狀。理宗追贈其為太傅,謚號“忠靖”。
在明代黃道周所著的《廣名將傳》中,趙葵位列其中。
趙葵的詩詞列表
-
宋代:趙葵
溪繞青山山繞溪,溪山勝處只僧知。云閑古木禪關(guān)靜,不到禪關(guān)又幾時。
-
宋代:趙葵
一抹輕煙隔小橋,新篁搖翠兩三梢。惜春不覺歸來晚,花壓重門帶月敲。
-
宋代:趙葵
風(fēng)竹蕭蕭梧葉黃,相思寸寸斷人腸。一聲塞管來何處,雁帶秋聲入故鄉(xiāng)。
-
宋代:趙葵
玉龍昨夜起天涯,曉香團花一尺圍。
莫放馮臺簾卷上,怕驚釵畔寶鶯飛。
-
宋代:趙葵
酒力欺寒淺,心清睡輕遲。
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籬。
-
宋代:趙葵
萬里江山萬里天,疏鐘半夜落漁船。
老來羨殺禪關(guān)客,一枕江聲抱月眠。
-
宋代:趙葵
白首辭廊廟,投間瀨水隈。
因親貞女傳,深仰謫仙才,
聲漂名猶在,沉淵事可哀。
請魂招不得,偷俗挽教回。
直筆遺青史,□磯鎖綠苔。
憑將一杯酒,澆向浪花堆。
-
宋代:趙葵
櫓聲伊軋下漓來,驚起沙鷗去又回。
小艇暫停曲江游,推篷和雪看寒梅。
-
宋代:趙葵
鼓棹過前灣,推篷破旅顏。山回流水轉(zhuǎn),煙逐曉云閑。
-
宋代:趙葵
梅子留酸濺齒牙,芭蕉分綠映窗紗。日高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
宋代:趙葵
昨日新園去看花,路邊郎女阿誰家。香車寶馬相追逐,笑語歸來日未斜。
-
宋代:趙葵
櫓聲伊軋下灘來,驚起沙鷗去又回。小艇暫停曲江滸,推篷和雪看寒梅。
-
宋代:趙葵
雨過平蕪帶落暉,蘆花飄泊點征衣。舟人忽報東風(fēng)急,萬斛龍驤噴雪飛。
-
宋代:趙葵
須知造物元無物,剛被花光強造端。
認得色空都是幻,南枝非暖北枝寒。
-
宋代:趙葵
麗譙岧曉壯城關(guān),萬里關(guān)河歸日睫。
雨馀漁釣玉奮開,煙生芙蓉翠屏列。
吳頭楚尾二十秋,滿耳鉉歌聲未絕。
不才濫綴鴛鷺行,夜夢時還許歸謁。
蕭晨振策來翠微,母憐吾兒倍怡悅。
昔偕汝父居是邦,舊事辛苦為兒話。
星星鶴發(fā)簪霞冠,笑者朱衣?lián)斫鸸?jié)。
一門和氣皆君恩,恩興天同酬未得。
生癥區(qū)區(qū)忠孝心,歲晚頭為松興柏。
可憐清賞屬登臨,風(fēng)景不殊人事別。
徘徊徒倚十二蘭,嘯聲吹上梅稍月。
-
宋代:趙葵
人樂清明三月天,也隨人賞萬花園。
偷閑把酒簪花去,不似兒童笑語喧。
-
宋代:趙葵
翡翠簾開舞袖輕,寒星萬點下蓬瀛。
清尊對月酌不已,也向蓬窗坐到明。
-
宋代:趙葵
芍藥殿春春幾許,簾幙風(fēng)輕飛絮舞。
昨宵酒醉玉樓春,一聲畫角吹殘雨。
-
宋代:趙葵
落拓山園載酒來,江梅含雪倚春臺。
花花無藉秋光老,猶自離披帶雨開。
-
宋代:趙葵
匼匝新園一徑通,荷經(jīng)霜書野塘空。
桃花錯認東風(fēng)暖,卻興芙蓉斬小紅。
趙葵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長春樓為休寧楊處士賦明代:潘希曾
- 上巳日阻雨和王沖之韻宋代:王之道
-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寶
- 游六王山明代:陳圭
- 羊荊華敞小軒面叢竹予以細香名之蓋用杜子美風(fēng)吹細細香之句因賦此詩宋代:李光
- 送趙玉甫赴穿山監(jiān)場宋代:劉宰
- 贈蕭良有良譽赴春官明代:梁紹震
- 喜沈融谷茂才重入丹霞明代:釋今帾
- 漢水宋代:蘇軾
- 厓山吊古明代:梁逢登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宋代:李清照
- 望蓬萊金朝:劉志淵
- 麥斜行明代:鄭善夫
-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橋清代:李憲噩
- 送從弟皮崇歸復(fù)州唐代:皮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