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布的詩詞(27首)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江西南豐人。漢族江右民系。北宋大臣,曾易占之子,曾鞏異母弟,曾任北宋右相。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之一。曾作為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徽宗時出任丞相,謚“文肅”,《宋史》有傳。
人物生平
曾布,漢族江右民系。生于夏歷1035年十月初一(公元1035年11月3日)亥時,13歲時喪父,從學于兄曾鞏。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初任宣州司戶參軍、懷仁縣令。熙寧二年(1069年)到開封,由知府韓維聘為開封府檢校庫監(jiān)庫,經(jīng)韓維、王安石推薦,上書言政。深得神宗賞識,命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加集賢校理,判司農(nóng)寺,檢正中書五房公事。與呂惠卿共同參與制訂青苗、助役、保甲、農(nóng)田之法,成為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之一。熙寧三年,河北安撫使韓琦上疏極力反對青苗法。曾布據(jù)理力爭,駁斥了反對派的種種不實說法,使該法繼續(xù)推行。王安石說:“新法初行,議論紛紛,唯獨惠卿與布始終堅定不移,其他人多反復無常。”不久,升為修起居注、知制誥、翰林學士兼三司使。
熙寧七年(1074年),守舊派大力反對市易法,神宗迫于皇室、外戚等的壓力,令曾布進行追究。曾布將開封府主管市易的判官呂嘉問多收利息以圖獎賞,認為市易法是“挾官府而事兼并之事”陳述于廷。呂惠卿、王安石認為曾布有意阻撓市易法推行,將曾布貶知饒州、再知潭州(今長沙)、廣州、桂州、秦州(今天水)、陳州(今淮陽)、蔡州(今汝南)、慶州(今慶陽)。元豐末(1085年),復為翰林學士、戶部尚書。適逢司馬光執(zhí)政,令其改役法,曾布拒絕,結果又被外調(diào)。元祐初(1086年)以龍圖閣學士知太原府,再調(diào)真定府(今正定)、河陽、青州、瀛州。紹圣初(1094年),曾布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章惇為左相,布任知樞密院事,力贊章惇“紹述”之議。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卒,在端王(趙佶)繼位問題上,曾布與章惇意見不合,附和宣仁太后,擁端王為徽宗?;兆谝蛟紦砹⒂泄?,罷章惇相,拜曾布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韓忠彥雖居左相,但生性柔懦,大事多由布決定。
徽宗繼位后,大臣對元祐、紹圣之政議論紛紛,認為有失偏頗,朝廷應處以大公至正消除朋黨之爭,乃改元建中靖國(1101年)。忠彥因“變易神宗法度”被罷左相,曾布獨攬大權。徽宗于次年(1102年)又改元為崇寧,召蔡京為尚書左丞。曾布繼續(xù)鼓吹“紹述”之說。終因“力援元祐之奸黨,陰擠紹圣之忠賢”被罷相,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潤州(今鎮(zhèn)江)。此后,曾布一再被降職至舒州(今安徽廬江)司戶。大觀元年(1107年),卒于潤州,贈觀文殿大學士,謚“文肅”。
《宋史》將曾布列入奸臣傳,近代梁啟超在其著《王安石評傳》中則贊言:“曾子宣者,千古骨鯁之士”,認為“其才其學,皆足以輔之,南豐可云有弟,而荊公之得士,亦一夔而足者也?!辈槠滢q白:“荊公之冤,數(shù)百年來為之昭雪者,尚書數(shù)十人,而子宣之冤,乃萬古如長夜,吾安得不表而出之?!?/p>
南豐曾氏為耕讀世家。自鞏之祖父致堯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舉進士起,77年間曾家出了進士19位。進士中,致堯輩7人,其子易占輩6人,其孫鞏輩6人。此外,鞏之妹婿王安國、王補之、王彥深等一批人亦皆進士。披閱《建昌府志》、《南豐縣志》及諸曾著作如鞏之《元豐類稿》,我們不能不被該家族的儒學底蘊、文化積淀與苦學精神所震驚。曾鞏進士同年蘇軾、蘇轍贈詩稱:“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非虛言也。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與兄同登進士第,調(diào)宣州司戶參軍,懷仁令。神宗熙寧初,以集賢校理修起居注,棹知制誥、翰林學士兼三司使。以忤王安石出知饒、潭、廣三州。元豐中歷知桂、秦、陳、蔡、慶諸州。末年復翰林學士。哲宗元祐初,出知太原、真定、河陽、青、瀛等州府。紹圣初召為翰林學士承旨,知樞密院?;兆诹?,以右仆射獨當國。崇寧元年(一一○二)受蔡京所擠,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潤州,累貶廉州司戶。后徙舒州,提舉崇福宮。
熙寧二年(1069),經(jīng)王安石推薦,受到宋神宗賞識,主管新法的推行工作,與呂惠卿共同制訂免役、保甲等法,卓有成效,升任三司使。后漸與激進派產(chǎn)生分歧。熙寧七年,守舊派以皇太后及諸王為首,掀起反變法高潮,宋神宗動搖。曾布因與激進派意見不合,主張妥協(xié)并打擊主管市易法,造成惡劣后果的呂嘉問等人,引起新法派內(nèi)部的分裂,遂出知饒州(今江西鄱陽)。紹圣元年(1094),宋哲宗親政,經(jīng)宰相章惇引薦,任同知樞密院事,力贊章敦“紹述”之說,與章惇一起主持對西夏的開邊活動。但在開邊、恢復新法和打擊元祐黨人的活動中,他意見比較溫和,常與章惇、蔡卞等人持有異議,并阻撓呂惠卿回朝任職。在立宋徽宗時,曾布作為新黨溫和派之領袖,附和向太后,排斥章敦,升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后因引用親戚,為蔡京所攻擊。罷相后,屢遭貶責,大觀元年八月乙卯(初二)日(8月21日)卒於潤州,年七十二。謚文肅?!端问贰肪硭钠咭蝗搿都槌紓鳌?。(來源:曾布 南豐公益書院 )
人物評價
曾布,字子宣,南豐縣人,曾鞏之異母弟,曾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曾布是北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曾經(jīng)是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助手,參與了絕大部分變法的籌劃,是新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王安石曾說:“自議新法,始終言可行者,曾布也;言不可行者,司馬光也;余皆前附后叛,或出或入?!奔词乖谕醢彩[退后,司馬光上臺要求他出面廢止新法,遭到他的斷然拒絕。正是因為曾布始終堅持變法,因而被守舊派說成是“奸佞”之人。由于曾布曾經(jīng)對市易法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弊病,進行過尖銳的批評,又被王安石視為“沮害”市易法之人。所以后來《宋史》將他列入“奸臣傳”。
市易法是王安石為實現(xiàn)富國強兵、緩和社會階級矛盾、摧抑兼并、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而制定的理財新法之一。設置市易法、建立市易務機構,是出自布衣之士魏繼忠的建議。它的出發(fā)點是由國家來平抑京城過于波動的物價,打擊壟斷富商。其實質(zhì)歸納起來就是:物價低時稍增價買進,以保護普通商販;物價高時則稍損價賣出,以保護平民。市易法的正式制定和實施是在熙寧五年(1072)三月,此前,京城開封和其他較大城市中的商業(yè)經(jīng)營,多被大商人把持。他們勾結官府,壟斷市場,操縱物價,嚴重損害中小商人和城市消費者的利益。魏繼宗上書朝廷:“宜假錢別置常平易司,擇通財之官任其職,仍求良賈為之輔。使審知市物之貴賤,賤則少增價取之,令不至傷商;貴則少損價出之,令不至害民”。神宗帝接受了這個建議,于三月二十六日下詔:“宜出內(nèi)藏庫錢帛,選官于京師置市易務。其條約,委三司本司官詳定以聞”。不久便在京城成立市易務,由三司管轄。神宗委派呂嘉問為市易務提舉。此后幾年中,杭州、廣州等城市亦先后設立了市易務,并于熙寧六年(1073)十月,將在京市易務改為市易司,總管全國各地市易務。
市易務經(jīng)營的原則是:“遇有客人物貨出賣不行、愿賣入官者,許至務中投賣,勾行人、牙人與客人平其價。據(jù)行人所要物數(shù),先支官錢賣之。如愿折博官物者,亦聽。以抵當物力多少,許令均分賒請,相度立一限或兩限送納價錢?!蓖ㄟ^這種經(jīng)營方式,可以起到抑制大商人的兼并活動,使中小商人免受大商人壓榨。同時還可保持城市物價基本穩(wěn)定,減輕城市消費者的不合理負擔。市易務也可從貨物買賣中得到一定的利息,從而增加國庫收入。正是由于市易法打擊了大商人的投機兼并活動,影響了與之相勾結的皇室、貴族和大官僚的利益,具體而言,就是負責采辦公家及宮廷用度的大小官員和宦官,以及參與某些壟斷經(jīng)營的部分皇族,甚至有消息說,兩宮太后亦為之泣下,于是對市易法竭力誣蔑和抵制。而變法的反對派也利用這種形勢,發(fā)起對新法的猛烈攻擊。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呂嘉問等人在市易務的運作過程中,多收利息以圖獎賞,確實存在違背市易法的立法原意,動用政權力量,壟斷市場,強迫商人賣貨給市易務。正如鄭俠在向神宗上的《流民圖》中所指出的:“自市易法行,高旅頓不入都,竟由都城卯經(jīng)過河北、陜西,北客之過東南者亦然。蓋諸門皆準都市易司指揮,如有商貨入門,并須盡數(shù)押赴市易司賣。”這就使得神宗對市易務的活動產(chǎn)生了懷疑,并在熙寧七年(1074)三月二十日夜,降手札給市易務的主管機構三司長官曾布,令他對市易務的活動進行調(diào)查。而呂嘉問對揭發(fā)出來的違法事實心中有鬼:“中書(曾布)每以不便事詰嘉問,未嘗不巧為蔽欺,至于案牘往往藏匿改易”,調(diào)查遇到阻撓。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發(fā)動群眾,曾布經(jīng)神宗同意,以三司名義出榜募人告發(fā)呂嘉問藏匿和涂改市易司案牘的不法行為。王安石是新法的倡導者,在新法的實施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是不知道。此時王安石的心情非常復雜,他深知一旦問題的蓋子被揭開,勢必遭到反對派對新法更加猛烈的抨擊,他想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制度,糾正失誤,于是打算連夜收繳文榜,但見榜上蓋有神宗御寶,才只好罷手。
榜文帖出后,第一個向曾布檢舉的是監(jiān)市易務魏繼宗?!袄^宗憤惋自陳,以謂市易主者(呂嘉問)榷固掊克,皆不如初議,都邑之人不勝其怨?!痹急銓⑽豪^宗所述情況,如實向神宗回奏:“(呂)嘉問務多收息以干賞,凡商旅所有必賣于市易,或非市肆所無必買于市易,而本務率皆賤買貴賣,重入輕出,廣收贏余。誠如繼宗所言,則是挾官府而為兼并之事也?!鄙褡趯⒃妓f情況轉問王安石。王安石騎虎難下,只能否認市易務存在違法行為,竭力為呂嘉問辯護,并說曾布與呂嘉問有矛盾,曾布是乘機發(fā)泄私忿。于是,神宗只得又命翰林學士呂惠卿與曾布共同查究市易務違法之事。
曾布與呂惠卿奉詔共同根究市易問題,每三、五天向神宗奏對一次。而呂惠卿對根究市易事的態(tài)度與曾布完全相反。三月十三日,神宗又降手札令曾布奏對,曾布即向神宗詳細陳述了調(diào)查了解到的情況,并揭露了呂惠卿在根究市易事過程中所搞的陰謀活動。四月初二日,曾布又向神宗陳述了前三司使薛向“編管無罪牙人”以及“枉徇市易,決責商賈”等違法行為。起初,神宗很相信曾布的話,但不久改變了態(tài)度,接受呂惠卿的請求,將魏繼宗送開封府拘禁起來。四月十七日,曾布又向神宗奏說:“臣自立朝以來,每聞德音,未嘗不欲以王道治天下。今市易之為虐,固已凜凜乎間架除陌之事矣。嘉問奏:‘近差官往湖南販茶、陜西販鹽、兩浙販紗,皆未敢計息?!家詾槿绱苏?,書之簡牘,不獨唐虞三代所無,歷觀秦漢以來衰亂之世,恐未之有也?!痹谠荚俅谓野l(fā)呂嘉問違反市易法原則的行為后,神宗態(tài)度曖昧,仍要曾布與呂惠卿繼續(xù)調(diào)查。
面對眾人對市易務的指責和神宗動搖不定的態(tài)度,王安石心中十分憤懣,感到新法難以繼續(xù)推行,于是堅決向神宗懇辭相位,并推薦呂惠卿為執(zhí)政官。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請求。四月十九日,王安石正式罷相,韓絳晉升為平章事,接替王安石的職位,呂惠卿則由翰林學士提升為參知政事。
四月二十二日,神宗催促根究市易問題趕快作出結論。當時呂惠卿因自己已升任參知政事,要求辭免與曾布同根究市易司事的任務,并建議把有關此案的材料上繳中書,以便逐一比對情節(jié)的異同。兩天后,曾布向神宗逐條分析了前后所陳奏的情況,并比較治平二年(1065)和熙寧六年(1073)收支錢物數(shù)進呈,神宗為當時朝廷財政開支過大而憂慮,令曾布將這些材料送交中書。
五月二十四日,神宗下詔,令章惇、曾孝寬就軍械監(jiān)置司立專案審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呂惠卿又令中書戶房統(tǒng)計治平、熙寧財賦收支之數(shù),統(tǒng)計結果與曾布所說皆不同。8天后,曾布向神宗說明了他與戶房所統(tǒng)計數(shù)字不同的緣故,神宗同意曾布的說法。雖然曾布認為自己身為翰林學士、三司使,“地親職重”,“所陳之事,皎如日月”,但他已經(jīng)看到,呂惠卿“已秉政,勢傾中外”,加之又新派了與自己有矛盾的章惇來辦理此案,必遭打擊,因而不再請求奏對。
八月十七日,軍器監(jiān)審查曾布所究市易事終于結案,曾布落職知饒州(今上饒),罪名是:“坐不覺”,即調(diào)查情況不實。
元豐末(1086),曾布晉京,恢復其瀚林學士,任戶部尚書。執(zhí)政的司馬光要求他廢除新法,尤其是雇役法。曾布是個堅持為政原則的人:“雇役一事,法令纖悉皆出吾手,若令自作改易,義不能為!”結果又被外調(diào)。
就這樣,《宋史》編纂者將他列入《奸臣傳》。
曾布的詩詞列表
-
宋代:曾布
自慚太守非何武,得向河陽見兩龔。
-
宋代:曾布
家住城南千石泉。
-
宋代:曾布
神仙遺像出天真,造化胚渾豈易言。訪古尋幽空有意,白頭軒冕感君恩。
-
宋代:曾布
軍山流泉初濫觴,繚繞東山為盱江。峰巒隱映淵源長,地靈物秀雄吾邦。
麻源三谷神仙鄉(xiāng),高林遠岫長相望。巋然飛觀臨滄浪,凝嵐凈練羅軒窗。
-
宋代:曾布
鹿龍高躡九霄難,共駕仙車去不還。遺跡至今空有檜,不知蟬蛻此山間。
-
宋代:曾布
魏豪有馮燕,年少客幽并。擊球斗雞為戲,游俠久知名。
因避仇、來東郡。元戎留屬中軍。直氣凌貔虎,須臾叱咤風云。
凜凜坐中生。偶乘佳興。輕裘錦帶,東風躍馬,往來尋訪幽勝。
游冶出東城。堤上鶯花撩亂,香車寶馬縱橫。草軟平沙穩(wěn)。
高樓兩岸春風,語笑隔簾聲。
-
宋代:曾布
袖籠鞭敲鐙。無語獨閑行。綠楊下、人初靜。煙澹夕陽明。
窈窕佳人,獨立瑤階,擲果潘郎,瞥見紅顏橫波盼,不勝嬌軟倚銀屏。
曳紅裳,頻推朱戶,半開還掩,似欲倚、咿啞聲里,細說深情。
因遣林間青鳥,為言彼此心期,的的深相許,竊香解佩,綢繆相顧不勝情。
-
宋代:曾布
鳳凰釵、寶玉凋零。慘然悵,嬌魂怨,飲泣吞聲。還被凌波呼喚,相將金谷同游,想見逢迎處,揶揄羞面,妝臉淚盈盈。
醉眠人、醒來晨起,血凝螓首,但驚喧,白鄰里、駭我卒難明。
思敗幽囚推究,覆盆無計哀鳴。丹筆終誣服,圜門驅(qū)擁,銜冤垂首欲臨刑。
-
宋代:曾布
驚嗟怪怪文人奇,縞衣藍縷冰斷肌。莓苔雪片凍不飛,玉飾其末璣衡攲。
藐姑之仙下縹緲,蒼虬為駕羽荷希。
-
宋代:曾布
海邊憔悴多情客,想見一枝寒玉色。愿君攀折贈馀香,勿使隨風自狼籍。
-
宋代:曾布
天際林巒壓壽邱,夾江旁瞰兩三州。
-
宋代:曾布
海門西北起崇邱,極目參差見五州。
-
宋代:曾布
向紅塵里,有喧呼攘臂,轉聲辟眾,莫遣人冤濫、殺張室,忍偷生。僚吏驚呼呵叱,狂辭不變?nèi)绯?,投身屬吏,慷慨吐丹誠。
仿佛縲紲,自疑夢中,聞者皆驚歡,為不平。割愛無心,泣對虞姬,手戳傾城寵,翻然起死,不教仇怨負冤聲。
-
宋代:曾布
羲城元靖賢相國,喜慕英雄士,賜金繒。聞斯事,頻嘆賞,封章歸印。請贖馮燕罪,日邊紫泥封詔,闔境赦深刑。萬古三河風義在,青簡上、眾知名。河東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難泯。至今樂府歌詠。流入管弦聲。
-
宋代:曾布
說良人滑將張嬰。從來嗜酒,還家鎮(zhèn)長酩酊狂酲。屋上鳴鳩空斗,梁間客燕相驚。誰與花為主,蘭房從此,朝云夕雨兩牽縈。似游絲飄蕩,隨風無定。奈何歲華荏苒,歡計苦難憑。唯見新恩繾綣,連枝并翼,香閨日日為郎,誰知松蘿托蔓,一比一毫輕。
-
宋代:曾布
義城元靖賢相國,喜慕英雄士,賜金繒。聞斯事,頻嘆賞,封章歸印。請贖馮燕罪,日邊紫泥封詔,闔境赦深刑。萬古三河風義在,青簡上、眾知名。河東注,任流水滔滔,水涸名難泯。至今樂府歌詠。流入管弦聲。
-
宋代:曾布
二月春華已半歸,江天況值雨垂垂。
山梅倏忽花經(jīng)眼,園杏須臾子滿枝。
-
宋代:曾布
曉出東郊信馬蹄,青梅墻角兩三枝。竹雞啼罷雨來急,杜宇聲乾月落遲。
山店煮煙繅絲日,野田鋤水插秧時。農(nóng)桑勸課非無力,為報新安太守知。
-
宋代:曾布
表海風流舊所聞,青冥飛觀一番新。山河十二名空在,簪履三千跡已陳。
極目煙嵐九霄近,滿州樓閣萬家春。由來興廢南柯夢,且喜登臨屬后人。
-
宋代:曾布
樓臺丹碧照天涯,塞北江南未足誇。十里煙波新種柳,萬株桃李未開花。
一麾同下西清路,兩鎮(zhèn)高迎上將牙。回首林塘莫留戀,風光還屬阿連家。
曾布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上巳日阻雨和王沖之韻宋代:王之道
-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寶
- 送從弟皮崇歸復州唐代:皮日休
- 羊荊華敞小軒面叢竹予以細香名之蓋用杜子美風吹細細香之句因賦此詩宋代:李光
-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橋清代:李憲噩
- 漢水宋代:蘇軾
- 送趙玉甫赴穿山監(jiān)場宋代:劉宰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宋代:李清照
- 長春樓為休寧楊處士賦明代:潘希曾
- 贈蕭良有良譽赴春官明代:梁紹震
- 厓山吊古明代:梁逢登
- 游六王山明代:陳圭
- 麥斜行明代:鄭善夫
- 喜沈融谷茂才重入丹霞明代:釋今帾
- 望蓬萊金朝:劉志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