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若的詩詞(5首)

王欽若

王欽若(962年—1025年),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政治家,宋真宗時期宰相、主和勢力代表。王欽若為淳化三年(992年)進士甲科及第。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太常丞、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職。澶淵之戰(zhàn)時,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與宰相寇準對立,出判天雄軍。大中祥符初年,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偽造天書,爭獻符瑞,封禪泰山。他二度為相,被時人稱為“癭相”。天圣三年(1025年)卒,追贈太師、中書令,謚號“文穆”。因主導編纂《冊府元龜》而知名。

人物生平

王欽若(962年-1025年),字定國,謚“文穆”,臨江軍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東門王家)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宋真宗時期的宰相,主和派的代表。

王欽若為淳化三年(992年)進士甲科及第。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咸平四年(1001年),王欽若出任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圍瀛州(今河北河間),進逼貝(今河北清河西)、魏(今河北大名東)。他密請真宗往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寇準所阻。后出判天雄軍(今河北大名東)。因與寇準不協(xié),要求去職主修《冊府元龜》。他為挑撥宋真宗與寇準關系,指責澶淵之盟為城下之盟,使寇準罷相。

大中祥符年間,真宗夢見神人賜“天書”于泰山,他為迎合真宗,偽造天書,爭獻符瑞,封禪泰山,號為大功業(y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為樞密使,同平章事。次年上表領銜編纂的《冊府元龜》書成,功攬于己而咎歸于人。

天禧元年(1017年)為相。三年,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后復為相。因他狀貌短小,頸有疣,時人稱為癭相。為人奸邪險偽,善迎合帝意。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交結,時人謂之五鬼。

王欽若的詩詞列表

  • 宋代:王欽若

    暫拂塵襟思倍清,竹風山色亂泉聲。

    安民功淺君恩重,又策羸蹄向古城。

  • 宋代:王欽若

    郁蕭空殿倚云霓,玉氣珠輝冠紫微。

    暫到帝城朝斗會,卻思巖竇負琴歸。

    日奔內景乾坤靜,泉漱清音杞菊肥。

    卻到水鄉(xiāng)深邃住,晴嵐掩映簇春暉。

  • 宋代:王欽若

    文明尊北極,孝友播南昌。

    禮法兒孫睦,雍和道路揚。

    地靈浮喜氣,山近接嵐光。

    投轄添賓榻,鳴鼙啟食堂。

    紙窗蒭酒響,竹徑焙茶香。

    克己甘藜藿,矜貧濟稻粱。

    時平安九族,家計慶千箱。

    每聽游僧說,神清鬢未霜。

  • 宋代:王欽若

    天臺瓊臺標奇狀,赤城瀑布懸千丈。

    中有高人混姓名,不向迷途隨得喪。

    閑尋棋侶過清溪,靜撥云根種紫芝。

    八卦爐中調姹女,三田宮里守嬰兒。

    太平天子秉乾籙,內寧外肅均百福。

    直符受事紫微宮,三捧靈文降黃屋。

    沖漠玄臺集九真,清凈洪基化兆民。

    祥風拂袂來幽谷,志士乘蹻朝玉宸。

    相見開懷忘歲月,因論微言鑒毫發(fā)。

    萬壑流泉岸不枯,四時春煦花常發(fā)。

    卻避紅塵思舊麓,空羨冥鴻歸勢速。

    囊中御制寵行歌,好與黃庭同誦讀。

  • 宋代:王欽若

    憶念西山玉隆友。

王欽若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