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的詩詞(3首)
裴子野(469—530),字幾原,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寓居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齊梁間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孫。官至鴻臚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時任吳興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縣境內(nèi)。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靜守,安貧樂道,僅起茅屋數(shù)間,妻兒??囵嚭?。晚年篤信佛教。著作甚豐,有抄合后漢事40卷、《眾僧傳》20卷、《方國伎圖》1卷、文集20卷等。
人物生平
幼年時期
裴子野出生于世族家庭,曾祖裴松之,南朝宋太中大夫,曾為《三國志》作注;祖父裴骃,南齊中郎外兵參軍,著有《史記集解》,都是著名史學家;父裴昭明,南齊通直散騎常侍。裴子野出生后母親病逝,由祖母殷氏撫養(yǎng)。殷氏“柔明有文義,以章句授之”。不幸,在他九歲時,祖母也去逝了。裴子野悲痛萬分,哀毀過人。
少年時期
裴子野聰穎早慧,勤奮好學,少年時代就以善于著述文章聞名。年輕時即開始步入仕途,初任南齊武陵王國左常侍,后為江夏王參軍。南齊中興二年(502年),父裴昭明去世,裴子野辭官回鄉(xiāng)。正在這時,南齊王朝也被蕭梁王朝替代了。
青年時期
蕭梁初始,梁尚書仆射范云很贊美裴子野的文才、品行,準備上表推薦他,可惜未奏就突然去世了。當時文學家任昉頗負盛名,很多文人投靠到他門下,請求推薦仕官,唯獨裴子野不愿走這條捷徑,為此任昉很惱火,不在朝廷為他說好話。過了很久,裴子野才任安成王參軍,兼廷尉正。廷尉是掌刑獄的機構(gòu),一次廷尉上奏一件判獄,裴子野不在場,同僚們代他簽了名。誰知,梁武帝對此案很不滿意,把辦案的人全撤了,裴子野也在其中。有人勸他把事情真相講明,可官復原職。裴子野笑著說:“丟官固然可惜,我豈能靠訴訟辯解當官呢?’他在家呆了很久,終無悔意。著名無神論者范縝在朝中任國子博士,與裴子野素未相逢,卻很敬佩他的學識和為人,上奏請朝廷將自己的官職讓給裴子野。朝廷以裴子野資歷太淺為由,未予采納。過了很久他才任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后又任諸暨(今浙江諸暨)令。任職期間,以理取信于民,“百姓稱悅,合境無訟。”數(shù)年后,裴子野被吏部尚書徐勉推薦為著作郎,掌修國史及起居注。后又兼中書通事舍人,掌中書詔誥,不久又遷中書侍郎。梁大通元年(527年)轉(zhuǎn)鴻臚卿、領(lǐng)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530年),死于任上,終年六十二歲。
中年時期
裴子野仕官期間,忠子職守,任勞任怨,且為政清廉,是—塵不染的清官。他把朝廷的俸祿分攤給生活困難的親戚朋友,自己則與妻子恒苦饑寒,居住在數(shù)間茅草屋內(nèi),“唯以教海為本”。晚年信奉佛教,嚴守戒律,病重期間“遺命儉約,務在節(jié)制’。裴子野死后,梁武帝為之流涕,親下詔書,稱“文史足用,廉白自居。謚曰貞子”。據(jù)說過去,五品以上的官職才有謚號, 裴子野“以令望見嘉”破了先例。裴子野下葬,湘東王蕭繹親自寫墓志銘,藏在墓葬中,邵陵王蕭綸為他立墓志,立于墓道中,“羨道列志, 自此始焉”。子裴謇,官至通直郎。
裴子野的詩詞列表
-
南北朝:裴子野
沐雪款千門,櫛風朝萬戶。集霰渝丹黻,流云飄繡柱。
滴瀝垂土膏,闌干懸石乳。
-
南北朝:裴子野
匈奴時未滅,連年被甲兵。明君思將帥,方聽鼓鼙聲。
吾生恣逸翮,撫劍起徂征。非徒慕辛季,聊欲逞良平。
出車既方軌,絕幕且橫行。豈伊長纓系,行見黃河清。
雖令懦夫勇,念別猶有情。感子盈編贈,握玩以為榮。
跂子振旅凱,含毫備勒銘。
-
南北朝:裴子野
飄飖千里雪,倏忽度龍沙。從云合且散,因風卷復斜。
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若贈離居者,折以代瑤華。
裴子野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鷓鴣天 秋日黃山寫意:熊東遨
- 游思庵宋代:趙蕃
- 送劉道純宋代:黃庭堅
- 春夜溫故六言二十首宋代:劉克莊
- 金城柳宋代:馬之純
- 送周世寧還明代:韓邦靖
- 隱居墓明代:顧璘
- 贈潘守愚思質(zhì)昆弟 其四清代:羅有高
- 客舍寫懷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四宋代:程俱
- 洗竹宋代:劉敞
- 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唐代:朱慶馀
- 寄謝云安知軍王端屯田宋代:趙抃
- 方景賢宋景濂夜坐觀吳中雜詩遂及宣和博古圖為賦此元代:吳萊
- 偶成 其三宋代:夏竦
- 題幼安濯足圖元代:胡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