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絳的詩詞(4首)
李絳(764年— 830年),字深之。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人)人。唐代中期名臣。李絳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初擢進(jìn)士,補渭南尉,拜監(jiān)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學(xué)士,元和六年(811年)拜相,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高邑男。后因與權(quán)貴有隙,以足疾求免,罷為禮部尚書,后入為兵部尚書。文宗時,召為太常卿,出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累封趙郡公。大和四年(830年),山南兵變,李絳為亂軍所害,年六十七。冊贈司徒,謚號“貞”。
主要成就
李絳潛心匡時濟(jì)世,屢屢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亂的歷史經(jīng)驗為借鑒,用治生于憂危,亂生于放肆的道理勸諫憲宗,勸其選賢舉能,任賢政治,并提出賢則當(dāng)任,任則當(dāng)久的主張,他任宰相期間,曾多次建議皇帝削藩平黨,并積極參與謀劃。利用藩鎮(zhèn)內(nèi)部矛盾,使魏博節(jié)度使田興聽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藩鎮(zhèn)勢力。
李絳喜實厭虛,在朝勇于犯顏直諫。他曾說:身居國家重要職位,只圖惜身不敢直諫,是臣辜負(fù)于君王。若臣子為國為民不看圣上臉色說話,敢于做出不順從圣上的事,而被治罪,是圣上負(fù)于臣子。憲宗聽罷很受感動,說道:卿告朕以人所難言者,疾風(fēng)知勁草,卿當(dāng)之矣。李絳還反對大臣無原則奉迎上意,粉飾太平。為此,常與人爭辯殿上。一次,宰相李吉甫盛贊皇帝威德,李絳當(dāng)場給予尖刻批評,憲宗贊李絳:絳言骨鯁,真宰相也。
李絳在任華州剌史時,還禁止獵捕鳥獸,以保護(hù)自然生態(tài)。
人物生平
李絳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李絳中進(jìn)士,登博學(xué)宏詞科,授秘書省校書郎。任滿后,補任渭南縣尉。貞元(785年—805年)末年,拜監(jiān)察御史。
元和二年(807年)以本職充任翰林學(xué)士。不久,改授尚書主客員外郎。次年,調(diào)任司勛員外郎。元和五年(810年),升司勛郎中、知制誥。李絳在朝任職勤勉,以匡救勸諫為己任。
元和六年(811年)拜相,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和八年(813年),封高邑縣男。李絳因足疾上章請求免職,至次年,被免知政事,授禮部尚書。
元和十年(815年),加檢校戶部尚書,出任華州刺史。不久,入朝任兵部尚書。后遭逢母親去世,李絳離職為母服喪。元和十四年(819年),再加檢校吏部尚書,因得罪寵臣皇甫镈,只被任命為河中觀察使(本應(yīng)授為節(jié)度使)。
元和十五年(820年),皇甫镈獲罪被貶,李絳重任兵部尚書。新即位的唐穆宗李恒任命李絳為御史大夫。
穆宗沉湎于游獵巡幸,李絳在延英殿極力勸諫,穆宗都未予采納。李絳借病辭職,再次擔(dān)任兵部尚書。
長慶元年(821年),轉(zhuǎn)任吏部尚書。同年,加授檢校尚書右仆射,判東都(洛陽)尚書省事,充任東都留守。
長慶二年(822年)正月,改任兗州刺史、兗海節(jié)度觀察等使,仍任檢校尚書右仆射。次年,再任東都留守。
長慶四年(824年),于洛陽被加授為檢校司空。
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入朝任尚書右仆射。
寶歷二年(826年)九月,昭義節(jié)度使劉悟去世,臨終留表請求讓其子劉從諫襲任節(jié)度使。李絳秘密奏請立即任命靠近昭義軍的一位大臣充任節(jié)度使,令其兼程赴鎮(zhèn),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勢迫使劉從諫來不及抗命,只能聽命朝廷。但此時宰相李逢吉、宦官王守澄已受劉從諫賄賂,都奏請讓他任昭義節(jié)度留后(實際控制了昭義軍),所以敬宗不能采納李絳的主張。
李絳奉行正道,在當(dāng)時頗有名望。但他性格剛直、嫉惡如仇,對待賢者與不肖之人態(tài)度判然有別,因此屢遭他人忌恨。一次,李絳與御史中丞王播相遇道中,王播未避讓他。李絳上奏論說事理,敬宗命門下、中書兩省詳議,群臣都支持李絳。但李逢吉庇護(hù)王播而厭惡李絳,便罷免他仆射之職,改授為太子少師,分司東都。
寶歷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文宗李昂即位,召李絳為太常卿。
大和二年(828年),以檢校司空銜出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累封為趙郡公。
大和三年(829年)冬,南蠻進(jìn)犯蜀地,李絳奉詔赴西蜀救援。他在山南西道招募兵卒千人赴蜀,行至中途,蠻軍已退,所募兵卒都返回。
山南的兵額素來有規(guī)定,招募的兵卒應(yīng)該全部退伍回家。大和四年(830年)二月十日,李絳晨起理事,召集募卒,說根據(jù)詔令遣返他們,依例發(fā)給糧餉,募卒一個個怏怏而退。監(jiān)軍使楊叔元貪財恃寵,怨恨李絳不奉敬自己,于是趁募卒嫌賞賜微薄、眾口喧嚷之際,煽動募卒作亂,以泄私憤。募卒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奪庫中兵器沖入使衙。李絳正與幕僚會宴,來不及防備。聽說叛亂立即北逃,登上女墻,衙將王景延力戰(zhàn)抵御亂兵,最終力竭戰(zhàn)死。左右將校請李絳縋城出逃,被他拒絕。李絳隨即與幕僚趙存約、薛齊一同遇害,終年六十七歲。十三日,楊叔元謊奏李絳收取新軍士卒賞賜錢物,以致兵亂被殺。而三省長官為李絳訴冤,諫議大夫孔敏行奏呈楊叔元激怒亂兵事實,文宗方知真相,冊贈李絳為司徒,謚號“貞”。并賜其家屬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石。
尚書右丞溫造奉命出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定計誅殺亂兵八百余人,囚禁楊叔元。溫造將手刃李絳的人,剁為肉醬;并將發(fā)布?xì)⒑罱{命令的人,處以極刑。取一百首級祭奠李絳,三十首級祭奠王景延等人,其余的全部投入漢江。楊叔元最終被流放康州(今廣東德慶),時人以溫造不殺楊叔元為遺恨。
大中二年(848年),李絳本擬與李峴等三十七人共繪像于凌煙閣,但他的畫像最終被唐宣宗留在宮中。
李絳的詩詞列表
-
唐代:李絳
渙汗中天發(fā),殊私海外存。衰顏逢圣代,華發(fā)受皇恩。
燭物明堯日,垂衣辟禹門。惜時悲落景,賜帛慰馀魂。
厚澤沾翔泳,微生保子孫。盛明今尚齒,歡奉九衢樽。 -
唐代:李絳
高才名價欲凌云,上駟光華遠(yuǎn)贈君。念舊露垂丞相簡,
感知星動客卿文。縱橫逸氣寧稱力,馳騁長途定出群。
伏櫪莫令空度歲,黃金結(jié)束取功勛。 -
唐代:李絳
共醉風(fēng)光地,花飛落酒杯。 ——李絳
殘春猶可賞,晚景莫相催。 ——劉禹錫
酒幸年年有,花應(yīng)歲歲開。 ——白居易
且當(dāng)金韻擲,莫遣玉山頹。 ——李絳
高會彌堪惜,良時不易陪。 ——庾承宣
誰能拉花住,爭換得春回。 ——劉禹錫
我輩尋常有,佳人早晚來。 ——楊嗣復(fù)
寄言三相府,欲散且裴回。 ——白居易 -
唐代:李絳
杏園千樹欲隨風(fēng),一醉同人此暫同。 ——群上司空
老態(tài)忽忘絲管里,衰顏宜解酒杯中。 ——李絳
曲江日暮殘紅在,翰苑年深舊事空。 ——白居易
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叢。 ——劉禹錫
李絳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鷓鴣天 秋日黃山寫意:熊東遨
- 贈潘守愚思質(zhì)昆弟 其四清代:羅有高
- 方景賢宋景濂夜坐觀吳中雜詩遂及宣和博古圖為賦此元代:吳萊
- 題幼安濯足圖元代:胡天游
- 春夜溫故六言二十首宋代:劉克莊
- 客舍寫懷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四宋代:程俱
- 隱居墓明代:顧璘
- 洗竹宋代:劉敞
- 游思庵宋代:趙蕃
- 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唐代:朱慶馀
- 送劉道純宋代:黃庭堅
- 偶成 其三宋代:夏竦
- 寄謝云安知軍王端屯田宋代:趙抃
- 金城柳宋代:馬之純
- 送周世寧還明代:韓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