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先的詩詞(2首)

李開先

(1502—1568)明山東章丘人,字伯華,號中麓。嘉靖八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罷歸,治田產,蓄聲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為新聲小令,詩歌豪放,尤工詞曲,不循格律,詼諧調笑,信手放筆。自謂藏曲最富,有“詞山曲?!敝俊T淘獑虊舴?、張小山小令。作傳奇《寶劍記》,又有《登壇記》,今佚。又有《詞謔》、《閑居集》。

人物生平

自幼聰慧,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醉心于金元散曲及雜劇。嘉靖七年(1528年)中舉,次年中進士。在戶部云南司任主事,先后兩次奉命運軍餉去寧夏邊防。曾針對邊患嚴重、防務廢弛的情況,上奏朝廷,提出澄清吏治、富國強兵,掃除邊患的主張,但未引起朝廷的重視。嘉靖十三年,調任徐州監(jiān)管糧倉。在任上大力整頓糧政,由于觸犯宦官的利益,整頓受到抵制和破壞,最后以失敗而千終。不久,調入吏部。先后任考功司主事、司勛司員外郎、文選司郎中等職,官至太常寺少卿。在世宗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四月皇家的宗廟發(fā)生了火災。他作為太常寺少卿,因責被宰輔夏言劾,此年,即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他被正式免官,回到山東章丘原籍閑居。李開先回鄉(xiāng)后,在章丘綠原山與同鄉(xiāng)好友結成“詞社”,又組織成立“富文堂詞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其《閑居集》問世,收錄詩詞四卷、文章八卷。他還非常推崇民歌,認為“真詩只在民間”, 先后編刻《煙霞小稿》、《傍妝臺小令》等民歌集。

嘉靖八年(1529)中進士,在戶部任事。曾運餉金至寧夏,目睹邊防荒弛,外患嚴重,深有感觸。歸途經陜西關中,登門拜訪當時削職家居的文學家康海和王九思,為他們所賞識,自此締交。自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1532~1542),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勛司員外、文選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館。此一時期他和王慎中、唐順之、陳束、趙時春、熊過、任瀚、呂高等人詩文唱和,人稱”嘉靖八子”,他們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風,主張學習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和曾鞏,強調作品的思想內容,要求文字平易樸實。他因抨擊當時執(zhí)的夏言和嚴嵩,揭露當時政治的腐敗,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削職,回到章丘故居。在家修建亭園,結詞社,征歌度曲,搜集戲曲及民間文學作品。他利用當時民間小曲的形式,寫成《中麓小令》100首,流傳很廣,王九思曾和了100首,合刻為《傍妝臺百曲》。嘉靖二十六年寫成傳奇戲曲《寶劍記》。晚年他用金、 元院本形式寫成《園林午夢》、《打啞禪》等6種,總名《一笑散》。還用民間流行的《山坡羊》小曲形式寫成《市井艷詞》一書。他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尤以戲曲為多,有"詞山曲海"之稱,曾和他的弟子一起刪定元人雜劇16種。

李開先的詩詞列表

  • 明代:李開先

    六十余齡兩戊辰,今辰猶是未衰人。

    青藜杖棄長行健,綠柳條新遠望真。

    早起書云聊卜歲,不須曝日已知春。

    林居朝闕同鄉(xiāng)老,尚憶當年拜紫宸。

  • 明代:李開先

    晝讀兵書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

    乘時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驕力請和。

李開先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