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二首 其二
感嘆二首 其二朗讀得志萬罪消,失志百丑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縮舌悔恨并。自省猶若此,況乃蚩蚩氓。
故知當今賢,未有非簪纓。
得志萬罪消,失志百丑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縮舌悔恨并。自省猶若此,況乃蚩蚩氓。 故知當今賢,未有非簪纓。
李覯 (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fā)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 李覯 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 李覯 ,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 李覯 雕像, 李覯 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詩詞推薦
蕭散鄉(xiāng)園已數(shù)秋,又承徵詔別林丘。詞垣簪筆榮名久,憲府乘驄寵渥優(yōu)。
衣繡三秋辭北闕,觀風十月到南州。明時文運昭奎壁,御敕龍光貫斗牛。
興學正期追往古,育才端儗繼前修。外臺五夜秋霜肅,泮水三春化雨周。
共說松筠清節(jié)勁,更期桃李綠陰稠。西江自昔推文獻,料得明珠不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