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作
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作朗讀三韓接蓬萊,祥云護山頂。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fā)奇穎。艱難航瀚海,包裹走湖嶺。
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相期汗漫游,歲晚共馳騁。
愿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
蕓蕓納歸根,湛此方寸靜。清規(guī)照濁俗,不惑類楊秉。
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三韓接蓬萊,祥云護山頂。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fā)奇穎。艱難航瀚海,包裹走湖嶺。 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相期汗漫游,歲晚共馳騁。 愿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 蕓蕓納歸根,湛此方寸靜。清規(guī)照濁俗,不惑類楊秉。 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張栻 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詩詞推薦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