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朗讀依然臨江渚,長望倚河津。
鼓聲隨聽絕,帆勢與云鄰。
泊處空余鳥,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yuǎn),江漢與城闉。
依然臨江渚,長望倚河津。 鼓聲隨聽絕,帆勢與云鄰。 泊處空余鳥,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yuǎn),江漢與城闉。
陰鏗 (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qū)),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xué),能誦詩賦,長大后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dāng)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贊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 陰鏗 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同何遜相似,后人并稱為“陰何”。
譯文注釋
譯文
面對著江中的小洲,依依不忍離去;站在這江邊的渡口遙望著遠(yuǎn)去的船只。
隨著朋友的船漸行漸遠(yuǎn),那船槳搖動的聲音聽不到了;那船上的大帆也漸漸與云彩接近。
會看朋友船聽過的地方,只有幾只小鳥;再看那離亭中,為朋友送行的人也早已散去了。
傍晚風(fēng)寒,林間的樹葉紛紛落下;日暮黃昏,釣魚人也正準(zhǔn)備收拾回家。
為什么要讓我們背離得這么遠(yuǎn),一個遠(yuǎn)去江漢,一個歸返城中。
注釋
江津:江邊渡口。 劉光祿:劉孺,字孝稚,曾任光祿卿。不及:沒有趕上。
依然:依依不舍的樣子。 渚(zhǔ):江中小洲。
長望:遠(yuǎn)望。津:渡口。
鼓聲:古時開船,以打鼓為號。
帆勢:帆船的姿影。
泊處:船只原來停泊之處。
離亭:渡頭供人休息、餞別的亭子。
下葉:落下樹葉。
綸:釣魚用的絲繩。
相背遠(yuǎn):遠(yuǎn)別,各分東西。
江漢:指朋友前去之地。城闉(yīn):城門,指詩人回去的地方。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到江邊渡頭送朋友光祿卿劉孺時所作。但是詩人遲到了,當(dāng)作者趕到時,友人已經(jīng)乘船啟航,只好引領(lǐng)遠(yuǎn)望,久久佇立,目送航船遠(yuǎn)去。于是作此詩,表達(dá)作者惆悵與懊惱之情。
詩詞推薦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dú)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