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玉肌鉛粉傲秋霜
少年游·玉肌鉛粉傲秋霜朗讀黃之僑人郭氏,每歲正月迎紫姑神。以箕為腹,箸為口,畫灰盤中,為詩敏捷,立成。余往觀之,神請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戲之。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zhǔn)擬鳳呼凰。伶?zhèn)惒灰?,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只,空無數(shù),爛文章。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fù)似張良。
黃之僑人郭氏,每歲正月迎紫姑神。以箕為腹,箸為口,畫灰盤中,為詩敏捷,立成。余往觀之,神請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戲之。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zhǔn)擬鳳呼凰。伶?zhèn)惒灰?,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只,空無數(shù),爛文章。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fù)似張良。
蘇軾 (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譯文注釋
譯文
黃州僑居人郭遘,在每年的正月都會迎請紫姑神。用簸箕作紫姑神身軀,用一只筷子代替口說話。在灰盤中寫字、作詩。這樣作詩很快,一會就寫成了。蘇軾前去觀看,迎請紫姑神過后,作《少年游》戲諷這件事。
肌體被打扮得像玉鉛粉一樣白,可以與秋霜相比。準(zhǔn)確地模擬鳳呼喚凰的聲音。樂官伶?zhèn)惖穆勺V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錢的“清香”也傳不開名聲,都是如米皮、谷殼似的散發(fā)著。
筷子到處都是成雙的,但紫姑神寫字、說話、作詩只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沒有什么內(nèi)容盡是文字游戲。紫姑神一張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誰能憑借箸為籌以獻策,沒有第二個像張良那樣的人。
注釋
少年游,詞牌名,始見于晏殊《珠玉詞》。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
僑人郭氏:郭遘(gòu),字興宗。山西汾陽人。僑居黃州,稱為“僑人”。
紫姑神:亦名子姑、坑三姑娘,傳說中的廁神名。相傳為壽陽李景之妾,為景妻所妒,常役以穢事,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廁間或豬欄邊迎之。自南朝以來就有迎紫姑神問休咎(吉兇、善惡)之俗。
傲:抗衡。
準(zhǔn)擬:逼真模仿。
清香:一種民間宗教的名稱。吐:開,傳開。
糠秕(kāng bǐ):在打谷或加工過程中從種子上分離出來的皮或殼。
無復(fù):沒有第二個。張良:字子房,漢初大臣。安徽毫縣人。楚漢戰(zhàn)爭期間,借紫姑神的箸為籌,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lián)結(jié)英布、彭越,重用韓信,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的策略,都為劉邦所采納。漢朝建立,封為留侯。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元月,蘇軾觀看了黃州僑居人郭遘迎請紫姑神的過程,作該詞戲諷郭遘迎請紫姑神,希望人們能改變舊的風(fēng)俗習(xí)慣。
詩詞推薦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