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記

百丈山記朗讀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壘石為磴,十余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后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nèi)跨池又為石梁。度而北,躡石梯,數(shù)級入庵。庵才老屋數(shù)間,卑庳迫隘,無足觀。獨其西閣為勝。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jù)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乃壁其后,無所睹。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深昧險絕。于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shù)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目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臺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shù)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橫照,紫翠重迭,不可殫數(shù)。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蛴炕驔],頃刻萬變。臺東徑斷,鄉(xiāng)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東,水旱禱焉。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既皆賦詩以紀其勝,余又敘次其詳如此。而其最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呈同游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朱熹 (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譯文注釋

譯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來路,向右邊俯視,是又深又險的山溝,路的左邊靠著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壘起來的石磴,上了十幾個臺階才過去了這段險區(qū)。百丈山的勝景,從此開始了。

  順著石磴往東走,遇到一條小澗。一座石橋橫跨在它上面。兩旁都是蒼青色的藤條和古老的樹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沒有一點熱氣。澗水全是清澈見底,從高處流下來,發(fā)出“濺濺”的聲響。走過石橋,沿著兩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門。有三間小房子,連十來個人也容納不下來,但是前面可以俯視澗水。大門的后面臨著石池,風從兩旁的山峽間吹來,整天不斷。大門里邊,又有一座石橋橫跨在石池上。過了石橋往北走,踩著石梯,上幾級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僅有幾間舊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沒有什么值得觀看的地方。只有西閣美好。溪水從西面山谷中順著裂縫從西閣下面象箭射一般飛奔流出,向南與東面山谷中的水一塊注入石池中。水從石池中再流出來,就形成了前面所說的那條小澗。西閣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擊的地方,最值得欣賞。后面是一座石壁,沒有什么可看的。一個人晚上躺在西閣里面,枕頭和臥席下面整夜都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越聽得時間長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從寺院的大門出來往東走十來步,遇到一座石臺。石臺下臨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極其險峻。從草木叢生的地方向東南望去,見一瀑布從前面的巖穴中噴涌而出,又從幾十尺的高空中投下來。濺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噴射的霧氣,被陽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臺在山西南的缺口處,它的前面對著蘆山,有一座特別秀麗的山峰出現(xiàn)在眼前,而遠近幾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巒也都一個個清清楚楚地呈現(xiàn)在眼前。太陽迫近西山了,余光橫射過來,紫色和翠綠色重重疊疊,數(shù)也數(shù)不完。早晨起來往山下望去,白云鋪滿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濤一樣。而遠遠近近從云中露出來的山峰,都象來來往往飄飛浮動一樣,有的涌出,有的沉沒,轉(zhuǎn)眼之間千變?nèi)f化。石臺往東的小路斷絕了,當?shù)氐娜髓彸鲂﹥H能容下腳的石磴來通過,并在東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澇或旱災(zāi)就到那里去祈禱。害怕危險的人有的就不敢過去。而山上可觀賞的景致,到這里也就沒有了。

  我同劉充父、劉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到這里來游覽。已經(jīng)把山上的勝景都寫詩記述過了,我又按照次序這樣詳細記述下來。山上最值得觀賞的地方是石磴、小澗、寺院大門、石臺、西閣和瀑布。因此分別作了短詩來描述這些地方,并呈送給了一同來游覽的人。現(xiàn)在又寫了這篇游記,用它來告訴那些想去游覽而未能去的人。

注釋

1.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載于《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百丈山在建寧府建陽縣(今福建省建陽縣)東北,東與崇安、浦城二縣接界。

2.許:表示約數(shù)。

3.絕壑:又深又險的山溝。

4.控:臨。垂崖:陡峭的山崖。

5.度:渡過,過去。

6.循:順。

7.得:遇見。

8.梁:橋。

9.亭午:正午。

10.淙:流注,灌注。

11.濺濺:水流聲。

12.山門:佛教寺院的大門。

13.瞰:俯視。

14.躡:踏,踩。

15.庵:尼姑的寺廟。

16.才:僅僅。

17.卑庳:低矮。迫隘:狹窄。

18.勝:美好。

19.罅:裂縫。

20.據(jù):通“倨”,踞坐,蹲坐,這里作“座落”解。

21.水石峻激:為合敘句,拆分開來為“水激,石峻”。

22.玩:欣賞,品味。

23.潺潺:象聲詞,溪水流動的聲音。

24.昧:昏暗。

25.瀵涌:噴涌。

26.燭:照。

27.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奪目:光彩耀眼。

28.揖:如人作揖,這里是“對”的意思。

29.歷歷:一個個清清楚楚的。

30.?。浩冉?。

31.殫:盡。

32.川:平野,平地。

33.飛?。猴h飛浮動。

34.徑:小路。

35.禱:祈禱。

36.窮:盡。

37.紀:通“記”。

38.敘次:按照次序記敘。

39.各別為小詩:各個另外作了幾首短詩。按:所作小詩是六首五絕,見《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臺詠》。

40.夫:遠指代詞,那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游記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寫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陽東北。作者與同游者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皆賦詩以紀其勝”,復又“敘次其詳如此”,這在末節(jié)中作了交代。詩文并作,記其游覽之勝。

詩詞推薦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滿目溪山筆下成,山邊山外有溪聲。憑君欲領(lǐng)溪山趣,但向綠榕橋上行。

清甘一派古祠邊,昨日親烹小鳳團。

卻恨竟陵無品目,煩君粗鑒為嘗看。

衣冠早日見升平,談?wù)撚喝萁永铣?。?/p>

窗影江光四面開,虛空無處得生埃。依依山頂云飛去,隱隱海門潮上來。

噴雪浪搥藏鶴冢,落花風掃煉丹臺。吸江亭上多時坐,誰信茶甌勝酒杯。

記從論畫每謙辭,高眼于人寡索疵。與辨微芒折毫發(fā),幾曾贗鼎混真知。

一色青松幾萬栽,異香薰路帶花開。
山門欲別心潛愿,更到蜀中還到來。
到處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來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緣應(yīng)不能。

尺一催歸白玉京,浮云偏妒月華明。鳳凰遠舉弋何慕,鶗鴂爭鳴草不馨。

館列翹才難致仕,杖攜靈壽莫扶傾。重瞳不見賈山久,猶駕軺車作德星。

朱陵桃子千年實,楚國連城三獻非。鳳翥乍書花自雨,龍睛才點畫能飛。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山川不記何年別,城郭應(yīng)非昔所經(jīng)。

欲駐征車終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