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
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朗讀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guī)煛?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
孟浩然 (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 孟浩然 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譯文注釋
譯文
本想長久地歸隱山林,又苦于無錢舉步維艱。
滯留長安不是我心愿,心向東林把我?guī)煈涯睢?/p>
黃金像燒柴一般耗盡,壯志隨歲月逐日衰減。
黃昏里吹來蕭瑟涼風(fēng),聽晚蟬聲聲愁緒更添。
注釋
遠(yuǎn)上人:上人是對僧人的敬稱,遠(yuǎn)是法號。事跡未詳。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隱居山林。語出《晉書·謝鯤傳》。
三徑:《三輔決錄》卷一謂“蔣翊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后便指歸隱后所住的田園。
東林:指廬山東林寺,這里借指遠(yuǎn)上人所在的寺院。
黃金燃桂盡:《戰(zhàn)國策·楚策三》謂“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這里喻處境窘困。燃桂:燒貴如桂枝的柴。
聞蟬:聽蟬鳴能引起人悲秋之感。盧思道《聽鳴蟬篇》有“聽鳴蟬,此聽悲無極”。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長安應(yīng)舉不中、滯留至秋天時,即開元十五年(727)至開元十七年(729)間??婆e考試,在春天舉行,落榜后不離開長安,一般是準(zhǔn)備來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沒有這樣的打算。但秋天到來時,他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就寫了這首詩寄給遠(yuǎn)方友人遠(yuǎn)上人,抒發(fā)悲懷。
詩詞推薦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jì)。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dú)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