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朗讀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許渾 (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 許渾 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譯文注釋

譯文

晚風(fēng)中的紅葉蕭蕭落下,長亭里痛飲下別酒一瓢。

天上殘云飛回太華山上,稀疏的細雨越過中條嶺。

蒼莽的樹色隨城關(guān)遠去,黃河呼嘯流進遙遠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達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漁人樵夫夢。

注釋

闕:指唐都城長安。潼關(guān):關(guān)名,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境內(nèi)。

紅葉晚蕭蕭:一作“南北斷蓬飄”。

長亭:古時道路每十里設(shè)長亭,供行旅停息。

太華: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縣境內(nèi)。

過:一作“落”。中條: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東南。

山:一作“關(guān)”。迥:遠。

海:一作“塞”。

帝鄉(xiāng):京都,指長安。

夢:向往。末兩句一作“勞歌此分手,風(fēng)急馬蕭蕭”。

創(chuàng)作背景

潼關(guān),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北部,形勢險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歷代詩人路經(jīng)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許渾從故鄉(xiāng)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jīng)潼關(guān),也為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致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作。

詩詞推薦

朱陵桃子千年實,楚國連城三獻非。鳳翥乍書花自雨,龍睛才點畫能飛。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滿目溪山筆下成,山邊山外有溪聲。憑君欲領(lǐng)溪山趣,但向綠榕橋上行。

清甘一派古祠邊,昨日親烹小鳳團。

卻恨竟陵無品目,煩君粗鑒為嘗看。

衣冠早日見升平,談?wù)撚喝萁永铣?。?/p>

尺一催歸白玉京,浮云偏妒月華明。鳳凰遠舉弋何慕,鶗鴂爭鳴草不馨。

館列翹才難致仕,杖攜靈壽莫扶傾。重瞳不見賈山久,猶駕軺車作德星。

山川不記何年別,城郭應(yīng)非昔所經(jīng)。

欲駐征車終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

一色青松幾萬栽,異香薰路帶花開。
山門欲別心潛愿,更到蜀中還到來。
到處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來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緣應(yīng)不能。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記從論畫每謙辭,高眼于人寡索疵。與辨微芒折毫發(fā),幾曾贗鼎混真知。

窗影江光四面開,虛空無處得生埃。依依山頂云飛去,隱隱海門潮上來。

噴雪浪搥藏鶴冢,落花風(fēng)掃煉丹臺。吸江亭上多時坐,誰信茶甌勝酒杯。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