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山歌
夜歸鹿門山歌朗讀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 (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 孟浩然 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譯文注釋
譯文韻譯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xiàn)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散譯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xiàn)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dú)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余: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創(chuàng)作背景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此詩當(dāng)作于作者四十歲后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詩詞推薦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dú)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