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朗讀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fā),戈戟云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云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

葉夢得 (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 葉夢得 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 葉夢得 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譯文注釋

譯文

淮河環(huán)繞著楚都壽春孤城,野草叢生,河岸迷蒙。當年南朝謝家子弟,意氣風發(fā),統(tǒng)領數萬精兵。以逸待勞痛擊前秦軍,苻堅百萬雄師如受驚的巨鯨,在淝水中潰奔。轉眼間,建立起大功。

時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當年,簇擁著險峻的巒峰。而今山頭云濤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無跡蹤。勞累終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傷今何必太多情。嘆惜謝安晚年,遭疏遠,不受重用。

注釋

1、壽陽樓:指壽春(今安徽壽縣)的城樓,東晉改名壽陽。八公山在壽縣北,淝水經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東晉謝安、謝玄以八萬精兵大敗苻堅八十萬眾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寫此詞時,汴京已殘破,所以用“故”。

3、長淮:淮河。當時宋、金以淮河為界。

4、孤城:指壽陽城。

5、烏衣:烏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東南,是晉代王、謝等名門貴族之地。

6、年少:指謝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戰(zhàn)中表現出色的年輕將領。

7、芝蘭秀發(fā):源于《世說新語》中謝玄的話:“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北扔髂贻p有為的子弟。

8、戈戟云橫:一語雙關,明喻晉軍的武器像陣云一樣橫列開去,暗用《世說新語》中”見鐘士季(會)如觀武庫,但睹戈戟”的典故,贊譽謝安等足智多謀,滿腹韜略。

9、奔鯨:奔逃的鯨魚,這里形容苻堅兵潰如鯨鯢之竄逃。

10、轉盼:轉眼之間。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晉書·苻堅載記》:“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p>

12、崢嶸:形容山勢險峻。

13、勞生:碌碌的人生。

14、愴:傷感。

15、遺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賦》:“遺情想象?!崩钌谱ⅲ骸八寂f故而想象。”

16、東山老:指謝安,他曾隱居東山。

17、恒箏:桓伊善彈箏。曾撫箏而歌《怨歌》,以諷諫晉孝武帝猜忌謝安,不予重用。謝安聽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見《晉書·桓伊傳》。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紹興三年(1133)前后,是葉夢得登壽陽(今安微省壽縣)城樓及八公山而作。葉夢得在壽陽八公山登高望遠,想到一段歷史往事,遂發(fā)思古之幽情,緬懷謝安等的英雄業(yè)績,自傷年暮歲晚,功業(yè)無成,寫下了這篇詞作。

詩詞推薦

衣冠早日見升平,談論雍容接老成。已

尺一催歸白玉京,浮云偏妒月華明。鳳凰遠舉弋何慕,鶗鴂爭鳴草不馨。

館列翹才難致仕,杖攜靈壽莫扶傾。重瞳不見賈山久,猶駕軺車作德星。

一色青松幾萬栽,異香薰路帶花開。
山門欲別心潛愿,更到蜀中還到來。
到處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來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緣應不能。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窗影江光四面開,虛空無處得生埃。依依山頂云飛去,隱隱海門潮上來。

噴雪浪搥藏鶴冢,落花風掃煉丹臺。吸江亭上多時坐,誰信茶甌勝酒杯。

滿目溪山筆下成,山邊山外有溪聲。憑君欲領溪山趣,但向綠榕橋上行。

清甘一派古祠邊,昨日親烹小鳳團。

卻恨竟陵無品目,煩君粗鑒為嘗看。

朱陵桃子千年實,楚國連城三獻非。鳳翥乍書花自雨,龍睛才點畫能飛。

山川不記何年別,城郭應非昔所經。

欲駐征車終日望,天河云雨晦冥冥。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記從論畫每謙辭,高眼于人寡索疵。與辨微芒折毫發(fā),幾曾贗鼎混真知。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