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谷口招鄭鄠
高冠谷口招鄭鄠朗讀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岑參 (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shí)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 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jìn)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shí),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shí),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譯文注釋
譯文
說好了今天前來拜訪你,現(xiàn)在卻只看到空空的書齋,而不見你的身影。
這時(shí)傍晚的雨剛剛停歇,山澗的花兒更顯嬌美,水潭邊的樹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籠罩中倍感暖意。
門前的小路已長久沒有人跡,只有成群的鹿兒快樂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氳的霧靄中,恭候你的歸來。
注釋
鄭鄠(hù):作者友人。
空齋:空屋。
澗花:山澗里的花。澗,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潭樹:水潭邊的樹。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門徑:當(dāng)門的小路。
山靄(ǎi):山上的云氣。氛氳(fēn yūn):云霧朦朧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可能寫于岑參隱居終南山時(shí)。開元(唐玄宗713—741年)后期岑參隨兄至長安求仕不成,便隨兄長來到山水秀麗的高冠峪中,置業(yè)并建起了簡陋的別墅草堂,耕讀于此。他的朋友鄭鄠隱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遠(yuǎn),時(shí)相過從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來招邀朋友,卻不見人影,有感而作此詩。
詩詞推薦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jì)。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shí),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dú)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