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wǎng)

黃居寀


黃居寀的寫法


黃居寀介紹

黃居寀(933—993年后),五代畫家。字伯鸞,五代十國名畫家黃筌季子。擅繪花竹禽鳥,精于勾勒,用筆勁挺工穩(wěn),填彩濃厚華麗,其園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過乃父,與父同仕后蜀,為翰林待詔。嘗合作殿廷墻壁,宮闈屏幛,不可勝記。

淳化四年(993年) 出使成都府,時年六十一,在圣興寺畫有《龍水》、《天臺山》、《水石》等壁畫?!缎彤嬜V》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鷓圖》等332件。

《竹石錦鳩圖》卷絹本,設(shè)色,縱23.6厘米,橫45.7厘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畫寫秋天櫟樹凋零,幾只鳩雀或停棲在枝頭,或在山石、水旁覓食啄飲。畫面淡雅空瀠。山石略加勾點,以皴筆擦出。竹叢櫟葉皆以勾填法繪出。幾只鳩鳥姿態(tài)各異,刻畫細致,質(zhì)感豐厚,此畫顯示了黃氏風格。

《山鷓棘雀圖》絹本,立軸,設(shè)色,縱97厘米,橫53.6 厘米?,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幅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tài),就十分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xiàn)出無風時意態(tài)舒展的姿態(tài),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布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于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gòu)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布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xiàn)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

此幅構(gòu)圖雖源自此傳統(tǒng),但已跨入宋人講究寫生的時代。黃居寀畫山鷓、山麻雀表現(xiàn)出他對觀察與描寫更為詳細生動,且對動植物生態(tài)有較深入的研究。因為山麻雀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臉頰無黑色斑點,習性上不像麻雀喜歡棲息在人類房舍附近,或開發(fā)區(qū)周邊。故山鷓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態(tài),也有遠離塵囂的寓意。

此幅描繪巨石土坡尚無皴紋,畫荊棘以赭墨涂染近似沒骨法。蕨之羽狀葉片、山鷓之喙、爪都填染以朱砂,其技法近似顧愷之(346-407)《女史箴圖》衣紋陰陽之表現(xiàn)法,皆帶有樸拙之古意。畫山鷓、山麻雀則流露出詳實生動的寫生新意,尤其是山麻雀傳神之種種情態(tài)。

黃居寀畫山鷓、山麻雀表現(xiàn)出他對觀察與描寫更為詳細生動,且對動植物生態(tài)有較深入的研究。因為山麻雀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臉頰無黑色斑點,習性上不像麻雀喜歡棲息在人類房舍附近,或開發(fā)區(qū)周邊。故山鷓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態(tài),也有遠離塵囂的寓意。山石、棘條、竹葉等皆工筆勻皴,然后著色,繼承、發(fā)展了“黃家富貴”風格,有“畫藝敏瞻,不讓其父”之譽(見《益州名畫錄》)。

北宋初期名家之真跡非常稀少,《山鷓棘雀圖》在繪畫方面,上承唐朝之傳統(tǒng),下開寫生之先例。在收傳方面,曾經(jīng)宋徽宗之珍藏,不但在《宣和畫譜》能查到記錄,畫幅上鈐有:雙螭、宣和、政和、睿思東閣等徽宗藏印,前三印與徽宗題簽“黃居寀山鷓棘雀”之組合,正是“宣和裝”古老裝裱的遺制。還有緝熙殿寶(宋理宗)、司印半印(明太祖)、清宮印璽等,增強其流傳有序之可靠性。

“黃居寀”分字解釋


詞語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