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名校網(wǎng)
名校網(wǎng)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的寫法


淳化閣帖介紹

《淳化閣帖》(漢語拼音:Chunhuɑ Ge Tie),又稱《淳化秘閣法帖》。中國北宋法帖,因刻于淳化年間并藏之秘閣而得名。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王著等人摹集歷代帝王及名人法書墨跡鐫刻而成。淳化閣帖共有10卷,卷首分別標為歷代帝王法帖、歷代名臣法帖、諸家古法帖、法帖、王羲之書、法帖、晉王獻之書等。共收入有唐以前歷代100余位書法家的400余種法帖,使古人的許多書法得以流傳。該帖的原石已佚,現(xiàn)存的拓本多為后世翻刻。

此帖刻成后,曾拓印分賜群臣,世間遂有流傳。后版本毀佚,原拓難得,各種翻刻陸續(xù)出現(xiàn)。由南宋至明代,此帖翻刻本種類繁多,傳承依據(jù)難以辨究,摹刻質(zhì)量亦良莠不齊,翻刻本中水平較好或著名者,南宋有紹興年間所刻“國子監(jiān)本”、淳熙十二年(1185)所刻“修內(nèi)司本”及南宋末泉州所刻“泉州帖”;明代有袁褧翻刻本、顧從義翻刻的“玉泓館本”、潘允諒翻刻的“五石山房本”及肅王府翻刻的“肅府本”;清代則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刻本?!洞净w帖》為現(xiàn)存最早的叢帖,被稱為“法帖之祖”。但因王著的鑒賞水平不高,致使帖中出現(xiàn)了一些次序混亂、真贗雜列及文字錯誤等缺陷。盡管如此,此帖在保存古代名家書法面目和開創(chuàng)刻帖風氣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

“淳化閣帖”分字解釋


詞語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