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酬應”。
⒉ 應答,應對。
⒊ 應酬,交際往來。
⒈ 亦作“酧應”。
⒉ 應答,應對。 《北齊書·徐之才傳》:“﹝ 徐之才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引彭城 劉孝綽、河東 裴子野、吳郡 張嵊 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響。”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某絶不酬應,且止其説,然內實有所待耳?!?br />老舍 《正紅旗下》七:“盡管不喜多嘴多舌,可是來了親友,她總有適當的一套話語,酬應得自然而得體?!?/span>
⒊ 應酬,交際往來。
引元 吳師道 《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顧祿百 ﹞為 歸愚先生 權記室,凡先生酧應之作,皆 顧 捉刀。”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唐 人喜酬應,益暢厥風。”
錢杏邨 《白煙》:“一望而知是一個狡猾,食鴉片的,他善于酬應?!?/span>
⒈ 交際、應酬。
引元·吳師道〈目疾謝柳道傳張子長惠藥〉詩:「從來不解飲,杯勺強酬應 。」
⒉ 應對、應答。
引《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吳平侯景傳》:「劉顯執(zhí)卷策勱,酬應如流,乃至卷次行數亦不差失?!?/span>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優(yōu)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20019715號